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2颗北斗卫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2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8和第19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2.
动态点击     
<正>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1、12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北斗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3.
科技传真     
去年12月25日,俄罗斯“质子”火箭发射“亚洲卫星-3”通信卫星时,由于火箭助推器的气体发生器被烧坏,助推器在二次点火1秒钟后即熄火,因而助推器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未能将卫星送入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 美国休斯公司认为,利用月球引力,有可能使这颗报废的卫星重新得到利用。休斯公司已与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并着手开始对卫星进行“营救”。这一“营救”计划首先将通过卫星自身的动力不断改变其运行轨道,让卫星逐渐远离地球并  相似文献   

4.
数字     
正32颗2013年11月21日俄罗斯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顺利发射了多颗卫星。根据计划,本次发射的一颗意大利"子母卫星"——Unisat-5卫星在进入轨道一个月后,会将其携带的7枚微型卫星释放出来。这样的话,本次俄罗斯第聂伯运载火箭将创造"一箭32星"的世界纪录。无独有偶的是,这项成就刚好刷新了此前两天(2013年11月19日)由美国创造的"一箭29星"的世界纪录。第聂伯运载火箭自1999年以来,已成功发射18次,共将15个国家的63个航天器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5.
空间赌注     
没有什么东西比火箭发射更能打破热带雨林的平静了。在法属圭亚那,从事捕鱼这一古老行业的当地渔民们划着他们那些同样古老的独木舟在库鲁海岸外捕鱼,而每隔3个星期,当又一枚阿里安4型火箭轰鸣着划破天空把一颗卫星送入其预定轨道时,巨大的响声使渔民们感受到二十世纪的气氛。  相似文献   

6.
2014年7月19日,欧洲阿里安-5火箭将发射“贝皮·科伦布”(BepiColombo),这是继美国信使号(MESSENGER)之后世界第2个水星探测器,其质量为4200公斤,拟于2020年11月13日进入水星轨道,开展为期一年的水星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7.
2012年7月25日。我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吕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地发射了天链一号03星,把卫星送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数日后该星顺利定点于静止轨道预设位置。这标志着天链一号3颗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航天测控通信网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继新式通信广播空间站之后,下一代超级卫星的研制在进展中,手头还有两艘发射飞船的设计。它们试图于1990年后在商用宇宙飞船发射方面与美国航天飞机、欧洲阿里安运载火箭和苏联质子火箭进行竞争。用初级发射装置无论是航天飞机、阿里安火箭还  相似文献   

9.
郑永春 《自然杂志》2007,29(6):311-372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三号甲塔架点火发射。11月5日上午11时,嫦娥一号顺利被月球“捕获”成为一颗绕月卫星。在经过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进入开展科学探测的工程轨道,随后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对越科学探测。这是探月三部曲的第一步,也是中国空间探测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本文介绍了嫦娥一号从发射到2007年11月26日的每一次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用足有20层楼高的大力神火箭发射了一颗卫星,这颗卫星只有一个目的—收集情报。情报卫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它们的造价上也能体现出,一般造一颗这种卫星要花费8亿美元,美国国防部每年支出10多亿美元维持大约20颗情报卫星的运行。有关情报卫星的信息一直是绝对机密,直到几年前美国国防部从来没有承认有一个负责开发和管理情报卫星的部门,现在国防部的国家侦查办公室已经公开,还在国际电脑互联网上开设了  相似文献   

11.
太空扬帆     
2008年8月,美国宇航局在太平洋一座小岛上进行了一项发射试验.按照计划,该试验将用火箭将一颗小型太阳帆卫星发射升空,然后在空间进行太阳帆展开试验.  相似文献   

12.
前沿     
正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3月12日1时5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该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改进研制而成,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长60.1米,芯一级、芯二级直径3.35米,芯三级直径3米,助推器直径2.25米,起飞重量约573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不低于7吨,同时具备零倾角轨道、奔月轨道等高轨发射能力,是国内第一个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的捆绑火箭。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成为神州大地上又一举世瞩目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抛锚卫星     
在晴朗的夜晚,当您登上阳台,看看天空,您就可能会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犹如一盏小信号灯在纹丝不动的星幕上穿过苍穹。这每一颗闪闪发光的圆柱体可能有数千公斤的质量(包括多翼形的太阳能电池、发送“天线”和天线板)。这些东西全部放置在数百吨重的火箭发射系统上,火箭发射系统发出火柱,在雷鸣声中将卫星送向轨道,直到通过大气层时它们才几乎完全失重。要把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去,必须做大量的工作。然而,人们感到尤为不满的则是:难以达到宇宙中的最理想点。这些最理想点中最有意义的是所谓的地球轨道。它的高度约为三万六千公里,地球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一致。卫星在这条轨道上绕地球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等)要到达宇宙空间的预定位置,离不开运载火箭的运送,运载火箭是开展研制各种空间活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运载火箭的起飞重量要比航天器(卫星、飞船)重量大很多倍,例如,苏联发射的第1颗人造卫星只有83.6公斤重,而运载火箭的起飞重量达到267吨,为卫星重量的3194倍。后来的火箭进行了许多改进,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减轻了结构重量,提高了运载能力。目前,将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运载火箭的重量约为航天器重量的30多倍到100多倍。美国发射登月飞船时,登月舱在起飞时的重量是14.7吨,而运载火箭“土星5号的起飞重量是2930吨,为…  相似文献   

16.
正NASA新航天器凌星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发射,它将为科学家展现我们附近行星的更清晰图景。美国宇航局(NASA)于美东时间2018年4月18日发射了一颗探测卫星,这颗带着相机和雄心的小航天器"凌星系外行星巡天卫星",又称TESS,在熊熊火焰中由Space X猎鹰9号火箭搭载升空,它将长时间在月球和地球之间停留。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它将扫描巡  相似文献   

17.
前沿     
正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巴基斯坦卫星2018年7月9日11时5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及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和科学实验卫星"Pak TES-1A"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继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之后,中巴双方在航天领域的又一次合作,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79次发射。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4,(4):48-48
伽利略系统简述伽利略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三部分组成。1.空间段由分布在3个轨道上的30颗中等高度轨道卫星(MEO)构成,每个轨道面上有10颗卫星,其中9颗正常工作,1颗运行备用;轨道面倾角56°。2.地面段包括全球地面控制段、全球地面任务段、全球域网、导航管理中心、地面支持设施、地面管理机构。3.用户用户端主要就是用户接收机及其等同产品,伽利略系统考虑将与GPS、GLONASS的导航信号一起组成复合型卫星导航系统,因此用户接收机将是多用途、兼容性接收机。“伽利略”共提供5种服务1.公开服务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它们是…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23日,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发射了一颗鲜为人知的测地卫星,名叫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其实,它是人类发射的第2颗同类卫星,1976年5月4日美国曾发射过一颗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 测地英豪 测地卫星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可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视测目标或定位基准。其他类型的卫星也能用于测地研究,如GPS,但精确性不够,而测地卫星有明显的专长:①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地联测的全球统一地心坐标系;②卫星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20.
据专家们预测,如果各国所有的卫星发射计划都能成功,2001年前将有1000多颗新的应用卫星进入地球轨道。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几个国家具有航天发射技术。有资料显示,在发射能力有限的欧美门前等待发射的卫星,已经排成望不到尾的"长龙",我国的火箭发射中心也是"顾客盈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