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宝玉 《安徽科技》2017,(11):17-18
<正>近年来,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慈湖高新区"),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当先锋打头阵,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慈湖高新区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7年,慈湖创业园被认定为安徽青年创业园、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一、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皆具规模.现在的问题之一是园区有什么内涵,有什么特色,与已有的开发区、高新区有什么区别.本文以天津大学科技园的实践探索为参照,探讨科技园创新环境建设的内容与形式,论述通过搭建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充实园区内涵、形成品牌特色的思路,以求专家、同仁的指点、斧正.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区域创新网络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的研究表明硅谷等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所以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章首先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的概念及特征;其次,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第三,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培育区域创新网络,促进我国高新区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剖析创新型园区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创新型园区建设是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园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17,26(1)
<正>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定位要求,立足于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实际,明确园区孵化载体建设工作思路,制订了符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的规划布局,以政府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导,鼓励民营等多元化投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加速—产业"的科技企业成长氛围。目前,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有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科学园;由区管委会、长春  相似文献   

6.
<正>经国务院批准,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这不仅有利于衢州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发挥衢州作为长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区枢纽节点城市的战略区位优势,同时,通过衢州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还有利于打造一个促进两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平台,加快浙江西部地区创新发展。衢州高新区紧紧抓住"产业、企业、园区"三个关键,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营造优良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佛山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佛山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引擎,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体园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的主要载体。近年来,佛山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广东省有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高"和"新"两大发展核心问题,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推动高新区在经济总量、重大平台载体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在加快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和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是核心。慈溪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以《决定》形式作出了强化创新驱动的战略部署。下步,将围绕《决定》,从平台、项目、人才、环境等四个方面深化科技工作,推动慈溪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一、抓好大平台建设,提供强大服务支撑重点建设"一区、两园、三中心",打造贯穿"研究开发、转移转化、孵化加速、产业育成"的创新链条。"一区",是指科技教育园区;"两园",是指市新兴产业集群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分园、市留学生创业园;"三中心",是指市科技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创新、转型、辐射、示范"功能,宁波国家高新区启动实施建设"科技特区、人才特区、资本特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三大特区",引领和促进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一、加快打造"科技特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着力提升宁波研发园区品牌。宁波研发园作为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累计集聚各类研发机构200多家,列入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萧山临江高新区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围绕新能源运输装备产业为核心的"5+3+1"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推进高新、高端产业大集聚。一是更名为省级高新区;二是向国务院申报了国家高新区,并通过了科技部等部委领导和专家的评审;三是被省政府命名为省新能源运输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坚定高新区发展方向,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新区就是要又高又新。萧山临江原来是工业园区,按照区委提出的"临江要争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国家高新区"这个要求,在思想认识上积极转型,抓住第三次工  相似文献   

11.
《科技智囊》2008,(1):I0008-I0012
建设世界一流园区是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新使命的重要举措,其本质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当前的核心工作是推动高新区的产业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2.
叶嘉 《广东科技》2016,(14):52-54
正7月15日,全国首个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正式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挂牌,标志着江门高新区拥有了第五个国家级平台。这是江门高新区相继成功创建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园聚集区四个国家级平台  相似文献   

13.
洪京华 《广东科技》2014,(11):35-36
正2013年,江门高新区大打"科技牌",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各类"高企"达129家。2014年,江门高新区将加快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力争新增14家以上,确保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37%以上。在大力提升区内高企创新能力的同时,高新区还积极推广园区绿化发展规划,为园区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那么,对于雄踞江门市区"东大门"但土地人口规模相对偏小的高新区、江海区而言,如何做足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宁波国家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三区一城"建设,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在创新、创业、产业化和新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效发挥了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高新区发展之路。一、宁波国家高新区特色和优势宁波国家高新区始建于1999年,是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载体。2007年成功晋升为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安徽省科技厅围绕省委、省政府实现"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以促进园区创新发展为宗旨,以创新型园区建设和高新区升级发展为着力点,大力开展科技入园区行动,引导支持全省各类开发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探索走出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4月13日,杭州临江国家高新区建设推进会和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推进会举行,杭州临江国家高新区和衢州国家高新区挂牌成立。截至目前我省共有6家国家高新区,除了"临江"、"衢州",其他4家分别位于杭州滨江区以及宁波、绍兴、温州。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指出,浙江省和临江、衢州国家高新区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高新区为引领,全面落实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不断深入,高新区孵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孵化功能得到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整合创业资源、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国家创业中心当前重要的工作内容。按照科技部的要求,成都高新区依托占地500亩的高新孵化园,积极打造火炬创新创业园,推进园区的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为聚集成都高新区的特色软件产业群,打造软件产业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积极打造成都高新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同于一般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有明确的功能指向,已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地方经济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评价高新区的成败得失,不能用评价新城区或经济开发区的标准来评价高新区,更不能用建设新城区或一般经济开发区的指导思想来指导高新区的建设。高新区要把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内涵,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创业的软环境营造,并在产业服务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漕河泾柳东创新创业园依托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国家战略,柳东新区(柳州国家高新区)全面对接上海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双方加强资源合作与联动,深化在科技创新服务领域的合作,同时导入漕河泾管理理念和服务体系,探索"漕河泾-柳东-东盟国家园区"的产业与科技合作,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留创园等科技创新服务载体以及科技创新指数等创新生态环境。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把上海漕河泾柳东创新创业园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科  相似文献   

20.
高新区作为产业集成创新高地,是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能推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基于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报告2013》相关研究成果,以粤苏浙鲁四省为比较对象,对四省各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广东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各类创新型园区,着力提升高新区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