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利用甲醇、H_2 CO_2或乙酸盐作为碳源和能源,从池塘的沉积物取样,经过反复的富集和分离,得到了甲烷八叠球菌的纯培养物。该菌在H_2 CO_2或甲醇上生长最快,1~2周出现菌落而在乙酸盐上3~4周出现菌落。菌落直径通常为1~2mm,在培养基的深层为不规则的多角形,表面菌落为圆形。菌落颜色为白至黄色。特殊的假八叠形使之很容易鉴定到属的水平。甲烷八叠球菌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中均产生甲烷。酵母膏对该菌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在420 nm处该菌产生荧光。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良的亨盖特技术,从我们实验室的厌氧消化器污泥样品中分离出了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er sp.)菌株。该菌株的菌落为黄白色、半透明、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细胞大小为0.5~0.7×0.7~1.0微米,不运动。常两个细胞相连成对存在,有的多个细胞相连呈链状。很强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利用H_2—CO_2生长并产生甲烷,利用甲酸盐能力较差。不能利用乙酸盐产生甲烷,不能利用甲酵和萄萄糖作为碳源。该菌不需要外源的2—甲基丁酸、氨基酸和辅酶M。能在简单的以氨态氮为氮源的合成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甲烷。该菌生长最适pH值为7.2,最适生长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处理豆制品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验室规模的两步厌氧消化器,以厌氧絮状污泥及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对酸化反应器接种,用厌氧颗粒污泥对甲烷化反应器接种处理豆制品废水,试图阐明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在此工艺运转中的作用.反应器的平均水滞留期为111h,最短水滞留期达到了35h.反应器的最高产气率达157L/(L·d),平均产气率为75L/(L·d).运转期间所产气体的平均甲烷含量为702%.在低有机物负荷下,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发挥着很大作用,有较低的出水COD和较高的甲烷含量,但在较高有机物负荷下,与对照无明显差别.其原因是在高有机物负荷和短水滞留期运转条件下,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低温条件下沼气发酵的效率,本文利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新疆库尔勒越冬沼气池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生长温度范围为8~40℃的兼性嗜冷产甲烷菌株ZG-2。该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呈不规则球状叠放在一起,不运动,能够利用H。/C(]2混合物、甲醇、甲胺、乙酸盐作为单一碳源底物进行厌氧发酵生产甲烷。最适生长条件:温度为25~30℃,生长pH为6;NaCl浓度为0.2mol/L;不能耐受链霉素和卡那霉素。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认为菌株ZG-2为兼性嗜冷巴氏产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在处理酒精蒸馏废水的污泥床厌氧滤器(SBAF)和结合式厌氧折流反应器(HABR)的污泥中,优势菌是与甲烷丝菌(Methanothrix)、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脱硫弧茵(Desulfovibrio)和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形态相类似的四种茵群。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研究CuO/ZnO/ZrO_2催化剂上CO_2+H_2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TPD-MS测试及表观活化能的测算,探讨了CO_2+H_2合成甲醇的反应途径以及第三组份ZrO_2对合成甲醇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CO_2+H_2反应过程存在合成甲醇及水煤气转换这两个平行的竞争反应。ZrO_2加入CuO/ZnO双组份催化剂中,改善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从牛粪中分离到一株能分解纤维素的高温厌氧梭状芽孢杆菌。该菌接触酶阴性,革兰氐染色阴性。细胞杆状或稍弯(5~10×0.6~0.8μm)。芽孢卵圆形,端生,直径为1.0~1.3μm。极生丛鞭毛,运动。老龄时菌体常呈长丝状(15~30×0.4~0.6μm)。以断裂方式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60~65℃,最适pH为6.5~7.0。发酵产物有H_2、CO_2,乙酸、甲酸、乳酸和乙醇等。发酵液中无色素。在纤维素琼脂滚管中形成透明、直径为5~l5mm的圆形分解圈。该菌株在以蛋白胨为唯一碳源和氮源时不生长,能迅速利用葡萄糖或纤维二糖生长。在纤维素上生长时产生孢外纤维素酶,在纤维二糖或葡萄糖上生长时不产生纤维素酶。将在纤维二糖或葡萄糖上旺盛生长的菌接入纤维素培养基中时,需经过10天以上的延迟期才能恢复纤维素分解能力,说明该菌株的纤维素酶是诱导酶。酶的最适温度为65℃,pH为7.2。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及酶学性质与Clostridium thermocgllum十分相似,鉴定为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工程菌生物矿化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效果,以野生菌巴氏芽孢八叠球菌(SP)和脲酶工程菌(UE)作为尿素分解菌,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方法处理含有Cu2+,Cd2+,Zn2+和Ni2+的单一重金属模拟废水.研究发现:MICP技术对Cu2+,Ni2+和Cd2+的去除率较好,均可达到70%以上,其中对Ni2+的去除率可达90%,而对Zn2+的去除率较差(40%).与对照菌相比,脲酶工程菌主要对Cd2+的作用较明显,去除率为野生菌的两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模拟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生物矿化沉淀以菌体和细菌的分泌物作为成核位点,经酸处理分析确认重金属主要是以碳酸盐形式固定.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及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筱萍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4):264-270
集中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胞外多聚物的组成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ECP对颗粒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其含量占颗粒中悬浮性固体含量的0.6%-20%〈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甲烷毛状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是最初颗粒化和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分解乙酸产甲烷的细菌。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石蜡为惟一碳源从辽河油田油水样品中驯化筛选出一株强降解固体石蜡的菌R,初步鉴定为脲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urea Kluyver and Niel).该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排油活性及稳定的乳化能力,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55.9%,其胞外生物表面活性剂被确定为阴离子型的水溶性产物.对其胞外脂肪酸进行了GC/MS的定性分析,确定其主要为十四酸、十六酸和十八酸.对该菌在水溶性不同的底物中培养,发现其细胞表面疏水性具有调适作用,推测该菌摄取烷烃的模式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值计算和分析方法,对一类含参Wilker型不等式作了改进,所建立的结论形式简洁且所得系数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nO2-TiO2光催化剂,用番红和结晶紫水溶液作为模拟染料废水,研究催化剂用量对番红和结晶紫溶液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以及H2O2在SnO2-TiO2光催化剂在降解染料废水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S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对番红和结晶紫有一定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加入0.1500g S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时,番红的降解率最高,在紫外光照射180min后降解率可达到40.86%.加入0.0500g S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时,结晶紫的降解率最高,在紫外光照射180min后降解率可达到61.37%;加入适量的H2O2,可以使染料废水的降解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亚甲基双膦酸四异丙基酯CH2[P(O)(iPrO)2]2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一种新的配合物[Zn(2,2-′bipy)3]2Cl4.H2O,并用红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在反应中CH2[P(O)(iPrO)2]2并未参加配位,但却起到了催化、诱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亚甲基双膦酸四异丙基酯[(iPrO)2P(O)CH2P(O)(iPrO)2](=L)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一种新的配合物[Zn(2,2′-bipy)3]2Cl4·11H2O,并用红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在反应中L并未参加配位,但却起到了催化、诱导的作用.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Mr=1407.82,a=1.3630(3)nm,b=2.2232(4)nm,c=2.3569(4)nm,α=90°,β=106.488°,γ=90°,V=6848(2)nm3,Z=4.  相似文献   

15.
用二带G-L模型研究了非磁性超导LuNi2 B2C和Yni2B2C的相干长度ξ(T)、速率vc(T)、伦敦穿透深度λ(T)和临界电流密度j(T)在Tc附近对温度T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晶场理论,通过对Chen测量的稀土化合物RPt2In2(R=Ce,Pr,Nd)磁化率倒数-温度曲线的模拟,得到了RPt2In2的晶场系数、分裂能和相应波函数,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计算表明:Kramers离子Ce3 和Nd3 在晶场效应的作用下基态简并部分消除得到了双基态,而非Kramers离子Pr3 基态分裂后得到了单基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MOPAC7程序包中的AM1程序,研究了H2N2O2的稳定构象,设计了三种分解的机理,通过计算得到每种机理的过渡态的结构和能量,进而得到每种机理的活化能。结果表明,H2N2O2的分解主要是通过一个五员环过渡态形成N2O和H2O。  相似文献   

18.
报道用叔丁醇和氢溴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溴代叔丁烷的实验研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得到了其最佳合成条件:叔丁醇:氢溴酸:浓硫酸为8:14:7(体积比)时,温度控制在30℃-35℃,其产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Nernst方程讨论了无机化学中MnO2、K2Cr2O7作为氧化剂氧化盐酸制备氯气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传统熔融冷却法获得了以P2O5为成核剂的Li2O-Al2O3-SiO2系统基础玻璃,通过差热分析确定了使该玻璃微晶化的热处理条件,并获得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Li2O-Al2O3-SiO2系统低膨胀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晶化试样的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热处理制度对玻璃的析晶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P2O5为成核剂,采用不同热处理制度能获得Li2O-Al2O3-SiO2系统低膨胀微晶玻璃;在析晶初始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析出β-石英晶体,但晶体生长缓慢,结晶程度低;提高晶化温度,析出β-锂霞石和β-锂辉石晶体且晶体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