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前沿     
<正>屠呦呦问鼎国家最高科技奖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十年,青蒿素在全世界共治疗了2亿多人,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今又被授予  相似文献   

2.
<正>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已经被刷屏了,这种热闹程度应该绝不亚于春节"抢红包"。今年85岁的屠呦呦出生于宁波鄞州,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同时也是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这位似乎是以"圈外人"身份走进大家视野的,令人感到陌生的女科学家,作为青蒿素研发成果的代表性人物,摘得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也成为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唯一的女性。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关键的抗疟药青蒿素。三位研制出抗寄生虫感染疗法的科学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是:美国德鲁大学微生物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日本北里大学微生物学家大村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药学家屠呦呦。  相似文献   

4.
<正>"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一东晋的古法,从2000年前,为屠呦呦送来了一根火柴,擦亮它,也照亮研制抗疟特效药的思路。但做研究绝不止是"电光火石的瞬间",真理总是千百次的试错熬成的。因首次提取出青蒿素,屠呦呦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之后4年内,屠呦呦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一度被认为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科学家"。然而,她最终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消息传来,举国振奋。这是我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正屠呦呦研究员发现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为人类抗击疟疾提供了有效的"武器",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是中国医药科学家一项重大创造,也是维护人类健康的一大贡献.屠呦呦研究员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本土研究成果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全球华人为之欢欣鼓舞.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奖引发了广泛讨论,涉及国家科  相似文献   

6.
<正>金秋十月,全球瞩目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年逾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成为首位夺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这不仅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5日,当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传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的消息,那一刻,我国科学界沸腾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我们翘首以盼的中国人首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终于诞生了!此时,与获奖同样使我们感到激动人心的是,屠呦呦研究员对于青蒿素的研究工作,正是通过青蒿素化学结构的首篇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于1977年在  相似文献   

8.
文洪 《自然与人》2011,(6):57-59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仅次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奖--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大奖。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相似文献   

9.
<正>捷报传来,让国人耿耿于怀多年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桂冠终于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打破了中国多年来自然科学"零诺奖"的纪录。青蒿素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一个典范。屠呦呦作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对疟疾病的治疗作出了不可磨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海外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疟疾等寄生虫病治疗研究方面的贡献,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疟疾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寄生虫病,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在疟疾治疗方面的应用,每年可以挽救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关毅 《自然杂志》2015,37(6):461-469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015年10月 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药学 家屠呦呦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 们对疟疾等寄生虫病机理和治疗的 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屠呦呦 分享了这份诺奖的一半,“以表彰 她对治疗疟疾新药的发现”。这是 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 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 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世界上每年有约2亿人感染疟疾,在 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 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 亡率,仅就非洲而言,每年就能拯 救10万人的生命。对于屠呦呦因青蒿 素而获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 与界面研究所所长、抗疟疾药物研 究专家彼得•泽贝格尔表示,这绝对 是“实至名归”。青蒿素的发现, 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特别是儿童 的生命,这项长期且艰难的基础性 研究显示出植物提取物在医药领域 的巨大潜力,将诺贝尔奖颁给这项 “对许多人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伟 大研究”再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12.
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抗疟药物,在全世界治疗疟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随着对青蒿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具有抗疟活性外,青蒿素还具有其他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哮喘等.虽然全世界的学者们发表了大量与青蒿素相关的研究文章,但是其具体的抗疟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并不明确.青蒿素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尤其是其激活过程.最近,随着化学生物学平台在青蒿素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青蒿素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化学生物学在青蒿素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前沿     
<正>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首位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午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终于实现了我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零的突破"。兴奋之余,黄花蒿作为青蒿素的来源植物,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黄花蒿到底是一类什么植物?下面,我们特邀著名植物学家杨斧老师给大家解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新型疗法上的贡献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现如今以青蒿素为先导化合物衍生得到的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等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唯一有效的药物.但目前市售的青蒿素仍是依靠植物黄花蒿的提取,其高效人工合成依然是合成化学领域的一个挑战.由于生物合成青蒿酸的成功实现,使得从青蒿酸到青蒿素的高效化学合成,特别是无光照化学合成工艺的开发,成为人工合成青蒿素能否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可工业化的角度,简要综述了青蒿素化学合成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青蒿素化学合成的背景、仿生合成的探索以及无光照人工合成的研究等方面,为青蒿素的合成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简单明了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正拉斯克奖(Lasker Awards)旨在表彰那些在人类疾病的理解、诊断、治疗或预防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科学家,该奖也常常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2011年屠呦呦获得该奖项后,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9月10日,拉斯克基金会宣布了本年度5位拉斯克奖获奖者名单。2019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表彰了两位开创现代免疫学进程的科学家:马克斯·库珀和雅克·米勒。他们确定了两类不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并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举行首发仪式。《屠呦呦传》由屠呦呦所在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编写,是第一部全面完整记录屠呦呦人生经历的传记,全书通过对她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学生等的探访,收录了130余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为读者展现了—位杰出女科学家成长,学习和工作的独特经历。全书分"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久久寻蒿""中国神药""享誉世界"六个部分,清晰披露了屠呦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下简称"诺奖")由抗疟疾新疗法发现者屠呦呦与抗丝虫病新疗法发现者William C.Campbell及大村智共同分享,这是屠呦呦继2011年获得拉斯克-德贝基临床医学奖后,再次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的最具国际声誉的科学荣誉,也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的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在得悉获奖消息时,Campbell竟然不相信那是真的,他率性地冲着电话那头喊道:"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吧!"大村智似乎对自己获奖并不感到意外,但他还是以日本人惯用的恭敬口吻说道:"我谦卑地接受这个奖".在接受诺奖  相似文献   

19.
1977年3月,《科学通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的论文,首次公开了已保密多年的青蒿素化学结构研究信息.本文基于原始文献史料,考察了这篇重要论文的投稿背景和刊发过程,并揭示了其对屠呦呦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简称"中研院中药所",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及其研究组在对中药进行大量研究基础上,受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迪创建了青蒿提取方法,1971年10月获得青蒿抗疟活性化学部位,1972年11月从中发现青蒿素.青蒿素是一个仅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具有过氧基团特殊结构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是与已知抗疟药在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化合物.临床疗效几乎可达100%,具有速效、高效和低毒等特点.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上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已被用于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疟区,每年治疗病例一亿以上,降低了全球疟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来自中医药、发现启迪于中医药.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融合多学科和行业的系统创新工程,凝聚着一群中国科学家的艰辛和智慧,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一项巨大贡献.我国政府先后11次给参加这一工程的相关单位授予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大奖,屠呦呦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