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张结如 《安徽科技》2014,(11):49-50
朱庄煤矿是一座生产能力2.2百万吨/年的大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发生突水的Ⅲ631综采工作面位于Ⅲ63采区上部,为该采区右翼首采面。开采煤层为山西组6煤层,含煤地层之下为太原群灰岩。工作面走向长412.5m,倾斜宽180m。煤层倾角16~18°,煤层厚度平均2.8m。  相似文献   

2.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仰斜开采工艺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原东山煤矿51523综放工作面平均煤层厚度为7.45m,平均仰采角度为36°,最大仰采角度达45°。如何进行大倾角综放工作面仰斜开采对东山煤矿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从太原东山煤矿51523工作面概况、工作面及巷道布置、综采设备防滑措施和支护等关键技术着手,阐述了大倾角综放工作面仰斜开采工艺实践。  相似文献   

3.
根据长沟峪煤矿煤层地质条件,结合7~9 m急倾斜厚煤层Z型通风工作面整体悬移组合支架的工作阻力变化特点,对开采块段顶板压力变化情况进行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Z型通风工作面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的超前加强支护范围为距离工作面12 m范围;回风巷道应力集中区域为工作面上方6 m范围;合理的区段放煤高度为14 m。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为同类煤层顶底板移动规律及开采方法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垮塌和突水是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的因素,五沟煤矿1019工作面属于深部煤层开采,开采难度较大,同时首次采用走向长壁开采的方式开采10煤。为实现安全绿色开采,根据五沟煤矿的工作面概况及水文地质资料,使用FLAC3D软件对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变化进行模拟。通过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竖向应力、竖向位移、剪切应力云图的分析得出:煤层开挖后工作面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但在渗流模式下煤层顶底板的应力和位移较小,工作面整体相对稳定。结合安全开采提高围岩性能的思路,提出对煤层顶底板实行监控及支护手段,进而为1019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理论可行性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需要在正常布置工作面开采完成后,采用适当的开采工艺对遗留的三角煤进行回收。本文以孔庄煤矿8331工作面开采工艺为例,介绍了大倾角条件下,综采工作面调面开采工艺,为水采采区遗留三角煤的回收或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综采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煤矿顶煤冒放性,基于长青煤矿6#煤层煤岩物理力学参数,利用通用离散元程序(UDEC)建立工作面走向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工作面推进距离对顶煤冒放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煤屈服破碎高度增加,破碎、垮落范围增大。当工作面推进20 m时顶煤破坏范围和破坏形状趋于稳定,屈服破坏高度达到峰值9 m。由此,煤层冒放性较好,可以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放顶煤开采方法。该研究为长青煤矿6#煤层放顶煤开采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朱庄煤矿是一座生产能力2.2Mt/a的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发生突水的3628综采工作面位于Ⅲ62采区中下部,开采煤层为山西组6煤层,含煤地层之下为太原群灰岩。工作面走向长860m,倾斜宽115~192m,煤层倾角5~9°,厚度2.6m左右,机巷、风巷底板标高分别为-356~-378m、-350~-373m,里高外低。  相似文献   

8.
采场底板"四带"划分理论在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和开采煤层底板“四带”划分理论,推导了煤矿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应用突水系数法,评价了新汶矿业集团良庄煤矿51302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开采13煤层产生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9.
西细庄煤矿煤层赋存复杂,综采设备难以适应,选择合理的支架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本文针对开滦集团西细庄矿1煤煤层厚度变化大、工作面不规则、顶板条件复杂、频繁过断层等特点,确定了简易支架的类型,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工作参数,改进支架的结构,探讨了其应用效果,为复杂煤层条件简易支架改进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
张勇 《安徽科技》2012,(8):41-42
一、引言涡北煤矿8104工作面为近距离煤层合并开采,双倾斜大倾角。煤层平均倾角30°,平均仰采角度30°;“三软”特厚,82煤平均厚2.92m,f=0.2;81煤平均厚3.98m,f=0.3,煤层松软;两层煤之间夹矸平均厚1.4m,岩性为泥岩;直接顶平均厚度1.89m,泥质页岩;工作面老顶平均厚度31.18m.岩性为硅、铁质胶结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