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灰桩作为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快速的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近年来利用石灰桩处理软弱地基的成功经验.阐述了石灰桩的加固机理、使用条件和成桩应注意的问题,说明了加固后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粉喷桩处理软基的机理及工程实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梓佳 《科技资讯》2006,(21):45-45
本文结合某商住楼软土地基加固工程,研究了粉喷桩的加固机理,并对设计技术问题和施工、检测进行了探讨,工程实践表明粉喷桩加固软土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三个浅层软弱土地基加固工程为例,进行了加固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分析,提供了相应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三条对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意义的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水泥喷粉桩应用以及对加固效果的检测,水泥喷粉桩加固软基具有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工程造价低等特点,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及防渗性能。  相似文献   

5.
浅谈建筑工程中常用地基处理及适用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建筑工种中常用的几种地基加固方法做了介绍,并给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为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地基加固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深圳蛇口地区,强夯加固软弱地基方面的应用,并对适用范围和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的加固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深层搅拌法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搅拌法是一种加固深厚饱和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它通过专用机械就地制作水泥与软土混合的柔性桩,从而加固了原有的软土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论文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给出了具体的实例分析、施工工艺并对此做了试验,对结果进行了预测,最后得出结论:深层搅拌法在加固地基中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粉喷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单层厂房工程实例,介绍了粉喷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粉喷桩复合地基的经济效益,桩长的计算及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墙体开裂的原因,采用了水泥-水玻璃注浆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对其注浆范围、注浆深度、注浆材料、注浆工艺进行了设计,沉降及裂缝观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法消除了地基湿陷性,增强了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徐硕  朱永全  徐强  李赛  王晨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1):13545-13551
依托西安地铁14号线盾构侧穿大西高速铁路特大桥群桩基础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对盾构施工近距离穿越超长群桩的影响及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过程引的起前排桩桩体位移变化大于后排桩,竖向位移均为负值,且桩底沉降均大于桩顶,水平位移变化主要在隧道所在深度及以上区域,桩体最大弯矩和轴力均出现在隧道拱顶对应位置;无隔断、加固措施的工况下,桥台沉降最大值为4.19 mm,超过控制指标;提出的三种加固方案效果呈现以下规律:袖阀管注浆加固<钻孔灌注桩隔断<注浆+隔断桩+钢横撑综合加固,采用综合加固方案对桩身位移、内力优化效果最优,水平、竖向位移及轴力、弯矩分别减小65%、20%、80%、50%,并且桥台沉降最大值为1.47 mm,满足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锚杆静压桩在桥梁钻孔灌注桩加固补强中的设计、应用及施工工艺。锚杆静压桩不仅能在建筑基础工程中应用,而且能在大型桥梁桩基加固补强施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深层水泥搅拌桩的加固范围和加固原理,探讨了深层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并介绍了深层搅拌桩质量控制及检验办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西渭南某地区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边坡软弱地质问题,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多层土质情况下三维抗滑桩加固土坡的有限元模型,用强度折减法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距离桩顶以下4倍桩径的范围内桩前土体和桩体产生了脱开变形,桩前土压力在距离桩顶4.5 m范围内接触压力几乎为0;在较深土层(约桩身4/5处),桩前土压力要大于桩后土压力;土体采用抗滑桩加固前的安全稳定系数为1.21,加固后的安全稳定系数提高到1.43,加固后由于抗滑桩的作用使坡体的稳定性增加约18%,加固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Fortran95语言编制边坡在抗滑桩加固情况下的稳定性程序(FPS),并与商业软件FLAC3D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及优越性;然后,通过抗滑桩支护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桩长较小时,抗滑桩设置在边坡中下部对稳定性最有利,当桩长较大时,抗滑桩设置在边坡中间对稳定性最有利;(2)桩长对于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与抗滑桩布置的位置有关,当抗滑桩位于坡顶或者坡脚时,桩长的变化对于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小;而抗滑桩位于边坡坡面中央时,在桩的长度达到临界桩长之前,边坡的安全系数与桩长呈显著的线性关系;(3)随着桩长的不断增大,潜在滑动面逐渐向边坡内部移动,破坏模式由浅层滑动变为深层滑动,安全系数也不断增大;但当桩长达到一定程度后,边坡的临界滑动面转移到临坡面位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微生物诱发方解石沉淀(MICP)加固技术对大直径单桩静力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MICP加固浅层土体后单桩基础的承载力、变形模式、内力分布等静力特性,并对不同加固范围、加固形状、加固强度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MICP加固土体可以有效提升单桩承载力(最高达70%);加固不改变单桩变形模式,但桩周土体变形区域范围有所变化;加固可改善单桩内力分布;对于不同加固范围,加固深度超过1倍桩直径后对于提升承载力影响很小;加固半径超过3倍桩直径后对于提高单桩承载力作用较小;对于不同加固形状,承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圆柱状、倒锥状、正锥状。加固土体强度增加时,单桩承载力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7.
当桥梁桩基设置在滑坡上时,常采用抗滑桩作为支挡结构,抗滑桩和桥梁桩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本文以子-姚高速崖坬沟3号大桥为研究背景,对桥梁桩基及抗滑桩的桩顶位移及桩侧土压力进行监测,分析抗滑桩与桥梁桩基相对位置改变对桥梁桩基受力变形的影响。同时,基于ABAQUS软件分析前后排抗滑桩不同埋置位置下抗滑桩对坡脚桥梁桩基及坡中桥梁桩基的影响。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抗滑桩与桥梁桩基相对位置对桥梁桩基水平位移及桩侧土压力均有影响,在抗滑桩距离桥基8m和4m时,间距8m加固效果更佳。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后排抗滑桩距离桥梁桩基过远或过近均对桥梁桩基加固效果有限,抗滑桩加固桥梁桩基存在一个最佳距离,对于坡脚桥梁桩基抗滑桩加固最佳距离为3h-5h(h是抗滑桩沿滑坡走向的截面长度),对于坡中桩抗滑桩加固最佳距离为2h-4h,而前排抗滑桩离桥基越近其加固效果越好。如果桥梁桩基在坡体中上部时,桥梁桩基前部土体较多可能会形成牵引式滑坡,需设置前排抗滑桩进行支护,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加固位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进行阐述,以某弃渣挡土墙工程实例为背景,探讨将换填垫层法、砂石桩法、CFG桩应用到粉质粘土地基加固处理上,并采用规范方法进行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低置换率CFG桩复合地基应用于粉质粘土地基加固是切实可行的,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贵州省某岩质高边坡为例,首先分析了边坡三级平台排桩加固前后八个月的深孔监测数据,得到加固后深部监测孔位移仍在增加,边坡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其次,利用FLAC3D有限元差分软件反演分析三级平台加固后坡体状况,并建立变换抗滑桩位置的加固模型,分析滑坡体的位移、剪应变增量和滑带位置的变化和分布情况,获得相应的边坡稳定系数,提出最优加固方案。第三,通过对该最优加固方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二级平台处加桩坡体达到的稳定系数值最高,为1.25,加固后最大位移减小了22.5%,桩后滑带剪应变增量减小了20.69%,为指导该滑坡的后续加固治理工程提供了理论分析与基础。  相似文献   

20.
桩基础施工中钢筋笼上浮问题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航 《中州大学学报》2009,26(2):117-118
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发生钢筋笼上浮是较常见的问题,其对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对桩基施工中钢筋笼上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