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往往通过试井资料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但试井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且难以随时进行动态储量分析,基本上没有利用单井的相对渗透率和单井采油指数的变化来确定单井控制储量。在分析采油指数变化与相对渗透率关系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确定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得出采油指数递减率与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速率相同的关系,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计算出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同时对剩余可采储量作出准确的预测,为单井挖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所属的KGM公司所管理的Akshabulak油田 M-II油藏以天然能量开发为主,油藏的边底水能量有限,油藏地层压力下降快;地层停喷压力预测在10MPa左右。单井产量大于50m3/d的油井,为进一步提高油井产量,考虑采用螺杆泵提液生产。通过生产系统优化,螺杆泵工作正常,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低渗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谢尔卡乔夫的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推得了单井可采储量、可采期的单井效益和单位面积总效益随井网密度变化的关系式.以单位面积总效益最大化为准则推得了合理井网密度及其对应的采收率、单井可采储量、可采期的单井效益和最大单位面积总效益,同时求出了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讨论了原油价格变化对合理井网密度及其对应的单井可采储量、可采期的单井效益和最大单位面积总效益的影响.油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对于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和开发调整方案的经济技术论证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油藏是低孔特低渗低压油藏,油井自然产能低,通过压裂、水平井技术不能有微提高单井产量,达不到经济开发的要求。随着近几年研究的深入,决定以超前注水为主体思路,对牛圈湖西山窑油藏的开发开展重点评价,通过超前注水,提高地层压力系数,辅助水平井、压裂等增产措施,提高单井产量,单井初期产量从1.8t/d提高到11t/d,产能提高了6.1倍,达到经济界限要求,使难采储量得到经济有效动用,为三塘湖盆地低压油藏储量升级动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清志  鞠小玉 《河南科学》2013,(10):1748-1751
针对现阶段油藏经营管理的粗犷性,提出了单井一开发单元一油藏经营管理单元的投入产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并构建了详细的效益评价方法,可以实现多层次效益评价的功能,有利于油田加强经济核算,完善经济责任制.  相似文献   

6.
早期注水对压裂改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油田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实施压裂改造可以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通过对姚店油田长6油层进行注水压裂改造,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提高了234%,稳产时间达3个月以上。研究表明特低渗透油层在注水受效后油层压力开始恢复时,对油层实施压裂,可以提高采收率,获得最好的增产、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体系中指标来源单一、评价方法繁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井产能分布规律研究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应用Pareto定律,建立了油藏开发历年来的单井产能序列,回归出相应的产能规模变化率,利用不同时期产能规模变化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对油藏开发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描述.应用结果表明,油藏单井产能序列不仅能够反映油藏单井产能分布规律,还能够定量表征油藏开发潜力以及开发效果,且方法简便,适合在矿场实际应用中推广.该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原理不同于油藏工程方法,因而是对现有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体系的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抽油成本控制对油田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处于低渗透或超低渗透状态的油井更是如此.为此,本文针对油田生产中的成本控制问题,通过分析影响油田油井效益的产油收益、用电成本等相关因素,获得单井效益关系.结合周期平均泵效与平均沉没度关系,构建周期平均沉没度与最佳转速匹配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方法研究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体系中指标来源单一、评价方法繁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井产能分布规律研究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应用Pareto定律,建立了油藏开发历年来的单井产能序列,回归出相应的产能规模变化率,利用不同时期产能规模变化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对油藏开发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描述。应用结果表明,油藏单井产能序列不仅能够反映油藏单井产能分布规律,还能够定量表征油藏开发潜力以及开发效果,且方法简便,适合在矿场实际应用中推广。该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原理不同于油藏工程方法,因而是对现有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体系的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许欣慰 《科技资讯》2014,(30):113-113
计量间是测量油井单井日产量的场所,分布在油田的第一线。计量间作为油田生产的重要环节,担负着油田油气集输,单井产量计量,单井掺水分配及油井热洗的工作。从油井抽出的油、水、气三相流体首先进入计量间,然后通过汇管,将采出的产液输送到中转站。再由中转站对来液进行汇集,统计测量,数据上传,和进一步处理。因此计量间的日常管理对于油田的生产有着重要意义。计量间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油井翻版计量,油井单井热洗,油井日常报表资料,以及环境卫生和生产安全。该文就上述几点进行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油田长期滚动开发建设,现河采油厂部分采油队之间存在油井集油流程交叉,无法实现油井计量。另外,低产液、低含气油井计量困难,高含水、稠油及三采原油的开发及油区环境恶劣等因素,目前的油井计量技术和手段难以适应这种开发形势,计量误差越来越大,单井计量数据无法全面真实反映采油队的原油产量,不能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增产措施时有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含水油田,各类油层结构调整及潜力研究对油田的后期开发很重要,单井调整潜力评价也是保证开发区、区块结构调整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单井调整潜力的影响因素,认为单井措施调整潜力是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和措施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单井调整潜力进行了一级、二级模糊数学判别,最终建立了单井措施调整潜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区域出现单井、面积水淹现象,从油藏地质、布井、完井和生产方式等方面对水淹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并结合油藏工程、采油工艺、注水工艺等改造措施,提出了综合治理决策方法,旨在将油藏地质、采油注水、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解决油田水淹井的水淹问题,进而达到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经济有效开发油田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油田开采中后期,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加深,措施作业边际产量递减,措施作业边际费用递增,措施作业增量边际成本递增。通过对中后期油田油井措施作业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措施作业边际费用递增规律,措施增量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分析,把措施费用看作一项再投资,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原因和经济极限产量计算的方法,以油田单井增产措施为分析对象,提出了油田油井增产措施经济极限的分析模型。这对中后期油田油井开发经济效益的分析和关井时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驱油藏产量递减主控因素确定对开展有针对性的油藏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先通过理论分析获得水驱油藏产量递减率影响因素,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产量递减率主控因素;在灰色关联分析中,首次提出了对"趋大"和"趋小"指标分别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将该方法用于确定胜利油田某区块2016年产量递减主控因素,并筛选对主控因素影响较大的单井.研究表明:开油井数、平均单井产液速度、综合含水率、平均单井生产时间等参数是影响油田产量递减的直接因素;含水率是影响胜利油田某区块2016年产量递减率的主控因素,其次为单井产液速度、平均单井生产时间、开油井数;针对胜利油田某区块的主控因素(综合含水率),筛选出了影响综合含水率的11口油井,井号分别为X8-122、X4-141、X4-14、X6-14、X8-14、X7-91、X2-131、X3-121、X4N19、X8-102及X8-11;与这11口井不堵水开发10年后的效果相比,堵水后开发10年的区块剩余油分布有明显降低、且累计采油量增加661.37×104 m3.研究结果将为水驱油藏有针对性的开发调整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的储集体有溶洞型、裂缝型、裂缝溶洞型、溶洞裂缝型和缝孔型,导致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油井暴性水淹、油井停喷、产量递降、压水锥无效等复杂难题。可以通过分析水驱曲线的变化来评价不同储层类型或工程措施对生产的影响情况,前人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评价油井见水快慢程度:(1)通过生产曲线形态定性地表征油井见水快慢,将油井划分为缓慢出水型、含水突发上升型和间歇出水型等;(2)简单地用两个时刻含水率之差来评价单井或井与井的含水上升速度。基于评价油井见水快慢的传统方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双水驱曲线来分析油井动态生产情况,并用一种新的评价指标水油比(拟合直线斜率k)来定量评价油井见水快慢,并最终对塔河四区S48 单元井的含水变化进行了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7.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是采油四厂主力采油区块,具有典型“三低”油藏特点。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开发矛盾日益显现,严重影响该区块的开发水平。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影响大路沟二区油井低产低效的主要因素,提出多裂缝压裂的重复压裂技术思路,并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探索不同区域的适应性,为该区块后期提高单井产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延长油田递减规律和采收率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利用单井产量数据和双曲二元回归法分析延长油田的递减规律和采收率.结果 延长油田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投产的油井递减期产量变化为双曲线递减;20世纪80年代投产油井递减期产量变化为幂指数递减;20世纪90年代投产油井递减期产量变化为类双曲递减.综合确定延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为10%.结论 递减规律和采收率等主要开发指标的研究为油田进一步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行列式注水开发油藏油井见效见水方向难以判断的特点,本文以某该类型油藏为例,首先在油藏中建立油水井间系统,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油水井生产资料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判断影响油井的主要水井,再使用动态分析法加以判断。通过研究多个单井实例证实,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不仅可对动态分析结果加以论证,而且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对油井见效见水方向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藏有杆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有杆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以产能预测与有杆抽油系统生产参数优化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场经验对优化设计部分参数进行设定和调节,从而建立完善的有杆泵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它具有预测油井产能、优化有杆泵采油设备生产参数、优化设计经济性评价和作业方案输出等功能。从现场应用效果来看,在单井产液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平均单井日节电14.48度,节电率达到了50.96%,平均单井机采系统效率提高了3%,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