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空间”是一个与戏剧的本质存在方式尤其是现代戏剧的特质极其相关,且可以兼顾具体作品的形式与内涵的美学范畴,笔者提议用“空间”一词建构现代戏剧批评理论。从戏剧的剧场空间、外部文化空间、内在结构空间三个层面,可建构三种批评策略的方法和前景。首先,从剧场的角度出发进行戏剧的空间批评,关注剧场空间实验的成效及其可能的拓展范围,必然为戏剧阐释带来一种有效的解读视角。其次,有鉴于文化空间理论的蓬勃发展,戏剧批评亦应努力突破传统的空间概念,结合现代文化地理学等空间批评理论,多多关注戏剧作品中地理、历史、权力关系、民族身份等文化空间问题。最后,现代戏剧创作出于体类自觉,发生了空间化叙事转向,针对这一现象的理论关注与阐述,便是直指戏剧作品本体内在之基本结构的“元空间批评”。“元空间批评”通过内部形式分析,解读作品中因空间结构错置而产生的隐喻,进而关切本原性的社会文化问题,并借助空间结构样式的分类为戏剧史研究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2.
翻译批评是对跨文化和跨越历史的翻译活动的有效思考和科学评价,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的共生共长的关系迫切要求翻译活动必须有一套系统性、理论性的翻译批评模式与之匹配.研究翻译批评模式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翻译批评模式在实现解读还原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兼顾文化批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翻译批评的模式被广泛应用,同时,翻译批评模式必须以文本类型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批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西藏大学学报》2013,(2):195-196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三重空间”理论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的重要思想,这三者构成了人类活动的总体,既相分离而又相统一。自然界不仅给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还是人类赖以进行生产活动的空间,“是通过人的活动建构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空间转向”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理论变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体育旅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旅岛目标的提出为海南省生态体育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回归自然并与自然浑然一体是很多人的生活目标,著名的法国体育思想家卢梭与中国的庄子都提出了自然体育的思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考察,研究开发海南生态体育旅游新模式即沙模式、水模式、山模式、舞模式、车模式,并从3个角度对如何开发生态体育旅游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生态电影批评既来自生态批评、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美学和电影学等学科的支撑和经验积淀,同时也在建构自身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和突破,呈现出对电影生态和整个人类文化发展态势的自觉关注,显示出极大的活力。在剖析西方生态电影批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面对当下中国生态电影批评研究纷繁错杂、缺乏体系的状况,对当代生态电影批评理论资源的梳理,以及对其建构维度、发展趋向的考察,皆能为夯实中国生态电影批评的基础及进一步建设具有当代性的理论话语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形式之一,必然涉及认知过程.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方式,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研究工具和很好的理论基础.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必然与人的认知分不开,存在着极其复杂的认知活动.将心理空间、概念整合等认知理论作为翻译实践的一种指导理论,是一个探索翻译研究的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7.
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和延伸,是人类经历生态危机后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重新反思。在审视自然、精神与社会旨趣的基础上,人类确立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范式和功能要求,形成倡导"生态政绩"、"低碳消费"、"绿色生产"、"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架构。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的文化资本流通主要有“罗杰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和“施莱尔马赫模式”3种方式.它们分别常现于早期的翻译实践、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阶段以及当今“社会学转向”的翻译研究阶段.文化资本流通模式的发展表明新兴的翻译研究将着眼于民族思维、文化政治影响、翻译的社会效应评估等更加综合的因素,更为宏观的翻译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转变城市滨水区规划的价值理念,突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在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城市滨水区规划应该坚持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于公共空间理念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分析过程中,梳理公共空间理念的规划原则和实践操作规范。结果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颠覆了传统规划理念所遵循的抽象性空间设计模式,拓展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具体性空间设计模式。结论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及其基本原则为当代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传统住宅空间分配模式的探讨,分析了传统空间模式与现在居住生活观念的矛盾,提出了室内设计要创新必须先要在建筑空间分配上有所突破的观点.并阐述了室内设计中应该考虑时间这一因素的四维设计理论构想.同时,结合具体项目,对室内设计创新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1960s,1970s,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于1990s。它第一次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视角出发进行文学批评。在这一批评视阈中,被“边缘化”与“他者化”的女性与自然从“缺席”走入“在场”。这较于激进的女性主义批评与单纯的生态批评有着重大突破与进步。最近数年里,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在单篇论著、硕博论文、人文项目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其研究成就不容忽视,但却也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着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学研究应打通古今的呼声颇高,其宗旨主要在于突破学科区隔的壁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贯通性的研究。因而在越来越多的同仁把它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运用于个案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就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包括古今内涵的界定、与传统文论中通变说的联系、文学史的分期、开展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老子著名的无为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而老子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反复阐述的"自然之道"无疑是其犀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内在灵魂和价值悬设.老子以"自然之道"深刻地批判和否定了社会现实及其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消解了全能主义的政治权威,创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独立的社会批判系统,为构建现代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社会提供了可供启迪利用的丰富思想资源和固有的民族性基础.同时,对包括道家、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未能导出真正的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原因、"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在缺陷等都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风靡世界文坛的伟大作家。他的一生创造作品无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多方面、多视角的学术研究。然而将他的作品同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联系起来的评论却仍然屈指可数。用上个世纪末崛起的、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生态批评分析福克纳中篇小说《熊》中体现的深邃的生态思想,希望能以此丰富对这位文学大师的研究并进一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5.
《知音》篇是刘勰关于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理论专篇,也是我国最早的谈论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文学理论篇章。在《知音》篇中,刘勰从"知音难逢"入手,分析了造成"知音难逢"的原因,并提出了著名的"六观"说以指导文学批评与鉴赏的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重新阅读《知音》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并发掘刘勰文学批评观的现实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语合二章》是西藏翻译史上的第一部翻译理论文献,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章通过对《语合二章》中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作品问世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介绍,简述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活动开展情况、翻译成果、形成的翻译理论,力图概括、梳理和总结西藏早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并与西方古代翻译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的英国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赋予文学深刻的社会意义,倡导了著名的“人生批评”论。阿诺德独特的文学功能观基于他对维多利亚社会的全面了解和深刻审视,得益于古典文学的滋养,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是二战后英国文坛上涌现出来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出了许多以猛禽凶兽为题材的动物诗。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休斯为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诗学上进行着不懈地追求。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探讨休斯动物诗中的动物情结、生态情结、暴力情结和反传统创作情结,解读休斯作品中的多维情结观。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辉煌成果,迫使新世纪的古代文论研究必须向体系建构的方向发展。古代文论的存在形态具有零散性特征,但零散的理论形态中又存在着潜在的理论体系。如何将古代文论的“潜体系”建构出来而成为“显体系”,从而开拓出新的研究空间,是新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