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嫦娥"再度奔赴那谜一样的月宫。与前三次不同的是,"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国防科工局今年1月宣布,我国"嫦娥四号"探月卫星已经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将在2018年发射,去完成人类航天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虽然人类对月球探测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但尚未有探月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因此,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将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美国和苏联未曾实现的。2018年,探月领域会出现新的领先者。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中国将做成其他宇航超级大国未能做成的事,即在月球背面着陆。随着探月计划的实施,中国的航天能力将得以迅速提高。2018年,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这是嫦娥系列的第四次任务。嫦娥四号的第一部分将于2018年6月升空。这是一颗中继卫星,定位在月球背面6万公里高空,用于提供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最初的设计,嫦娥四号和嫦娥三号应该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嫦娥四号原来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三号成功后备份转正。在嫦娥三号探月的任务成功后,在科学家们的坚持下,嫦娥四号也有了新任务——去从来没有人去过的月球背面。当然,科学家们根据这一目标改进了嫦娥四号。这次,"四妹"和"三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嫦娥四号任务实际上是"两器一星",包括了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其中先期发射的中继星就是为了实现对地、对月  相似文献   

4.
随着嫦娥一号卫星悲壮地撞向月球,嫦娥一号卫星正式结束了它的探月使命.几个月来,我中科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预计何时发射?绕月探测三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春来接受了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5.
正几千年来,中国人只能遥望月球吟诗作赋,或是抒发团聚的喜悦或是寄托离别的哀愁。今天,月球终于迎来了来自中国的使者。嫦娥三号为月球带去了亿万华夏儿女的问候:你好,月球!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把嫦娥三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6日嫦娥三号进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千米的环月轨道。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经过约38万km、26天的漫长飞行,1月3日,嫦娥四号进入距月面15km的落月准备轨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内,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声令下,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 km处开始实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月3日10日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嫦娥四号在登陆之前到登陆之后,陆续传回了探测活动的照片。且活动过程中,嫦娥四号的巡视器和着陆器还来了一次可爱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作为地球最亲密的邻居,月球是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最大天体,陪伴地球已经超过45亿年。月球对地球的地轴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5,(11):9-9
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嫦娥工程”,分“环绕、降落、返回”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环绕:向月球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用8—9天的时间完成从地球飞往月球的38万千米漫漫征程。飞行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嫦娥一号”与运载火臂分离,通过变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10.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撞月,得到了大量月球数据产品,填补了我国在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11月24日,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升空,奔赴探月之旅。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一问:嫦娥五号去月球做什么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2.
廖文根 《科学之友》2009,(10):40-40
今天,什么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航天技术无疑是重要的特征之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科学家一直以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姿态,在浩瀚太空书写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度,体现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这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激动、兴奋、自豪的一刻。这一刻注定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史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顺利升空,上面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1min后,"跟踪正常"的信号陆续从各个监测点传来。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不仅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将探寻、收集更多有关月球的信息,帮助人们认识外太空,从而更好地造福全人类。随着嫦娥一号卫星悲壮地撞向月球,结束了它的探月使命,中国探月工程进入第二阶段。作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和探月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将采取怎样的方式"软着陆"月球?嫦娥三号将携什么样的月球车登月?我国科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国外的探月工作有什么突破?"嫦娥"探月是举世关注的大事,它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创新意识,都将成为全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事实上,月球的物理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地球也有重要影响,加之它资源丰...  相似文献   

13.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 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 2009年3月1日受控撞月, 在轨运行494天, 其中环月飞行480天, 共获得了1.37 TB的原始数据, 并得到了大量月球数据产品, 填补了我国在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 那么, 嫦娥一号任务的圆满完成, 使我们获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和哪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呢? ..............  相似文献   

14.
真实的月球什么样?我们能看到神秘月宫的每一个角落吗?中国科学家最近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嫦娥一号全月球三维立体图自动构建技术"项目前不久通过了解放军总装备部组织的成果鉴定.利用嫦娥一号原始影像制作的可实时浏览的全月球三维立体图,可为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月球软着陆器选址、月球机器人运动规划和仿真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封面说明     
<正>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2月14日21时在月球正面虹湾以东地区软着陆,如封面显示,这是我国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成功实施软着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  相似文献   

16.
楚月 《科学之友》2006,(5):39-39
据悉,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上的“相机”——主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已研制完成,并交付国家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它将搭乘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飞行38万km后到达月球上空,为我国拍下第一张“月球标准照”。  相似文献   

17.
郑永春 《自然杂志》2007,29(6):311-372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三号甲塔架点火发射。11月5日上午11时,嫦娥一号顺利被月球“捕获”成为一颗绕月卫星。在经过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进入开展科学探测的工程轨道,随后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对越科学探测。这是探月三部曲的第一步,也是中国空间探测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本文介绍了嫦娥一号从发射到2007年11月26日的每一次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8.
庞征  秦宪安 《知识就是力量》2010,(11):F0002-F0002,1
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完成嫦娥二号任务首先要突破用长征三号雨炙箭将嫦娥二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嫦娥二号的飞行时间.而且减少了嫦娥二号的燃料消耗。不过,嫦娥二号采用的这种直飞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发射窗口要求更严了,推力要求更大了,入轨精度和控制精度要求更高了。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2日,搭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承载国人千年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奔赴月球之时,本刊专访了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  相似文献   

20.
<正>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实现绕月探测,2009年3月受控撞月。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嫦娥二号验证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飞至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