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2005—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接待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收入、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及城镇化水平与其他因素的交互项与交通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结果显示:(1)长株潭地区的交通碳排放保持较高速持续增长,节能减排压力大;(2)人均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对交通碳排放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3)城镇化水平与单位GDP能耗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与接待旅游人数及人均旅游收入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可以激起旅游者的各种旅游活动,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通过分析齐齐哈尔市现有旅游资源特征、分布及交通通达度等情况,得出齐齐哈尔市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与黑龙江省其它区域对比分析得出齐齐哈尔市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分布零散,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民俗旅游的发展.为此,从不同空间尺度分析和规划设计了旅游线路及重点开发区域,为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河西走廊107处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地理的视角,以地理探测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可达性。结果表明:河西走廊A~5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别为1处、8处、54处、41处、3处;景区以斑块状聚集在敦煌市城区及周边,嘉峪关市和肃州区、张掖市中部以及凉州区,县域空间分布不均;交通站点密度、县域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强;研究区A级旅游景区整体交通可达性程度较低,且差异显著。河西走廊A级旅游景区数量可观、等级较高,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交通因素主导了其空间分布,交通可达性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活动参与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发展及其区域内乃至与相邻区域的旅游协作,将能快速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对外开放形象,率先启动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开发.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构成体现了广西旅游资源四大特色的主要方面,其旅游发展及区域协作应以厚实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强化营销联盟,树立广西北部湾旅游圈鲜明的旅游形象;在“4+2”旅游城市联盟的平台上构建三大旅游功能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五大特色旅游产品;在区域内进行客源、企业、人才、信息的对接,并在机构与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婚庆旅游是专为新婚夫妇打造的特色旅游产品.是婚礼的浪漫延伸。当前,中国正进入新的婚育高峰期。民政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伞国每年登记结婚的新婚夫妇约1800万到2000万对:而据统计,超过67.66%的新婚夫妇会安排婚庆旅游活动,这部分人愿意把自己31%的积蓄用于与婚庆相关的消费。结婚消费除了拉动酒店、餐饮、婚纱、摄影等行业外,对旅游业更是一座甜蜜的大“金矿”。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婚庆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已成为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排放系数法测算了2000—2016年山东省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了因素分解模型,探讨影响碳排放的因素的作用机理和排放特征。研究表明:(1)人口、城镇化率、交通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增长有一定的正效应;(2)第三产业产值在整个产值中的比重对碳排放的影响不稳定;(3)能源强度和经济产出是主导的正向因子;交通运输业产值在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对碳排放有负向抑制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建设现代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引起了极大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而对于市级层面的交通研究较少。为了深入探究影响市级单位交通碳排放的因素,缓解交通业所带来的环境和能源压力,研究引入新变量能源价格,通过构建STIRPAT模型,采用PLS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14年北京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的扩张是影响北京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价格的提高对交通碳排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民用汽车拥有量、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的上升使得交通碳排放显著增加,而能源强度的提高对降低碳排放的影响较小。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对降低北京市交通碳排放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喀斯特地形区面积广大,约占广西总面积的40%左右,其旅游资源很丰富,有景点达190处,文章分别按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生态学科等要素划分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其特点,指出当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9.
王莉 《河南科技》2011,(13):36-37
<正>婚庆旅游是专为新婚夫妇打造的特色旅游产品,是婚礼的浪漫延伸。当前,中国正进入新的婚育高峰期。民政部公布的数字显示,全国每年登记结婚的新婚夫妇约1800万到2000万对。而据统计,超过67.66%的新婚夫妇会安排婚庆旅游活动,这部分人愿意把自己31%的积蓄用于与婚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理教学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活动,旅游业发展、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新兴分支学科,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集趣味性、综合性、实  相似文献   

11.
以A级景区(点)为例,通过平均径路长指数、紧密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焦作A级景区交通通达度以及景区集中度.结果表明:焦作A级旅游景区网络通达度较好,平均最短径路长为1.52 km,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焦作A级旅游景区紧密度指数C为0.73、地理集中指数G为47.38,表明景区在整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在各市县区域中的分布呈现一定的集中性;在探讨影响焦作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前提下,提出焦作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文旅融合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景观基因视角,运用系统分析、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度、旅游活动的文化传承度、文旅发展的耦合协调度3个维度,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传承与旅游发展融合度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函数.据此,对首批侗族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传承与旅...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城乡居民直接碳排放的持续增长,基于LMDI模型,探究了1995—2012年家庭人均收入、家庭规模和家庭户数三个家庭相关因素以及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对山西省城乡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并比较分析城镇和农村直接碳排放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城镇和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均增长显著,但城镇部分增长速度更快;2家庭人均收入效应为城镇和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家庭户数效应显著增加了城镇居民直接碳排放,但对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微小;能源强度效应和家庭规模效应对城乡居民直接碳排放的抑制分列第一、二位;能源结构效应对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碳排放系数效应对城乡居民直接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均比较微弱。最后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6月~2011年9月,采集到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标本670号.鉴定到天蛾56种及亚种,隶属5亚科26属.其中有保护区7个新记录属和27个新记录种及亚种.分布的天蛾占甘肃省天蛾科总属的81.25%,总种数的70.0%.云纹天蛾亚科为优势类群(有9属24种,属的优势度为34.62%,种为42.86%);面形天蛾亚科为次优势类群(有7属11种,属占26.92%,种占19.64%);透翅天蛾亚科为罕见类群(有2属5种,属占7.69%,种占8.93%).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17.86%;属于古北界的种类占29.2%;两界兼有的种类占53.57%.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渡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天蛾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为例,构建了碳排放清单的研究框架和核算方法,对区域碳排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核算,并进一步对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及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整体碳排放量从2000年的5 061.04万t上升到2012年的9 363.93万t,涨幅为185%,达到最高值,并最终在2014年下降为8 602.15万t,最终涨幅170%;其中,2014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总碳排放量的84.72%.(2)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以森林碳汇为主,其碳汇年均占总碳汇量63.55%,2000年达到最高值71.62%.(3)从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来看,2001年和2003年的脱钩指数大于1,其他年份均小于1,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脱钩程度越来越明显,说明黑龙江省的地区的经济增长不再完全依赖能源消耗的增长,单位碳排放支撑的经济产出率在不断提升.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净碳排放能力呈上升的趋势,未来的碳排放压力较小,具有广阔的碳排放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以高铁为代表的快速交通使沿线城市同城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形成了一股快速交通研究的热潮。通过文献整理发现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快速交通与都市圈规划、快速交通与大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演化、快速交通与旅游业的关系研究、快速交通对沿线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等。虽然当前的研究范围很广,但对以高铁为代表的快速交通运行后的旅游营销、旅游地发展和空间优化等方面缺乏前瞻性、专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技术有填埋、堆肥、焚烧、解热、蚯蚓分解等,其发展趋势是堆肥日益减少,焚烧逐渐增多,热解和蚯蚓分解处于发展之中。 1.填埋法:它是很多西欧国家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英国用这种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总量的85%。意大利占68%。其中一部分采用卫生填埋,一层垃圾一层土,交错填埋,多用坑进行,坑底做成不透水层,深度为2—15公尺。  相似文献   

18.
海南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海南旅游景区的分布和地理环境,分析了旅游业的主体即旅游业者、游客、当地居民及其行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旅游业的客体即旅游景区受到的外部作用,概评了海南主要景区的环境影响状况.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旅游区开发商的开发活动是对海南环境影响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因素;多数景区尚未确定科学的游客承载量,天然林区的旅游开发有很高的环境破坏潜在风险.建议改变旅游业的粗放性,遏止政府与开发商的短期行为,推动地方立法,规定某些地区不允许开发的旅游活动种类,编制和逐步完善海南旅游业生态化管理标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后大冬会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大冬会后,黑龙江省春节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每年都以20%~40%的速度高速增长.哈尔滨市民参与冰雪体育活动和冰雪旅游的热情异常高涨.畅通的交通提高了滑雪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先进的冰雪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大冬会的举办促进了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文化活动,它包括旅游业、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作为旅游主体的人,其外出旅游的目的和动机从本质上讲是追求精神享受,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个需求,作为旅游客体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只有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使其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特色,才能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而作为旅游中介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