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朱自清不但是五四时期成绩卓著的新诗人,而且是诗歌理论研究的佼佼者。他的诗以其独特的思想色彩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五四新诗创作的实绩,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对于新诗艺术的探索与研究。他的诗论是极其精辟的,如他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所作的导言,概括了新诗发展的过程,总结了新诗艺术的风格和类型,成为新诗评论的有识见有影响的权威性文章。他的《白采的诗》、《读(湖畔)诗集》、《新诗的进步》等评论,曾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可以说,朱自清对新诗的理论研究一直没有停歇,他的诗论对新诗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抗战时期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辞章学从先秦开始,在语言实践中经过历代不断的扬弃,得到提高、拓展。明清时期是古代汉语辞章学发展的一个集大成时期,是个吸收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并有所创新的时期,包括整合与提高,集中体现为各种文学思想纷争中发展辞章理论、研究理论的深入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在文论、诗论、词论、曲论、小说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整体上达到了古代汉语辞章理论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蒲风的诗论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诗,社团众多,流派纷呈,佳作如林,真称得上花团锦簇。诗人们在辛勤地从事创作的同时,还研究古代诗论词话,介绍外国诗人、名篇、思潮、流派,同时不懈地进行理论建设,探讨新诗美学的零篇散章不计其数,单是出版的专著就有郭沫若、田汉、宗白华的通信集《三叶集》、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艾青的《诗论》、黄药眠的《论诗》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在《诗论》中以中国诗歌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谐"的独特艺术效果,创造性地借鉴了席勒美学中"游戏冲动"与《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观点。席勒的游戏冲动理论背后有"审美王国"这一宏大的政治设想,朱光潜诗学中的文字游戏论则凸显了对诗歌文学性层面的关注;席勒的诗论是一种回归本心抗拒规范的理念,而朱光潜的"谐"突出道德伦理的诉求。朱光潜的"谐趣"说是一种植根于中国自身文化状况的儒家诗论,与他后期的精神实践论美学具有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中心论点。比之于诗论、文论来说,李清照的词论也可以说“别是一家”。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词论》中所使用的某些概念,如铺叙、典重、故实、情致、富贵态等,不能把它们混同于一般诗论、文论中的同名概念。这一点,未能引起学界的充分注意,因此在研究李清照《词论》的时候,产生了某些歧异。有人还提出:李清照的创作实践是否与她的理论相一致?这个问题虽然源于宋代,但是近年来提得更为突出。因此,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从朗读下手──朱自清的朗读教学理论殷作炎朱自清在1946年连续发表了三篇关于语文教学要从朗读下手的专论,即《朗读教学》、《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论诵读》。三篇专论现在都收集在《朱自清文集》第3集里。①为什么要从朗读下手什么叫“诵读”?...  相似文献   

7.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认知发展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新热点,近年来在这一领域成果丰硕,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理论,主要包括理论论、模块理论和模拟论等。本文从心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梳理,从中发现了心理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由此对其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当代诗歌受西方象征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颇大,从五四新诗到20世纪70、80年代的朦胧诗都可见到象征主义的影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发现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与我国古代的诗论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意象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现代话题,其实在我国古代诗人的诗里都可以找到。象征主义领袖马拉美诗歌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有着相似之处,还可将他的诗歌和我国古代诗人李贺的诗歌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9.
27年来,中国社会学学者们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理论,它们主要是:社会转型论、二元社会结构论、三元社会结构论、社会结构“断裂论”、社会结构紧张论、和谐社会结构论。  相似文献   

10.
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荣斯  丁桑岚 《科技资讯》2012,(33):141-141
人地关系和人地关系理论一直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地关系理论在不断完善,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且逐步形成理论体系。本文介绍了3种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危机论,人地关系调控论,人地关系目标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于赓虞是一位被忽视的诗人和诗论家。他短短十年创作诗集达七部之多,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系统的诗学理论。生命诗学,艺术诗学,诗与灵感及修改,诗与科学,诗的静境,诗的读者鉴赏以及理论自身的遮蔽性七大内容构成了其诗学理论的主体。它经历了萌芽、自觉化、系统化与科学化以及修正与完善四大阶段,最终发展形成为理论体系。于赓虞的诗学理论对当时中国诗学观进行了有力的补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江西诗派的轴心人物,后山以其风格论和方法论为诗派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以杜甫为师,论诗标举"格高"、"意工"的风格论。在方法论方面,尤重"字精"——"语工"、"以故为新"、"不犯正位"等法则,以期建立一种超越于常人的独特风格。后山诗论中的风格论和方法论是对"江西诗派"诗学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的诗歌创作博取群籍,论诗以取材博者为尚。他资书为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经、史等学术入诗;二是用典用事广博而僻奥;三是选词用字讲求来历。朱彝尊倡导了浙诗派乃至整个清代宗宋诗派资书以为诗的风气。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有着新诗创作经验的批评家,身处“五四”“诗体大解放时代”,朱自清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一种审辨的态度,大胆地尝试借用西方的学理论来丰富发展新诗理论,为新诗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是与传统“诗言志”相对的诗学理论,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质。20世纪以来对“诗缘情而绮靡”的研究主要围绕“缘情”、“绮靡”的含义以及“诗缘情而绮靡”说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诗论中的地位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于继承中有所创见。但对“诗缘情而绮靡”说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专题性研究,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其在诗歌发展史程中的地位颇不相称。  相似文献   

16.
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的"以禅喻诗"一说,学者们多有阐释和评说,但由于不能区分"悟"多方面的意思,导致论述的混乱和片面。严羽提出的"以禅喻诗"实际包含三重内涵:鉴赏之"悟"、诗法之悟、作诗时的特殊思维方式——"妙悟"。  相似文献   

17.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在《诗品》中 ,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 ,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 ,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张培基、张梦井翻译的朱自清的名作《匆匆》的比较分析,从音韵层面、结构层面和意义层面说明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在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严羽与华兹华斯的抒情诗论在中西方抒情诗史上都极具代表性,他们对诗歌抒情性的强调具有返本开新的意义,都对抒情诗的情感、情与理的关系及语言特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