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沈从文情爱小说创作中的矛盾心理进行评析,指出矛盾的根源在于自然道德与宗法道德两种相悖的道德评判尺度产生的碰撞。进而认为沈从文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就是构筑了幻想中的彼岸世界,以美与善的标准来写湘西边地人生应然的样子,通过建筑文学乌托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边,以充满希望的目光望着那遥遥可即的新的千年时,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却再次提醒世人——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作为亚太国家,我们不能不更加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影响东亚安全的重要因素的演变。中美日俄关系伙伴化与美日同盟地区化之间的矛盾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四大国在东亚地区安全框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关系在历史上首次出现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势,即国际关系伙伴化与美日同盟地区化、北约化。这是目前世界多极谋求协调共存与美国企图单极主宰世界之间矛  相似文献   

3.
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盾:欧洲对美国的恣意妄为说“不”美欧矛…  相似文献   

4.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文学的一生是在孤独中探寻着美,在自我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中不断挣扎和抗争的一生。其散文集《断肠亭记》中所呈现的三个意象群体:自然景物意象、文化情怀意象和人物风情意象不仅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品位,也表达了他淡泊、雅致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5.
反讽源于自我审思、质疑与否定的哲学态度,其意义产生于二元对立或多元对立.反讽标志着排主体性的觉醒,以"隐藏"与"矛盾"的基调提升着人对存在的认识,是一种"双重反思",是个体对生存的重新体验,对世界、对社会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再描述.反讽之美在于发现了矛盾对立中的和谐性与统一性,它使各类对立进入相互转换的游戏并产生裂变和超越,使我们创造构想,从所看到的生命场域中的多重矛盾与冲突去思索和谐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整生论美学是研究美生场的生发与美生文明圈运转的科学。美生场是美活生态、愉生氛围、整生范式对生环长的美生文明圈。美生文明圈从世界整生始,经由绿色阅读、生态批评、美生研究、生态写作,走向自然美生,旋回至整生世界的上方。它在超循环中,恢复世界的整生,发展世界的绿色美生,提升世界的绿色艺术化美生,直至形成地球和宇宙的自然美生。这就使生态美学转型升级后,凸显了审美生态本体论、价值论、目的论特质,可与当代基础美学合一。该书分为第一章整生论美学的生发、第二章  相似文献   

7.
无疑,美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也是几乎所有重大国际问题和事件的关键和中心。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不要说中国人,就连很多美国人自己也说不清,美国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它的形象也充满了矛盾: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对外部资金、市场和人才又有很强的依赖性;美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美蘇成為世界的兩個最大强國。這兩大强國能够和平合作,則戰後會有一個長期安定的世界:它們如果發生對立鬥爭,則戰後世界將有相當時期處於動盪不定之中。不幸在戰爭結束後的九個月來,一切的發展指向着美蘇的對立典鬥爭。在巴黎外長會議失败以後,美蘇對立已經代替着英蘇的矛盾而成為國際間最顯著的特徵。  相似文献   

9.
正说到美国和沙特的关系,总是绕不开能源这一话题。在两国政治关系趋紧的情况下,拜登政府聚焦气候变化,力推清洁能源,将不可避免地与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沙特产生更深层次矛盾。以"石油换安全"为基石的美沙同盟关系,是否将在拜登任内渐行渐远甚至急剧恶化?以能源、安全与意识形态三者为基准的美沙关系,又将如何"再平衡"?  相似文献   

10.
西递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缓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村镇建设的矛盾,当地政府决定另择地建设西递新村.西递新村的规划不仅要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普遍问题,又要延续徽州古村落历史沉淀的淳朴美,力求将新村营造成一个既有传统聚落影子,又有全新理念的现代村落,实现新旧村落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戰後的國際矛盾不僅存在於英美與蘇聯之間,也存在於英美之間。由於歐戰結束後美國立刻停止對英國租借法案的實施,使戰後英國的經濟,遭受到很大的打擊。這可以解釋為美國對於英國在世界  相似文献   

12.
晓岸 《世界知识》2014,(24):56-58
<正>乐观主义的下行冷战结束后,还没有哪个年份像即将逝去的2014年这样纷乱。人们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前途的忧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冷战和热战的幽灵在欧亚大陆上空和网络空间徘徊,美俄、欧俄、中美、中日关系的紧张和中俄异乎寻常的靠近似乎都表明新的地缘政治博弈时代已经来临。美俄对峙和中美摩擦到底哪个才是当前大国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国特别是上升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如何避免掉入两败俱伤、群死  相似文献   

13.
审美对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美学原理》和彩色插图本《美在意象》中,叶朗教授提出"美在意象","不存在外在于人的美",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美与美感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的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主体的审美体验",可他又用现象学悬搁的方法存而不论,这样叶朗教授所构建的现代美学体系就必然存在巨大的矛盾,因而是不符合审美活动实际的。马克思的审美对象论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审美对象论。客体和对象都是外在的,它们都具有可能或现实的"使人愉快"的审美性质;审美活动是由对象自由悦人的感性形式引发审美主体全身心投入的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14.
早在战后的前十年,许多人就曾怀疑所谓永久和平、放弃军事力量、无核三原则政策是否反映出日本的真实状态。在现实中,日本恢复了军事力量,无核三原则也因日美密约而无效,理想与现实相互矛盾。日本民众容忍了这种矛盾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从楚墓出土的纺织服饰品中发现,其纹样装饰显示出与北方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它呈现出的是一个飞动活泼、神秘富丽的神异世界,这个世界富于折线之美、生活之美、飞动之美、信仰之美。  相似文献   

16.
科索沃战争凸显政治领域单极与多极的斗争;西雅图会议折射出经济领域南北矛盾、西西矛盾的碰撞;大趋势未变。世纪之交,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国际上各主要力量又一次分化组合,出现了单极进取、多极牵制的态势,反映了两种国际秩序的较量。围绕两大时代问题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对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集中体现了美国构筑21世纪单极世界的构想。与此同时,美国一次次掀起“把中国妖魔化”的反华浪潮,插手中亚,对车臣问题指手划脚,致使美俄、美中关系一度降到冷战后的最低点。北约虽然打开了通向巴尔干和中亚的道路,但美国企图以七国集团取代联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翻译界里对于译作的忠与美一直争论不休。笔者认为,翻译作品的忠不单指译文形式上的绝对忠实;忠并不意味着必须舍美,美也未必非要不忠。正是在忠与美的矛盾中,翻译理论才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欧洲安全大厦"不切实际姜毅:俄罗斯关切的几个问题,包括北约东扩、欧洲反导系统建设,没有一个能在特朗普任内得到解决。美俄、欧俄之间的战略性、结构性矛盾仍将继续存在。所以,美欧俄安全关系的前景依然渺茫。冷战后俄与西方矛盾的焦点是,如何建立国际、特别是欧洲安全新格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改革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是可行的,可以从语言的简洁思辩美、逻辑的矛盾斗争美、结构的平衡和谐美、体系的完整统一美四个方面切入,最终达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些目标。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自6月19日到28日访问了西欧五个“盟国”——法、西德、意、英、葡。西方报刊称之为“修漏补缺”之行。原因是,西方世界力量的对此愈来愈不利于美国,美国同西欧的控制和反控制斗争已发展到威胁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他和经济扩张利益的程度。法美矛盾的尖锐化,正是这个斗争的突出表现。一个多月来两国政府领导人之间的破口对骂,已闹得不成体统,以致原本主张静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