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索隐     
数学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早已存在着等待我们去发现的,还是人类在进步中把它制造出来的?柏拉图认为,数学概念确实在某种离奇而完美的现实中存在,这种完美的现实紧挨着宇宙的边缘。一个圆不只是一种观念,它是一种理想。我们这些不无缺陷的生物可以追求那种理想,但永远得不到它,倒不只是因为铅笔尖太粗。但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说.数学只存在手旁观者的头脑平.它在与人类思维无关的地方并不存在,如同语言、音乐足球规则一样。它是人类想象的虚构物。自然的型式那么上面两种意见谁对?不错,在柏拉图主义者的观点中,有那种非常的诱惑…  相似文献   

2.
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去年第8期译载Popper的一篇文章时,曾提到他的第三世界理论。这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兴趣。本文是他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的演说(1967,8,25;载Objective Knowledge,Oxford,1975),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他的这个理论。特译载于此,以饷读者。 Popper提出,人类的主观思维(他所谓第二世界)借物质存在(第一世界)而创造了一个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它类似于动物所创造的蛛网、蜂窝等。但它是客观的,并不是人类有意创造的,不是合乎目的的;它又是自主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并反馈于第二世界。就科学说,它包括科学问题、猜测、讨论、批判、论据等等,主要是通过试探性理论和批判谬误而自我发展。传统哲学,柏拉图和黑格尔承认精神的客观性,但神秘化了;经验论只研究主观思维,根本离开了认识论的主题。 Popper是一个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但他的许多观点又包含着许多辩证法因素,这就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了。  相似文献   

3.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和周恩来(1898~1976)生活年代相隔3个多世纪、生活地域远隔万里,但一句名言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生活于西欧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的时期。当时生产力急剧发展,科学技术迅速进步,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根强调发展自然科学,认为要征服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为此必须掌握知识。他反对当时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以基础性发明贡献于人类。如果缺少这些发明,世界也许是另一番景象。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3世纪这1800年间,中国发明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们在众多领域创造全新的技术,解决了长久困扰人类的许多问题,这些技术发明使人类活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一直延续至今。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安成邦 《自然杂志》2016,38(4):253-256
面条是源于中国的美食,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4 000年左右。小麦是在西亚驯化的作物,在距今4 000年前后,中国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小麦,但在古代中国以粒食为主要饮食习惯的时期,小麦的地位不高。秦汉以后,随着石磨技术的发展和面粉发酵技术的应用,面食逐渐普及;在唐宋时期,小麦取代了小米的地位,成为粮食中的“显贵”。小麦比小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小麦面粉比小米面粉更容易加工成面条。面条也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人类的美食之一。  相似文献   

6.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6,(11):36-36
已与他人合著新书《多莉之后:人类克隆的用途和滥用》的伊恩·维尔穆特,现正在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研究人类的疾病。问:创造多莉绵羊后,你认为今后10年内克隆技术会把我们引向何处?答:从技术观点看,克隆技术曾令人失望。效率并无戏异性的改变,而且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今后10年,我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对世界海量文化的了解正在动摇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的基础。在世界上工业化西方国家之外的许多地方,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个人本身——非常重要。巴基斯坦的一个乡村就体现了这一观点,那里的大家庭通常一起住在有两到三个房子的家里心理学的学科主要发展自北美和欧洲。有人可能会说,心理学在理解是什么驱动了人类的行为和思维过程方面非常成功,这也得到人们普遍认可。但近几十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开始质疑这种方法,他们认为,许多心理现象是  相似文献   

8.
王占元 《科学通报》1965,10(7):626-626
在讨论巨猿是猿的系统还是人的系统的具体分类过程中,涉及到人和猿的界限问题,这实质上是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吴汝康先生在所发表的一些文章中,关于这个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些观点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再论人的进化系统”(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此文)这篇文章中。吴汝康先生首先提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是劳动、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语  相似文献   

9.
尽管动物也有爱的观点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证说明,在动物王国的许多动物之间确实存在着与我们人类相似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专家系统     
人类的创造力是和对逻辑惊人的尊敬联系在一起的,逻辑地(理性地)阐明理由的能力和智能密切相关,这在柏拉图的著作中讲得很清楚。数理逻辑是一门证明用一些抽象符号书写的语句正确性的方法的学科,对人类智能的研究又导致了数理逻辑的发展。在十九世纪,主要是想找一个通用的逻辑系统,使得它能证明在其他任何系统中可以证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绪言这篇论文讨论技术变化及组织范围:一是现代工业组织如何适应技术变化;二是新组织形式的发展;三是这些新形式如何与新技术发展相适应。要考察各种组织中的技术变化,必须更具体地考察特定技术,而且要去具体地考察特定的组织类型。这篇论文主要基于个人的经验和考察,许多观点尚属推测性的,它们尚未经受系统研究的检验。作为标准操作程序的技术变化当技术被看作一种有组织的活动而不是作为一整套组织措施来考虑时,将出现一幅不同的图景。技术变化表现出一种固有的有组织的社会过程。虽然个人可以发明技术,但由个人通过诸如携带新技术到市场上的方式来亲自实现某个新技术的情况是极少的。让我们更具体地考察一下技术的性质以及这种组织链的基础吧。首先,技术是人类理性的产物之一。它产生于人类为发明出某种手段以满足特定的社会目的或需要而  相似文献   

12.
十七世纪的哲学家笛卡儿认为松果体是理性的灵魂所在。大约在1400年前,著名的内科医生盖仑认为,松果体是调节脑内贮存的思想流的闸门。二十世纪的许多自然科学家们嘲笑这些过时的观点,认为在人类的身上松果体没有那么重要的功能。但是新的证据表明,松果体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但这些看法与盖会和笛卡儿的观点并无联系。  相似文献   

13.
周俊 《世界科学》1997,(10):31-34
自从2000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倡导"自生论"以来,人类关于生命起源的认识与研究一直都在不断深入和发展。纵观历史,可见其发展既有持续性,又有阶段性。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或学术争论之后,往往又有个突破性发展时期。学说之争关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问题,人类历经200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到目前仅流行的学说或观点就不下数十种。但如果从学说或理论方面来概括,所有这些理论或学说又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主张地外起源的"宇宙胚种论";一是主张地表起源的"化学起源说"。从根本上来看,…  相似文献   

14.
王亚辉 《科学通报》1977,22(7):278-278
生殖免疫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介于生殖生物学和免疫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研究高等动物和人类生殖中的免疫学问题,以求达到利用免疫学方法控制人类生育的目的。从本世纪初梅契尼可夫发现将人或动物精子注射到实验动物产生的抗血清,能使精子制动或凝集的现象,并提出用精子免疫来控制生育的设想以来,许多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然而直到近十年前,仍然进展缓慢,成效甚微。这可能主要是受到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正>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充满向往。随着各国探月工程的逐渐深入,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2014年以来,科学家们陆续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解开月球的身世之谜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证据。月球研究的过去式月球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未来能源物质宝藏,是宇宙航行的中继站。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起源似乎是谜一样的存在。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在当时,这些观点曾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过程,是使之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转变。由于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电气化,原子能利用,计算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采用,创造了新的劳动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现代控制技术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条件和内容,它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引出了与各种心理科学领域(从生理心理学到社会心理学)有关的许多其它问题。本文仅限于涉及到技术心理学方面的一些问题——技术和心理科学交叉中感兴趣的知识范畴。各种技术装备以及这些设备的操纵与控制取代了作为劳动的主体的人的主要功能。因此,导致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新变化,即  相似文献   

17.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64,9(8):701-701
关于人的概念,我和安志敏先生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分歧在于两个根本问题:1.什么是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类”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人与猿的分界标志;2.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个过渡时期以及这个过渡时期是否属于人的进化系统。一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理论的理解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首先从人类生产财富的劳动出发,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接着把现代人与现代猿作了详细的比较,顺次指出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各种特征有:直立行走、  相似文献   

18.
彭俊杰 《自然杂志》2024,(2):150-156
大模型的兴起,尤其是以大模型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引起了全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很多方面达到甚至超越人类,可以替代人工完成一些技艺要求较高的工作。不过,在人工智能迈向人类智慧的道路上,仍然有许多难题亟待克服与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情感分析与理解问题,如让机器准确理解人类的情感。针对该问题,文章从情感的定义与分类入手,对情感分析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向、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应用前景与展望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75,20(2):69-69
关于人类的起源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尖锐斗争。 一百多年以前,达尔文论证了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沉重地打击了“上帝造人”的形而上学观点。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地位的限制以及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达尔文学派没有能够认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不可能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自觉的能动性以及这种自觉的能动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因而不能够正确地阐述人类起源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传统的观点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长时期来新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的森林古猿被认为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但究竟是第三纪的哪一个时期和哪一种森林古猿,都不明确。直到1965年,当时美国耶鲁大学的西蒙斯(E. Simons)和皮尔比姆(D. Pilbeam)把庞杂的全部28属50多种的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