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作品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的词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见长,辛词中的境界可以分为豪放洒脱和婉约清丽两种,这两种境界中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皆可称为“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3.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4.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中,不同的文化体系对"我"有着独特的注解和阐释。儒家将求"私我"、"大我"和"自制我";道家崇尚"柔我""不死我";佛家在"无我"之前提下讲究"净我"。本文通过儒释道三个不同角度来探究"我"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的戏作词有34首,数量在宋词中名列前茅,其中有众多的经典之作;其词90%在信州所作或与信州生活相关.这些词以信州生活中的"戏作"状态消解政治失意之忧愤,化解生活灾变之压力,陶冶精神脱俗之情趣.它在排解生活、精神上的痛苦颇有成效,但对消解政治抱负上的失意却收效甚微,可见词人政治抱负痛苦之深刻.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不仅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和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体之忧”,即“有”之境;“一体之乐”,即“无”之境,两者构成了王阳明诗歌“有无之境”的心学色彩。王氏诗歌是明朝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流哲学在天人关系中强调的是天与人的和谐。中国古典诗歌中,“无我之境”的山水田园诗与“有我之境”的抒情诗,以感性的美的形式,将这一思想形象地体现出来,从中窥探“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两宋由于新旧党争以及主战主和之争产生了大量的贬谪文人,其中不乏词坛大家。贬谪使词人们离开繁华都市中的温柔富贵和青楼的笙箫、家宴的安乐,在谪途与贬所饱经磨难的同时开阔了眼界。万水千山行遍的经历让他们笔下的词境发生了两大转变:一是由狭小变为阔大;二是由柔媚变为刚健。而这两点转变正是词体“诗化”的重要表现,可以说,词人贬谪对词体诗化有着莫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灿、陈之遴是明末清初的一对文坛爱侣,徐灿工于词,陈之遴工于诗.他们在明亡清起的易代之际,对故国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些情感在他们的唱和之词中时有流露,两相比较,那便是"兴亡之感,相国愧之"(谭献<箧中词>).  相似文献   

11.
高素芳  贡喆 《科技信息》2013,(4):104-105
责任心理是植根于特定历史与文化背景当中的,目前对责任心的已有研究没有充分考虑文化背景这一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责任心的不同研究角度,从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的"天人观"和"伦理观"角度探究责任心的形成条件,将责任心分为他律小我责任心、他律大我责任心,自律小我责任心和自律大我责任心。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中涉及女性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其他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就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不但充实了辛弃疾词作的内容,同时也更全面地表现其真性情.在梳理、分析辛弃疾女性词的内容及其内涵的同时,我们看到他女性词作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上饶师范学院联合发起的纪念辛弃疾诞辰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国际学术论坛,于2010年10月在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成功举行。与会代表对辛弃疾的思想、政绩、辛氏家谱、辛稼轩笺注、稼轩交游区域以及交友群体,词与音乐的关系以及辛词与词学的应用型研究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关于辛稼轩研究的文献资料、对辛稼轩的传播和接受研究,以及词体盛衰的研究,是本次论坛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诗群"作为一种地域诗歌现象,其命名和由来承载了地域风情、历史风尘和时代风貌,百里钢城、移民身份和攀西风物的熏染铸就了它"钢铁"激越、"乡愁"情怀、风物传奇等内涵特质,成为攀枝花这座移民城市的精神之光。而在转型背景下,新一代攀枝花诗人群体的创作心理转变,促使"攀枝花诗群"创作呈现出"大我"与"小我"的和谐共生、地理身份淡化、性别书写突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曾晓英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99-200
词中的辛弃疾与诗中的陆游,同是南宋爱国主义诗歌的两面旗帜,共同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主义的最高成就。辛词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精神和突出的艺术风格,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有最崇高的地位,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和:中国传统生态美学之境域构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和"应该是最根本的境域构成。它既不在此,也不在彼。可以说,"中和"原则就体现着中国生态美学所推崇的尚"和"精神。以"和谐"为核心的尚"和"精神,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紧密相连,认为人的生存与其他存在的关系是相亲相和、互济互生、平正调和的。显然,这实质上也就是以天人合一的和谐为基本内容的深沉生态美学意趣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周作人与成仿吾似乎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追求。在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表达上,周作人由人生关注转向艺术园地,成仿吾则由艺术之“美”走向人生之“善”之“真”;在文艺的表现自我上,周作人由社会大我而一己小我,成仿吾则由小我而转向大我:两人相背而走,殊途亦不同归。而且在追求道路上,两人好像作了一个方向上的置换,似乎是对自己前期选择的一种背弃。然而,深入表象下的本质,我们发现的是他们对艺术追求的坚持。  相似文献   

18.
刘克庄作为辛派词人,却能突破婉约与豪放之争的藩篱,对词体的认识较为全面与包容:他反对词作雕章琢句,推崇反映现实之作,自觉地把笔触伸向社会现实,对辛弃疾、陆游发自内心的慷慨激昂之作倍加赞赏.同时,他承认词有"要渺宜修"之特质,并不排斥婉约绵密之作;主张词作要协律、可歌,反对"以气为色".  相似文献   

19.
词乃心学,秦观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实现了情爱意识与忧患意识的融合,从而展示了一颗作为个体存在的文人的纯粹心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秦观之写心词流淌着花间以来的写情词中所没有的沉重的生命忧伤.这种忧伤弱则弱矣,却是真挚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南宋词人辛弃疾,人们往往只注重研究他的政治抒情词的内容、风格、技巧,而对其乡村田园词,却论及者极少,而这类词恰恰是辛弃疾第一次以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熔恬淡之气、清丽之质、深沉之蕴、飞动之势于一炉,摧则为柔、柔中有刚,展示了辛弃疾乡村田园词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