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在建筑与环艺设计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设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对大学生来说智力教育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方法,要使建筑与环艺设计类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应该提倡智力教育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艺术设计人才具有的综合性、多元化特点和大学教育存在的个性化、多样化原因,决定了建筑与环艺专业教育对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在分析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教育的新观念,阐述了创新型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并进一步对创新型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艺术设计人才具有的综合性、多元化特点和大学教育存在的个性化、多样化原因,决定了建筑与环艺专业教育对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在分析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教育的新观念,阐述了创新型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并进一步对创新型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建筑与环艺设计教育改革目标出发,着重就建筑与环艺设计教育改革由探索转为实践,进而通过新课程体系的推行和实施,引发出建筑与环艺设计教育观念的改变,促使建筑与环艺设计教育培养途径多元化形成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引发的对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的多重需求,提出了对建筑及环艺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与环艺设计教育改革目标出发,着重就建筑与环艺设计教育改革由探索转为实践,进而通过新课程体系的推行和实施,引发出建筑与环艺设计教育观念的改变,促使建筑与环艺设计教育培养途径多元化形成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引发的对建筑与环艺设计人才的多重需求,提出了对建筑及环艺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周  黄江文  汪沙娜 《科技资讯》2014,12(25):183-183
目前环艺设计专业室内专题设计课程所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和发展。根据当今市场对环艺设计人才的需求,将习明纳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入到专题设计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程实践与方案设计能力,创造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满足室内设计专题所特有的个性化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专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高校有必要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思想服务意识高、学生管理能力强、就业指导能力强的辅导员,为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提供全面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学生元认知、情绪智力的特点及两者的相关关系,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大一、大二学生450名。然后对被试采用《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和《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元认知能力普遍偏高,受年级因素的影响,大一学生元认知能力高于大二年级;大学生情绪智力普遍偏高,受独生子女因素、年级以及专业的影响;大学生元认知能力以及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控、元认知调节与情绪智力显著正相关;元认知计划可以对情绪智力进行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AutoCAD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电脑软件AutoCAD来制作工程图的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与技术的重要手段,是建筑、室内装饰、展示工程等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能力.AutoCAD学生技能竞赛,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围绕学校教学改革要求,紧密结合AutoCAD课程内容及特点,通过技能竞赛,可以强化学生对AutoCAD软件的运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增进学习兴趣,活跃校园文化,深化学以致用的效果.为此,介绍了在AutoCAD竞赛辅导中如何提高绘图与出图效率,以及采用的几点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绘图综合能力的探索体会.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数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职高专的基础课——高等数学是一门传统的科目,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大学生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在开发学生智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课程.社会需求的多变性,需要我们对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打破传统高等数学的学科性、系统性,把高等数学分成基本概念和应用两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