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作为空间设计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元素、民族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设计新风格——"旧元素,新组合"的中国新风格在当下尤为凸显。用饱含中国化的处理与改造方式,诉说东方文化情感的材料语言,成为观众直接看到的东方艺术魅力的视觉元素是中国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的历史承接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十八怪"系列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作出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利用设计实例来解释在"云南十八怪"产品包装插图中地域元素的现代运用,彰显云南民族工艺品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审美性,有效塑造"十八怪"品牌新形象,产生文化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黄涛  朱振雷 《科技信息》2011,(14):I0270-I0270
古典舞是指经过历代专业舞蹈工作者加工、整理、创造的,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舞蹈艺术作品。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古典舞蹈。中国古典舞是从中国戏曲中演变、发展过来的。在中国古典舞中,继承了中国戏曲及中华武术中的许多元素。而"刚"、"柔"这两大韵味特征是最显著的。"刚、柔"相济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所在。二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韵味和风采。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韵味"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十分广阔的涵盖面,"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独特的审美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追求的美学理想,其精髓就是"声外之韵",是一种内在含蓄的音韵美和气质美。  相似文献   

6.
晚清到五四期间,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西方"自由"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西方"自由"话语被译介到中国时,怎样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参与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的主体形象建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操纵个人主义这一"西方"话语来建构他们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  相似文献   

7.
晚清到五四期间,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西方"自由"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西方"自由"话语被译介到中国时,怎样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参与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的主体形象建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操纵个人主义这一"西方"话语来建构他们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  相似文献   

8.
华亭 《世界博览》2011,(15):50-51
外媒曾预言它会成为中国的"香奈尔" 必须让自己的中国元素成为世界品牌——这正是包括"上海滩"在内的中国原创奢侈品品牌的尴尬之处。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民族精神包涵实现民族统一的奋斗精神,也包涵有争取民族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献身精神,包涵有争取实现民族融和、共同进步的精神,也包涵有爱好和平与发展、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还包涵"济弱扶倾"相互帮助,实现世界民族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等等。孙中山通过弘扬民族精神来救国、振兴中华,体现他的爱国情怀,他通过宣扬民族主义去弘扬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和平理想,并公开承诺中华民族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这些都充分表现出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具有关心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和实现全人类和平、进步国际主义精神的杰出政治家。他的民族精神对于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方音乐的介入使中国现代音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钢琴逐渐得到了普及,很多人开始认识钢琴、学习钢琴、了解钢琴,出现了"钢琴热";中国音乐家结合中国听众喜好和审美,在钢琴音乐创作时融合中国传统审美意境、韵味,注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使之带有中国音乐文化审美特征,同时中国民族音乐题材、民族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与钢琴的融合让中国钢琴音乐更加独具魅力。但现今中国元素钢琴音乐作品仍然缺少足够分量,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满足中国钢琴的发展与需求。  相似文献   

11.
邵隽 《科技信息》2010,(23):J0009-J0009,J0036
在中国风大热的今天,中国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视觉设计中。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是对传统的再复制做纯粹的中式风格,还是将中国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朵云轩艺术中心与上海京剧院迁建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解读中国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百越古道"是连接中国西南至南亚"茶马古道",是通往中国东南出海口和东南亚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通过这一古道向东南亚扩散。我国南方与东南亚有20多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还有很多民族是"跨境民族",这一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这一古道密切相关。百越古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和大洋洲交往频繁,为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百越古道初成格局。三国至唐宋,是百越古道大发展和鼎盛的时期。元至民国时期,百越古道继续发展与变革。解放后,百越古道获得了新生和繁荣。百越古道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追溯历史,考察百越古道在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3.
林琛  刘才喜 《科技资讯》2012,(2):249-249
任何歌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研究唱法,这是人类对知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认识过程。中国民族唱法之源在戏曲,戏曲声乐的方法和技巧绝不逊色于西洋传统唱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认真发展加以整理和总结。我们不能从审美趣味上去评论某种唱法的科学性。但唱法本身是可能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声唱法科学、民族唱法不科学,而要在民族唱法中来个"洋为中用"?如同现在有些人说要唱好流行歌必先学好西洋传统唱法的论点同出一辙,这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中国的民族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如同国画艺术那样,甚至值得外国人来个"中为洋用"。民族唱法的"洋为中用"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民族给相同的数字赋予了不同文化含义,体现了其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本文从神话传说和宗教观念方面来揭示数字"三"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知识,探讨了远古神话中有关于数字"三"的内容,另外也从现代宗教的角度分析了数字"三"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容,分别叙述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三"所蕴含的宗教思想,从而揭示出不同文化形式中数字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中式元素的风格以及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在国内外众多的的室内外的公共环境,家居环境中都有中式元素的添加以及中式风格的设计。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中式风格的魅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投稿简则     
《西藏大学学报》2011,(6):F0003-F0003
《西藏大学学报》是西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分藏文版、中文社会科学版和中文自然科学版。其中中文社会科学版已进入CSSCI来源期刊,藏文版为"全国民族地区民族类文字版学报名刊",中文自然科学版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7.
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品占领着越来越大的市场,民族元素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服装及服饰品设计。为了传承、保护和开发传统民族服饰,在研究中国民族元素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通过筛选和抽象变形的手法,将材质、纹样、色彩、造型、工艺及设计手法等运用于现代服饰品设计中。同时,设计中要注意与流行元素结合,而非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开始在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泛滥,对各民族的身心健康、婚姻家庭、人口、道德体系及民族文化等造成了严重冲击和影响,其危害令人痛心。建立健全边疆民族地区强有力的、全方位的新型毒品防御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尊重,也唤醒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大势下,中国要完成从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的创新,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又是一个创新的渠道,使"中国创造"更具特色、更具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