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风空调送风管段内三维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风空调系统中送风口出流特性是影响室内气流组织的重要因素.在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室内气流组织时,通常将送风口处的气流速度分布简化为均匀分布,而实际的通风空调系统,送风口前常接有弯头、三通、变径等部件,送风口出流可能存在不均匀、通过对送风管段内三维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送风口处的气流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各送风口处流速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现象,如果进行室内气流组织的数值计算时,仍按均匀分布进口边界条件给定,则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多热源工业厂房室内高温的问题,提出全面通风和局部送风两种优化方案,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改造前后厂房的热环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局部送风主要是改善人员活动区域的热环境.增强全面通风使室内的整体热环境得到改善,同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原厂房工作区平均温度为38.9℃;平均风速为0.43...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地下通道火灾排烟的通风系统模拟分析,烟气流过着屏蔽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再利用网络模型模拟地下隧道、各通风井的通风排烟量。以确定其能否满足通风排烟要求,对地下事故工况风机的设置、地下事故工况的处理预案,不同形式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对隧道内通风速度场、温度场及新风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同时对通风系统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技术经济比较。本研究为分析地下通风系统的空气流动与传热提供了参考,为通风系统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热电模拟为基础,建立了模拟通风屋面下房间的室内热状况的数理模型,它不仅解决了多年来对通风屋面热性能的研究多处于实测而难以预测与定量分析的问题,也为建立一套完整的自然通风建筑热工设计软件包奠定了基础。模型用5种实际屋面的传热模拟得以验证; 文章还给出了用该模型对福建省三种典型屋面的传热模拟与结果分析,它显示了架空层中气流通畅程度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非稳态风边界条件下的自然通风机理及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动态自然风风向情况下的自然通风效果,对自然风基础数据进行长期实测,并分析自然风风向动态变化的特征。设计风向动态变化的风洞试验及CFD数值模拟分析,对非稳态自然风条件下的自然通风进行定量化研究,并定性解释不同建筑条件下的非稳态自然通风机理。结果表明:自然风风向在主导风向两侧±45°范围内随机振动,客观动态变化的自然风相对于假定的稳态自然风而言,打破了通风短路的情况,根据建筑条件不同,通风效果提高10%~50%。  相似文献   

7.
应用商业软件对某办公楼的通风效果做了数值模拟.计算基于Reynolds的时均控制方程以及RNGk-ε湍流模型并以建筑室外环境模拟结果作为边界条件,求解办公楼主要功能空间的流场、风速以及通风量.研究表明,使用数值方法可对建筑空间整体通风效果进行估算,对于有严格要求的功能空间的通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捕风装置作为一种新兴的自然通风技术,在气候温和地区,比如英国的建筑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基于广泛使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商用软件Fluent,对一种常见的方形截面捕风系统的通风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0.5 m/s、1 m/s、2 m/s、3 m/s、4 m/s、5 m/s、6 m/s风速和0°至45°范围内4个风向角条件下500 mm边长的方形捕风系统模型.CFD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在低风速下吻合良好,认为在高风速下有相对较大的误差是由于空气进口的均匀性变差引起的.通过模拟图像能够观察到捕风装置风道内部详细的气流运动,这样就很容易确定使用实验手段难以辨别的4个风道的送排风作用,从而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给出改进的计算结果.对捕风装置的性能与外界风速和风向的关系也做了讨论.与风道测试相比,CFD软件容易方便地得到结果,为设备的改进发展提供全面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利用巷道内排除的热空气,以大隆矿区矿井通风巷道为例,采用分离求解方法,对巷道围岩一空气换热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巷道空气出口平均温度71P、巷道围岩与巷道内空气的平均总传热系数K、巷道空气平均出口热流密度q、风速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v在0.2~1.0m/s时,耳较大;v越小,砟越接近于围岩初始温度。v在5.0~7.0m/s内,对K影响不大;当v〈5.0m/s时,K呈线性规律降低。v在0.2~5.0m/s时,q呈二次曲线渐变过程。丁随着”的减小、巷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围岩与空气的换热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隧道通风活塞效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国内外隧道通风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了两种分析隧道通风活塞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动网格法和动量源项法.动网格法通过模拟车辆的真实运动,可以给出隧道内详细的三维空间局部参数的变化趋势,但该方法模拟耗时巨大,效率较低.动量源项法通过添加一个动量源来实现车辆移动,该方法可避免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从而大大提高模拟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多模型卡尔曼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研究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模型卡尔曼滤波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分别针对二阶系统和船舶模型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其结果表明,对参数突变的系统,应用该方法进行状态估计或参数辨人有很好的跟踪突变参数的效果,仿真结果展示,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存在大发热量设备的生产厂房具有空调系统能耗高的问题.以卷烟厂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某卷烟厂的卷接包车间应用置换通风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与常用的上送上回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置换通风较上送上回具有更明显的温度分层,在满足车间环境参数的前提下,上送上回能量利用系数为1.1,而置换通风可达到1.5,其投入能量利用系数高,节能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构造了由多模复共轭相干态z(a) j 〉q 和多模虚共轭相干态iz(b) j 〉q 的相反态 -iz(b) j 〉q 所组成的非对称两态叠加多模量子叠加态Ψ〉q。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 ,研究了该态的等阶偶数阶Y压缩效应 ,结果表明 :压缩阶数N为偶数 ,即N =2p(p =1,2 ,3,…… ) ,并且各个模的初始相位 φj 以及由态z(a) j 〉q 和态-iz(b) j 〉q的初始相位差θ(R)pq -θ(I)nq 与态z(a) j 〉q 和态 -iz(b) j 〉q 的等序号的各个模的振幅之积R(q)j R(b)j 的和∑qj=1[R(a)j R(b)j ]组成的混合位θ(R)pq -θ(I)nq +∑qj=1[R(a)j R(b)j ]分别满足一定的条件时 ,不论p为奇数还是偶数 ,态Ψ〉q 的两个正交相位分量交替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等阶偶数阶Y压缩效应 ,p为奇数时的压缩深度大于p为偶数时的压深度这一结果是对称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所不具有的  相似文献   

14.
多种模式收发信机的软件无线电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件无线电具有灵活性、标准化、模块化的特点,针对目前无线通信系统所存在的难兼容、难升级、开发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多模式收发信机结构,采用了能提高运算和存储效率的多速率信号处理和多相滤波技术,同时在多相滤波设计结构中运用精简的FFT蝶形算法以降...  相似文献   

15.
地下车库中诱导通风方式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地下车库采用诱导通风时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车库的速度和浓度场分布,从模拟的速度场和浓度场的结果中得出喷嘴不同接力方式的最佳接力点和最佳通风效果时的喷嘴接力方式,总结出设计诱导通风系统的一般方法,为诱导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地下车库采用传统的管道通风时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模拟,得出了车库采用传统通风方式时速度场和CO浓度场分布,从空间使用、室内空气品质、设计弹性、成本及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总结出诱导通风系统的优缺点,即该系统适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6.
CFG桩复合地基在郑州市区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兴华 《河南科学》2003,21(5):543-545
对CFG桩复合地基在郑州市区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检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煤矿通风瓦斯事故多发的原因及煤矿通风管理、技术人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煤矿通风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业务素质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利用几何光学的方法通过对光线轨迹的分析,对渐变型多模光纤的自聚焦效应进行了严格的讨论,给出了相应的数值例子,并计算出相应的聚焦区域.  相似文献   

19.
数据仓库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据库应用从以事务处理为中心逐渐向以分析处理为中心,以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为中心的基于数据库的分析技术成为近几年来数据库界研究的热点。本主要介绍数据仓库概念、特点、评测指标及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述了MSCCM的功能特点与应用价值,并系统的叙述了如何通过MSCCM网络架构实现对计算机实验室机房软件与硬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进而提高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的管理技术水平与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