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述了以废Cu-Zn-Al催化剂为原料制备五水硫酸铜的一种方法,着重讨论了废催化剂中铜的溶出率和分离问题。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铜的回收率达90%以上,制备出的五水硫酸铜产品质量符合GB437-93非农用合格品技术标准。该工艺简单,无废液排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3.
4.
Al—Mg—Si—Cu粉末粒度及形貌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Al-Mg-Si-Cu元素粉末按6061铝合金成分配比进行了机械合金化(MA)、研究发现,在MA过程中,粉末粒度经历了快速长大、快速减小和慢速减小3个阶段,相应的粒子形貌变化是从净洁略有层叠的等轴状粒子至不净洁扁化层叠的大粒子(快速变形长大),扁化层叠的大粒子由于塑性耗尽使裂纹增多、碎裂,并快速减小至不洁净扁化层叠的较小粒子,然后慢速破碎为较初始粒子更为细小的净洁略有层叠的等轴状粒子,因此,冷焊与断裂在不同阶段所占的支配地位不同。  相似文献   

5.
Cu—Al—Co三元合金冷轧条件下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MoO3—CoO/TiO2—Al2O3催化剂中TiO2—Al2O3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O2对Cu-A1-MCM-41催化剂上NO选择性还原反应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2在反应中有相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为NO氧化及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氧化还原循环提供氧物种;另一方面,直接完全氧化C3H6,引起还原剂的耗尽.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镜高温台,直接观察Cu-Zn-Al合金在热循环过程中电子衍衬及电子衍射像的动态变化。低温马氏体M18R呈板条状,内部有厚度为5~10nm的层错亚结构。在热循环中,衍衬像不发生明显改变,但观察到可逆的电子衍射图变化,分析表明这是可逆的DO_3M18R型相变。在母相向马氏体转变之前,还出现“预马氏体效应”特征的漫散射条纹和额外衍射斑点。  相似文献   

9.
氢对Ti—Al—V钛合金的冲击韧性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和试验了Ti-Al-V钛合金锻材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室温机械性能后,将其加工成冲击试样,采用人工吸氢法使其获得了不同的氢含量。继而,测出了该种钛合金的冲击韧性值(αK)与氢含量的关系曲线。随后,用氢含量为48ppm、137ppm、361ppm和666ppm的4个样品和它们各自的冲击断口,分别进行了金相和扫描电镜(SEM)的分析工作,获得了不同氢含量的此种钛合金的金相组织及其氢化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和形态;再结合对不同氢含量试样的冲击断口的SEM分析结果,得到了氢化物呈细小的薄片状析出及其在此种合金内的析出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Mg-RE复合微合金化的双相Ni3Al(B)-Cr基金属间化合物熔盐腐蚀和力学性能,发现Mg-RE复合微合金化能降低Ni3Al(B)-Cr在LiCl-KCl熔盐中的阳极电流密度;同时能在不降低Ni3Al(B)-Cr屈服强度的条件下,提高延伸率近20%。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合金材料的耐磨性能,采用氩弧熔铸技术,以Fe、Ti、B和C粉为原料,按质量分数比45∶30∶20∶5制备原位合成TiC-TiB2/Fe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物相、洛氏硬度和耐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原位生成的TiB2和TiC增强颗粒相及α-Fe相组成,颗粒呈块状、板条状和多边形,且颗粒结合地很紧密。复合材料的平均洛氏硬度约为9.37 GPa。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该熔铸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约是GCr15工具钢的6倍。该研究为原位合成TiC-TiB2/Fe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纳米复合电镀是制备复合材料的一种新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表面性能如耐磨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等,与其它金属基纳米复合镀层相比,镍基纳米复合镀层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性能,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镍基纳米复合电镀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合电镀工艺和不溶性固体微粒的种类等方面,评述了不同功能性镍基纳米复合镀层和主要应用范围,并展望了镍基纳米复合电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The wear resistance of iron (Fe)-matrix materials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in situ formation of vanadium carbide particles (VCp) with high hardness. However, brittleness and low impact toughness limit their application in several industries due to addition of higher carbon content. Carbon-partitioning trea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n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 situ VCp-reinforced Fe-matrix composite.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carbon-partitioning temperatures and tim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in situ VCp-reinforced Fe-matrix composi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retained austenite could be stabil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carbon-partitioning treatment. Microhardness of in situ VCp-reinforced Fe-matrix composite under carbon-partitioning treatment could be decreased, but impact toughness was improved accordingly when wear resistance was enhanced. In addition, the enhancement of wear resistance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 (TRIP) effect,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was caused from γ-Fe (face-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fcc) to α-Fe (body-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bcc) under a certain load.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非晶态Ni-P合金基TiC复合镀层.测定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和(Ni-P)-T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研究了TiC微粒对镀层的弥散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相比,(Ni-P)-T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超过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5.
反应等离子喷涂制备原位TiC颗粒增强Fe基金属陶瓷涂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钛铁粉、铁粉和蔗糖(碳的前驱体)为原料,采用前驱体热分解复合技术制备了Fe-Ti-C系反应热喷涂粉末,并通过普通等离子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喷涂粉末和复合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前驱体热分解复合技术制备的Fe-Ti-C反应喷涂粉末粒径均匀,原料粉末颗粒间的结合强度高;所制备的TiC/Fe复合涂层主要由不同含量TiC颗粒分布于金属Fe基体内部而形成的复合片层叠加而成;TiC颗粒大致呈球形,粒径呈纳米级;TiC理论质量分数53%的TiC/Fe金属陶瓷涂层的耐磨粒磨损性能较好,SRV磨损实验中涂层的磨损面积为基体(45钢)的1/25左右.  相似文献   

16.
原位自生TiC/Ni复合材料涂层滑动磨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16Mn钢的干滑动磨损耐磨性能,以Ni60、钛粉和石墨粉为原料对16Mn钢表面进行感应熔敷处理,制备出以TiC颗粒为增强相的原位自生复合涂层,利用金相、SEM、XRD等技术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测试了涂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中TiC颗粒均匀分布于共晶基体上,整个涂层组织均匀、无气孔、无裂纹:涂层与基材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7.
SiC颗粒填充单体浇铸尼龙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研究 Si C颗粒作为填料对单体浇铸尼龙 (MC尼龙 )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选用两种材料在 MM- 2 0 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了磨损形貌 ,探讨了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在干摩擦条件下 ,Si C颗粒填充 MC尼龙的摩擦学性能与载荷和滑动速度的乘积 (Pv)值的大小有关 ,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比纯尼龙的大 ,当 Pv值较低时 ,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比纯尼龙好 ,其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当 Pv值较高时 ,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不如纯尼龙 ,其磨损机理主要是疲劳剥落 ,并有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在水润滑条件下 ,Si C颗粒填充 MC尼龙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能 ,其摩擦学性能受 Pv值的影响小 ,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8.
颗粒增强不锈钢基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MG-200高温氧化-冲刷腐蚀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Al  相似文献   

19.
稀土在WC颗粒复合耐磨材料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WC硬质合金颗粒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向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中加入了不同数量的稀土。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台式冲击试验机以及销盘式磨损试验机等试验手段,对稀土加入量不同的几种WC硬质合金颗粒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进行了稀土分布及显微组织的分析,测定了基体组织的显微硬度及复合材料的韧性和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富集于奥氏体与碳化物和奥氏体与共晶体两种界面处,少量固溶于奥氏体中。加入适量的稀土产生了明显的微合金化作用,使共晶组织显著细化,提高了金属基体的硬度和韧性以及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0.
马春阳  柳世达  邢子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284-3286,3298
采用机械搅拌和超声波搅拌的电镀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Ni-TiN复合镀层。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扫描电镜(SEM)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镀层的TiN粒子复合量、显微组织及其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搅拌-电沉积制备的Ni-TiN复合镀层,其TiN微粒的复合量最大值为10.7wt%,而机械搅拌-电沉积制得的Ni-TiN复合镀层,其TiN微粒的复合量最大值为8.8wt%。采用机械搅拌时,Ni-TiN复合镀层表面有大量粒径较大的颗粒出现,其平均粒径在3μm;而采用超声波搅拌时,Ni-TiN复合镀层表面颗粒相对较小,约为1μm。摩擦磨损试验表明,超声波搅拌-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程度较小,而机械搅拌-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程度则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