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准太阳模型预言7Be太阳中微子流强为 (3 4 4± 3 4)SNU ,且不依赖核反应7Be(p ,r) 8B截面测量的不确定性 .假如太阳中微子在它们产生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且正在运行的太阳中微子测量实验是正确的 ,那么在SuperKamiokande实验上8B太阳中微子流强约为标准太阳模型预言值的 47 3 % ,CNO中微子流强也是标准太阳模型的一半 .对于7Be太阳中微子 ,当其不一致性不超过 1倍或 3倍标准偏差时 ,在镓探测器上7Be太阳中微子只有标准太阳模型预言值的 19 6%或 5 2 6% .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戴维斯成功搜索到太阳中微子,但所得的数量只有标准太阳模型理论所预言的一半左右,由于弱电统一理论一直认为中微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这构成太阳中微子佯谬.然而,超级神冈探测器的实验显示:中微子的确发生了振荡,中微子拥有不为零质量,后续的Sudbury实验终于解决了中微子佯谬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弱电理论的质疑,思考其粒子物理学以及天体物理学意义,从而客观上支持了逻辑自洽的实证论.  相似文献   

3.
认为太阳中微子问题主要是标准太阳模型没有考虑 7Be( 3He,p) 9B核反应道的竞争 ,并且在计算 7Be中微子和 pep中微子时 ,并没有考虑到太阳电子温度与离子温度的差异 .如果考虑了这种差异 ,则太阳中微子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而不需要修改太阳的其它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公元1995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丁·佩尔和弗雷德里克·莱因斯。现任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的莱因斯是因40年前证实了微观世界中极重要的粒子——中微子而接受予这份晚到的荣誉。中微子初显踪迹 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克莱德·科恩和弗雷德里克·莱因斯根据当时科学界搜寻中微子的工作进展不大的现状,决定换一个角度,采用反正方法,搜寻中微子。他们想,既然中子放  相似文献   

5.
中微子物理是粒子物理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存在众多未解之谜,可能成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突破口.本文总结了中微子物理的现状和主要的科学问题,着重介绍了我国正在进行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和建造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通过研究反应堆中微子,2012年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测得了中微子混合角13.本文介绍了大亚湾实验的物理背景和项目背景,简述了实验方法和设计思想,并描述了探测器设计和建造.许多新的想法和技术创新在探测器设计与建造中采用,使探测器相关的相对误差仅为0.2%.在未来几十年内,大亚湾将保持对这一基本参数的最高测量精度.江门中微子实验2008年提出建议,2013年正式启动.通过在53 km处探测反应堆中微子振荡,它将能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并精确测量3个中微子混合参数.采用一个设计能量精度为3%的2×104 t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江门实验在研究超新星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地球中微子、大气中微子、以及奇异现象寻找方面也极具吸引力.它将对多个物理目标进行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文中我们介绍了实验设计和研发的进展.除了大亚湾和江门实验,我们也参与了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EXO,设计了一个新式的加速器中微子束流线,进一步扩展了中微子研究.  相似文献   

6.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并不是完美的,对大气中微子流和太阳中微子流的测量提供了中微子振荡的证据,证明中微子非简并的质量和混合.研究了Hung模型,并计算了muon衰变的振幅.  相似文献   

7.
物理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利昂·莱德曼、梅尔文·施瓦茨和杰克·斯坦伯格,以表彰他们从事的中微子波束工作以及通过发现μ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的贡献。 化学奖授予联邦德国科学家约翰·德森霍弗、罗伯特·休伯和哈特穆特·米歇尔。他们首先成功地阐明了带膜的蛋白质详细构成情况,揭示了分子内每个原子的结构。从而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8 B中微子产生过程中存在时间振荡的动力学判据. Hom estake 实验记录的太阳中微子流具有时间周期性,而 Super Kam iokande 实验观测的太阳中微子流基本上是恒定的.这一矛盾的合理解释可能是太阳中心中微子的产生率具有长的时间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9.
太阳中心^8B中微子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B中微子产生过程中存在时间振荡的动力学判据Homestake实验记录的太阳中微子流具有时间周期性,而Super-Kamiokande实验观测的太阳中微子流基本上是恒定的,这一矛盾的合理解释可能是太阳中心中微子的产生率具有长的时间振周期。  相似文献   

10.
给出恒星内部对流与核反应耦合的一个动力学模型,借助标准太阳模型,证明了在太阳中心的核反应中,^3He的粒子数密度产生和消灭过程均呈振荡状态,在能量产生的峰值区域内,^3He的振荡周期大约为5min,代表着总能量产生的振荡特征,太阳内部的这一特性预期可以说明观察到的中微子流的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