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工业技术并非文明暴力的代名词,而是人类突破自身局限的能动体现.工业技术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实现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对象.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来看,工业技术文化既是认知论美学的认知领域,又是存在论美学的现实场域.技术审美文化不应当成为一种脱离身体、灵肉、大地的美学异类,而应当回到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生态审美世界中来,回到人类自身的感官存在中来,在生态文明时代确立新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3.
原始文化一开始就存在着美和丑两种取向,原始先民追求和创造审美文化,并在其中受到审美教育,产生审美心理和美育心理活动,崇尚美与善,促使了人类的发展、完善,走向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文化创新与大国形象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新遭遇的一个强敌就是中国的文化失败主义,这是对内而言;对外而言,中国文化形象模糊不清.内部的虚空与外部的游移不定是中国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内部的协调和团结、外部的蒸蒸朝气,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文化创新是要培育一片生态世界,其契机就是太空文明、也就是时间空间本体论.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好与太空文明同步,新的文明时代将是一个后传统的时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依然对这个世界产生重要的精神作用.太空文明开拓了崭新的人类经验,将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触媒.随着文化世界观的逐步拓展,中国的文化创新也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从体系创新、范畴创新、艺术创新,到文学创新.中国文学批评是文化创新的窗口但问题很多(殖民化、肤浅化、炒作化是其主要弊端).有必要进行文化清理和思想重建,以引发中国文化艺术精神之建构和中国形象之重塑革新生机.  相似文献   

5.
刘明玉 《科技资讯》2006,(3):136-137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誉,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最有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及审美性的日常文明。服饰艺术构成了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服饰艺术进行了剖析,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的服饰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分为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成为商品,文化效益决定文化命运。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和消费高雅文化产品成本高、收益小,生产和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成本低、收益大。高雅文化的衰落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主导文化主要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在此讨论范围。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文化将充分实现其效益而逐渐兴盛。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分为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成为商品,文化效益决定文化命运。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和消费高雅文化产品成本高、收益小,生产和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成本低、收益大。高雅文化的衰落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主导文化主要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在此讨论范围。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文化将充分实现其效益而逐渐兴盛。  相似文献   

8.
汉英三原颜色词和文化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黄蓝是汉英三原颜色词 ,它聚焦了中西方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信仰、心理、审美等诸多领域的特点 ,折射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社会的文明差异。在跨文化研究中 ,该词系涉及到文化认同性和文化非同性。因而对之进行深入研究 ,有利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翻译、教学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地区文化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地区资源富集,存量巨大,区域特色突出;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艺术精湛,凝聚智慧光芒;珍稀生态,极具审美价值;气势宏阔,尽显超凡精神.  相似文献   

10.
经从宇宙自然的演化,到人类社会的诞生与发展,并从个人、人类社会及宇宙自然三者之间及其各自内部的九种相互作用关系的本源性研究,且作了属于或同类的归纳及无关的排除后,个人及人类社会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关系共涉及:物质、政治(制度)、精神、生态、人生五个方面,即五大文明领域。人类在对“五大文明”领域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宗教、哲学六大科学与技术。六大科学与技术,由于不同人群与地域的区别,则往往因时因地甚至因人制宜地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独创性的五花八门而异彩纷呈的多样文化形态。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就是五大文明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晚清武汉地区开埠后,社会化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急剧发展速度。西方思想化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化知识的内容日益丰富。社会观念的变革引起旧有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急剧变化。晚清武汉社会化变迁的这种趋向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冯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4):113-116
地方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当地的人才和信息优势,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及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使社科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使地方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工作步入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功能是探索真理、研究学问、创新知识、培养新人,其文明程度和文化程度总是整个社会的制高点;大学通过文化传播、规则传播、人才传播、制度传播等形式,扩散文明、引领社会文明进步,是"社会文明极"。但过度商业化的侵袭和改革滞后,使中国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有所失落。必须通过重建大学理念、重塑大学宽松自由的办学环境、重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重树大学校长的职务理想和文化自觉、重觅文人的"内省"传统等,使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新的网络文明形态,实现了人类文化形态的变迁。它为社会进步和人类价值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又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社会现代化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明式家具与文艺复兴式家具在历史上基本同期,都属于中西家具发展史上的重要风格。其家具文化的审美意识比较是中国传统家具与西方古典家具的对话,更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西方审美价值观念的碰撞。文章通过比较得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具有的家具文化特征及审美特点,从而进一步充实家具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文明的每次转型都伴随着社会的重构,世界正走向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将再次被重构:经济形态、生活方式、政治格局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要抓住生态文明的机遇,扬弃工业文明,作未来生态文明时代的强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唯美主义审美理想的生成,与江南文化有着内在的关联。江南文化那独特的精细坚韧、柔美飘逸,而又略带浪漫、伤感的审美气质及其诗性审美意识,触动着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隐忧,反映出现代中国由文化冲突而引发意义危机的现实境况,抒发了由文明失落而带来的民族苦难情怀。新文学的唯美主义审美理想,承历史的积淀演化而来,又不断地糅入时代的情愫,成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鲜明标志。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高校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引发了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诸多高校形成了多校区办学的格局。新校区建设和使用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从社会转型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分析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定位,明确了建设的内容、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