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中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向太阳奔去。“夸父一号”重约859千克,运行于720千米高的晨昏太阳同步轨道上。在这样的轨道上运行,卫星可以长时间连续地对太阳进行观测,能最大限度地为科学载荷提供良好的观测环境。“夸父一号”的科学目标是“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它们是构成太阳活动的关键要素。那么,“一磁两暴”是怎么回事?太阳活动又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2.
张瑾 《科学之友》2004,(3):43-43
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一直备受世人瞩目,经过长期严密论证和充分准备,绕月探测工程终获国家批准。在正式开始实施之前,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已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经过精密计算和论证,目前已基本确定月球探测卫星的  相似文献   

3.
钟忻 《科学之友》2006,(9):47-47
未来5年,中国将空间科学目标锁定在空间天文和太阳物理、日地空间物理、太阳系探测和研究、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五大领域,主要内容包括将自主研制发射天文卫星、围绕“夸父”项目概念开展预先研究等诸多方面。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博士向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提交了《中  相似文献   

4.
陈山 《科学之友》2006,(9):46-46
7月19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待目前嫦娥一期绕月工程完成后,嫦娥工程后续的“落”“、回”部分计划将会以更开放的姿态,寻找一些国际间的合作机会;而今后的“探月计划”、“夸父计划”以及火星探测的前期准备,都将争取更多国家航天局的合作和支持。孙来燕是在“十一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最初的设计,嫦娥四号和嫦娥三号应该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嫦娥四号原来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三号成功后备份转正。在嫦娥三号探月的任务成功后,在科学家们的坚持下,嫦娥四号也有了新任务——去从来没有人去过的月球背面。当然,科学家们根据这一目标改进了嫦娥四号。这次,"四妹"和"三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嫦娥四号任务实际上是"两器一星",包括了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其中先期发射的中继星就是为了实现对地、对月  相似文献   

6.
廖文根 《科学之友》2009,(10):40-40
今天,什么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航天技术无疑是重要的特征之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科学家一直以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姿态,在浩瀚太空书写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度,体现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这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激动、兴奋、自豪的一刻。这一刻注定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史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顺利升空,上面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1min后,"跟踪正常"的信号陆续从各个监测点传来。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不仅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将探寻、收集更多有关月球的信息,帮助人们认识外太空,从而更好地造福全人类。随着嫦娥一号卫星悲壮地撞向月球,结束了它的探月使命,中国探月工程进入第二阶段。作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和探月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将采取怎样的方式"软着陆"月球?嫦娥三号将携什么样的月球车登月?我国科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国外的探月工作有什么突破?"嫦娥"探月是举世关注的大事,它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创新意识,都将成为全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事实上,月球的物理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地球也有重要影响,加之它资源丰...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把"嫦娥"系列卫星比作是天上"仙女",其飘飘然的"身姿"、绝妙的"舞步"已经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膜拜和沉醉。而如果细细品味,评选"嫦娥"在月球上最美、最有"味"的"舞姿",估计要算是即将"落月"的"嫦娥"了。她轻盈的"步伐"将会让人在感受到如梦幻般美妙的同时,又会感到震撼和惊叹。品味"嫦娥三号"背后的"辛勤味"。  相似文献   

8.
正"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我们的祖先不断展现出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执着探索。"天眼"探秘、"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梦成为现实。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代表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一天,世界瞩目中国,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  相似文献   

9.
随着嫦娥一号卫星悲壮地撞向月球,嫦娥一号卫星正式结束了它的探月使命.几个月来,我中科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预计何时发射?绕月探测三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春来接受了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一年间探测到的科学数据,已经获得多项成果。作为“嫦娥一号”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卫星也处在正样研制阶段.预计将在2011年前发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将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美国和苏联未曾实现的。2018年,探月领域会出现新的领先者。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中国将做成其他宇航超级大国未能做成的事,即在月球背面着陆。随着探月计划的实施,中国的航天能力将得以迅速提高。2018年,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这是嫦娥系列的第四次任务。嫦娥四号的第一部分将于2018年6月升空。这是一颗中继卫星,定位在月球背面6万公里高空,用于提供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研究指出,"爱情"就在空气中,味感能够帮助你完成一段浪漫的恋曲。因为,人类的鼻子里有一体积颇小的器官,对爱情有着极其微妙的作用。这个小东西有个英文名宇叫作"VNO",VNO 含有一对"小宝贝",分别在两个鼻孔之内,并能够感觉得到异性皮肤上产生的一种叫信息素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3.
<正>"嫦娥二号"卫星自2010年10月发射以来,经过长途奔月、近月制动、绕月飞行、降轨控制等多个关键环节,在距地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由于卫星燃料充足,科学家决定在2011年6月16日左右,让"嫦娥二号"卫星离开月球,飞向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继续进行探测。然后,它又从700万千米处以每秒10.73千米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身而过,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绕月科学探测工作轨道。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空间科研开发都是围绕在较低的空间轨道上  相似文献   

15.
许涵 《自然杂志》2010,32(5):304-306
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在2010年中国国庆日那天顺利的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大幕。2010 年诺贝尔奖也陆续地揭晓,奖励6位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为科学探索打开了一扇大门。科学家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着科学探索的花园,培育出一朵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能源危机促使人类大胆地寻找替代能源.美国科学家希望利用模拟太阳中心核聚变发能原理,打造出微型"人造太阳",为将来探索新能源带来希望.美国"人造太阳"于2009年春季首次点火.参与此次科研工作的主要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嫦娥"再度奔赴那谜一样的月宫。与前三次不同的是,"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国防科工局今年1月宣布,我国"嫦娥四号"探月卫星已经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将在2018年发射,去完成人类航天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虽然人类对月球探测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但尚未有探月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因此,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当大家兴奋地奔走相告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却急速返回北京控制中心:"'嫦娥'奔月由五大系统组成,发射成功,这才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我们还需要25天的时间,把'嫦娥一号'送入月球轨道,并开始正常工作,这才算奔月成功."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中国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是什么吗? 是嫦娥二号.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2010年10月6日上午顺利进入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地月转移轨道.此后,它成为月球的卫星,在围绕月球旋转的同时,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然而,这不过是嫦娥二号遥远征程的开始. 2011年6月9日下午,圆满完成探月任务的嫦娥二号离开月球,前往距地球约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8月25日到达指定位置.这时,它变成了围绕太阳旋转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2日,搭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承载国人千年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奔赴月球之时,本刊专访了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