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49℃,寒季时可达-80℃。南极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别。即使是11月到次年3月的暖季,南极内陆的月平均温度也在-34~-20℃。至于每年4月到10月的寒季,南极内陆的气温一般在-40~-70℃。如此寒冷的天气对人类和一切生命都是可怕的威胁。在南极,因寒冷而冻伤致残的事例是经常发生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南极考察队员专门编写的《南极生存指南》特别警告:“如今的南极作业,面部冻伤(组织冻伤)是最常见的,而手、脚和其他暴露部位的皮肤也是会冻伤的。”对…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7):48-51
1980年1月6日-3月21日,应澳大利亚政府邀请,受中国政府派遣,张青松与董兆乾抵达澳南极凯西科考站,作为期两个月的访问和考察.他们由此成为首次登陆南极大陆并进行考察的中国科学家,拉开了中国40年来矢志不渝探索和认识南极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南极大气与冰雪下垫面之间的动力和热力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着大气层结构和局地天气气候,而且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演变也有重要作用。对南极冰-海-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与研究可以大大加深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了解。为建立合理、可靠的全球冰-海-气耦合模式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普通大众对于南极的热议才刚刚掀起,但人类世界对南极的科考历史却历时弥久。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以国家荣誉为目标,将代表成功的旗帜插在了南极大陆上。此后多年,各国探险家们竞相前往,直至1985年,中山科考站在南极半岛建成,中国科考队对于南极的征程也越发稳健深远。2017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团队正式开始了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并预备在恩克斯堡岛建立中国在南极的第5个科考站。加上此前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4座南极科考站,中国的南极科考即将进入“五朵金花”的时代。中国已成为“南极一线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南极游,正成为热词。茫茫天地间,企鹅海豹相伴,眼前是白里泛蓝或墨绿中如闪闪黑钻的浮冰,千姿百态。搭乘小艇穿梭于冰山之间,可窥见自然最纯洁的形态。“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南极,已逐渐成为旅游胜地。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是南极游的黄金时段。以往,中国游客去南极都是小规模定制团,但从2016年起,首次以包船形式大规模赴南极。2018年,更是启动最大规模南极游。大批游客去往南极,对南极生态有没有影响?如何应对南极旅游带来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极是地球最原始的海洋环境之朱利安·古特是南极科考队的首席科学家。南极科考是国际极地年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这位科学家表示,在南极发现的生物至少有30种似乎是科学上的首次发现。研究人员在南极海床的一块水域记录了大约1000种生物,这个地方比较温暖,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12-13
针对南极环境与气候的显著变化以及在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本着维护我国在南极环境和资源的国家权益,通过在南极地区开展持续的科考活动,大量获取南极冰盖、海洋、大气、空间环境、地质观测数据和样本,从不同的学科和时间尺度上揭示南极关键过程的变化规律,提高我国在全球变化科学、资源开发利用、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1,(10):37
虽然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纬度上是对称的,也都是终年严寒,半年处于墨暗之中,乍看起来条件极为相似,但是,在南极地区生活着企鹅,而北极地区却没有;反过,在北极地区生活着肉食动物北极熊,南极地区却没有"南极熊".  相似文献   

9.
正南极有着极为脆弱的环境,这是事实。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虽只有短短的14条,但却成为自此之后协调南极事务的根基。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从空中俯瞰,南极大陆形似一片洁白的银杏叶,其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约等于1.5个中国陆地面积。南极有着极为脆弱的环境,这是事实。白色沙漠地球72%的淡水在南极南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主权归属的一块冰雪大陆,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5倍,比整个欧洲的地理面积还要大约170万平  相似文献   

10.
南极之谜     
19世纪以前,人们没有到达过南极,也不知道它的存在。南极是怎么被发现的呢?6000年前的南极是什么样的?南极洲的温暖岁月又缘何被冰雪覆盖了呢?是谁在冰雪覆盖之前勘测过南极大陆?是谁绘制了南极洲古代地图?皮里·雷斯的南极洲地图为什么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南极是一个童话般美丽的世界,纯洁得慑人心魄,那里有最湛蓝的天、最洁白的雪和最热情的阳光。而与这纯美景致相伴的却是年平均气温只有-56℃,最冷可达-89.2℃,风速最高96米/秒,极点附近的年降水量不超过3毫米等异常残酷的自然环境。千百年来,南极如同一个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冷艳女子,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着人类的拜访,但这并不能阻挡科学探索者们对这片净土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褚永海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24-25,27
笔者利用ENVISAT测高任务2002年9月~2007年3月期间的观测数据,基于交叉点高程差异,获取了4.5年内的南极冰盖表面高程变化趋势,平均每年变薄约为-1.20±0.60cm/yr.  相似文献   

13.
正访问南极的中国游客,从2008年的不足100人,到2016年的3944人,增长了近40倍,2018年将有超过6000名中国普通游客到达南极。最大规模的南极游——茫茫天地间,企鹅海豹相伴,眼前是白里泛蓝或墨绿中如闪闪黑钻的浮冰,千姿百态。搭乘小艇穿梭于冰山之间,可窥见自然最纯洁的形态。由于纬度关系,南极的季节跟我国是相反的,每年的旅游最佳时期是12月至2月底,刚好是南极的“夏天”,气温在0℃~10℃之间。这个时期正好覆盖中国的春节假期,所以春节也成为国人赴南极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7):11-11
由200多个湖泊组成的南极沃斯托克湖是最大的冰下湖泊群,它已被深埋于南极冰下4000米深处长达1400万年。俄罗斯一支科考队经过20年的钻探工作即将钻透冰层,届时水下机器人将抵达著名的南极冰下史前湖泊沃斯托克湖的水面。  相似文献   

15.
(1)南极大气边界层的观测研究进展 在IPY2007/2009,在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的组织协调资助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派出6名科技人员,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边界层大气探测仪器,在中山站和南极冰盖上获取了南极海/冰/气相互作用和大气边界层的加密观测。  相似文献   

16.
范尧 《科学大观园》2010,(12):73-73
<正>从上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展开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这块冰雪世界上共有53个科考站。其中不少科考站给人印象深刻影像。其一是:长22米、宽和高8.5米的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比利时)是南极科考站中的精致花朵:小巧、美丽、高效,只在夏季开放。新伊丽莎白公主站设立在南极圈内的毛德皇后地区,该区域地处南极大陆面向大西洋的部分,当地风力强劲,时速可达300公里。它是南极冰盖上第一座零碳设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设计人员还为这座科考站设计了一套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24小  相似文献   

17.
正在南极发现企鹅尸体并不罕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谢周清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却将南极企鹅幼鸟的木乃伊"墓园"与两场百年前的大规模天气灾害联系起来,首次揭示了突变性气候异常引发企鹅幼鸟大规模死亡的生态灾难事件。现代生态学研究表明,在南极无冰区繁殖的阿德雷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17日世界时2点14分,在南极上空东经306.8°、南纬80.6°的885千米高空发生了一起"宇宙交通事故":我国一块长征四号火箭的碎片与美国雷神-博纳火箭的末级相撞,撞击的结果是雷神-博纳火箭被撞出两块地面可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南极会有如此多的冰雪呢?这主要与其纬度位置有关。同是位于地球的两极,纬度高低相同,太阳照射的时间长短和角度也一样,南极的冰却比北极的多。北极地区北冰洋占去了很大面积,约 1310万平方千米。水的热容量大, 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再慢慢地发散出来,所以冰比南极少,冰川的  相似文献   

20.
在19世纪以前,阿根廷最南端的圣克鲁斯省西面的福克兰群岛上生活着一种狼。由于福克兰群岛非常接近南极圈,因此动物学家们为此种狼取名为南极狼。南极狼可以说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南端的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