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彝文古籍中字符的检测是古彝文字符识别的重要基础,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古彝文识别的精准程度。针对彝文古籍文献版面结构复杂、排版缺乏规范、存在图文混排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极值稳定区域(MSER)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彝文古籍文献字符检测方法。首先对彝文古籍扫描图片用非局部均值滤波进行了预处理,然后采用一种改进的局部自适应二值化方法得到二值图像,实现对图像的前景和背景的分割;再采用基于启发式规则的方法对非文本区域进行去除,从而得到文本区域;最后采用MSER和CNN相结合的方法对古籍中的单个字符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古籍中文本和非文本区域进行了有效的分离,并在单字符检测实验中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能有效地解决古籍文献字符识别中的字符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彝文典籍为例,在已有的彝文古籍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领域本体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少数民族古籍本体,从而实现民族古籍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利用选择字稿,对字稿进行扫描,将字稿数字化拟合,然后修改字库,最后整合字库等字库设计技术设计出四川古彝文的字库,然后根据现代字符编码设计原理和技术对四川古彝文字符集进行科学的编码.四川古彝文字库的建立及其字符集的成功编码是后来四川古彝文系统的研制与开发的前期工作,为古老彝文信息化,收集、整理、翻译彝族文献古籍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和彝文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彝文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敏感信息,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边疆的舆情信息安全.但彝文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中英文相比还比较滞后,因彝文语言结构复杂、彝语分布环境广泛等原因,彝文的信息采集和文本分词等技术还不够成熟,这对涉外彝文网页的敏感内容监管带来巨大的挑战.为解决彝文网络信息的安全传播和舆情稳定,试图提出彝文敏感内容分级模型,并结合自研的彝文爬虫及分词等技术.构建一种面向彝文网页的敏感内容分级的算法模型和演示系统,相比于同类的民族语言舆情分析系统,不仅可实现敏感词的识别和过滤,还具有敏感内容分级、敏感源地址追踪等功能.通过人工评测与分析,该系统对敏感内容的分级可达到48%的准确率,敏感词的识别率为80%.  相似文献   

5.
1989年,北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领导、权威专家云集西昌,一致通过了198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规范彝文作为我国彝文信息处理标准,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了多项规范彝文信息处理国家标准,从而使彝文信息处理工作得到了顺利发展。1998年,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古籍整理协作会第六次会议上,来自四省区和北京的权威及有关领导云集成都,一致通过了“将国务院批准的四川规范彝文作为我国彝族统一文字的会议纪要”。至此,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YWBDDOS北大方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YWPS彝文系统、YWWIN2000彝文系统、YW彝文字幕系统等计算机彝文系统相继问世,并获得了省部级的各种奖励。古老的彝文,正向着世界、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趄着五彩缤纷的信息时代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6.
1989年,北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领导、权威专家云集西昌,一致通过了198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规范彝文作为我国彝文信息处理标准,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了多项规范彝文信息处理国家标准,从而使彝文信息处理工作得到了顺利发展.1998年,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古籍整理协作会第六次会议上,来自四省区和北京的权威专家及有关领导云集成都,一致通过了"将国务院批准的四川规范彝文作为我国彝族统一文字的会议纪要".至此,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YWBDDOS北大方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YWPS彝文系统、YWWIN2000彝文系统、YW彝文字幕系统等计算机彝文系统相继问世,并获得了省部级的各种奖励.古老的彝文,正向着世界、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朝着五彩缤纷的信息时代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它让人类重新认知世界的同时,也向人类历史进程中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彝文古籍作为彝族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面临着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它传承、保护及开发的问题。彝文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整理、翻译、研究的未来方向,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向古籍整理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彝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制技术从彝文的编码输入、彝文的显示、彝文的打印输出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彝文信息处理的特点和要求是:①具备英文计算机系统原有的全部功能.②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能保留汉字信息处理的全部功能.⑦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输入和输出彝文信息.④要解决信息量较大的彝文字形在系统内的存储问题.⑤在系统技术上,要解决彝文与汉字、英文信息的兼容问题.要求系统同时能处理英文、汉字和彝文混合的信息流.⑥彝文信息处理系统的技术必须走和国际标准兼容的道路,已便彝文信息处理能共享世界上丰富多彩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彝文自身的特点,从分词词表、分词算法、设计原则、结构流程、系统界面和功能、实验结果等6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彝文自动分词系统的实现过程及自动分词过程实例;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切分精度和较好的通用性,对彝文自动分词技术的研究做了一次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字形分类的彝文形码编码的输入法方案,将所有的彝文文字按其字形特点如:有无曲线,有无封闭,有无点等进行分类,首位分为不同的8大类,根据字型的曲线和封闭等的具体情况再进一步分类,同时将一些特殊的彝文文字采用单一码0表示,从而降低了重码率.基于Windows开发平台,运用imegen.exe输入法生成器实现彝文输入法,测试结果表明该彝文输入法平均击键率低,重码率适当.  相似文献   

11.
彝族古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彝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毕摩文化具有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的文化特性,它通过具体的民俗活动在特定的时空构成相应的文化场。从完整性、真实性的角度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彝族古籍的保护,更契合彝族古籍保护和开发的双重需要,有利于彝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易》与《中庸》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们既是古代哲人知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德性实践的箴言。魏源著述《庸易通义》,一方面,以《中庸》为立论观点,引证《易》学观点发挥《中庸》,目的是贯通二书的义理,比较二书立言宗旨并不矛盾,而且"《中庸》则专以《易》道发之",更阐释其一致性足以互通发明。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庸》发挥《易》道之诚",可谓精微广大,曲鬯旁通;籍以"用补苴先哲"。文章认为这种"补苴"过程,恰恰是显微无间,体用俱备地展示出儒学明体达用、利物厚生的经世致用特点。文章试从《庸易通义》的书名考释魏源著作该书的动机、目的,及所采用对比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洪水遗民神话解析--以彝族洪水神话文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遗民神话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神话之一,我国西南彝族地区也流传着大量洪水神话文本,本文以各地流传的彝族洪水神话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阐释来探究其文化内涵及演变传承。  相似文献   

14.
黄文锋 《科技信息》2012,(3):332-333
古籍保护对海南来说是一个难题,首先是古籍保护的环境十分恶劣,再次是古籍保护人才严重匮乏。实施古籍寄存保护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最佳选择。在海南实施古籍寄存制度也许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古籍寄存保护制度对海南古籍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古籍保护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事业。对我国传统古籍保护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梳理,简述了国外图书馆古籍保管和利用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古籍保护要做到“藏重于用、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6.
制定古籍数字化国家宏观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在介绍我国古籍数字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古籍数字化宏观政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古代科学中的“易文化”现象为出发点,论述了“易数”与中国古代科学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进而提出了如何评价“易文化”与“易数”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长春图书馆为例,从古籍文献的整理、书库设施的改善、古籍书库的管理、古籍保护经费的投入、古籍文献的宣传、古籍管理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的做法,探讨了古籍保护利用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