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猿人进化到高等动物,第一需要就是找食物来填饱肚子。但是,放置时间过长、贮存不当等因素有可能使各种食物腐败。人们在进食过程中摄入了这些含有生物性、化学性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腐败食品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脱水、休克、呼吸衰竭等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结合公路工程的安全防范,重点介绍了在桥梁、涵洞施工现场、超深挖孔桩施工、深基坑支护、高支模架、汽车吊等施工机械作业、防火防汛、施工用电安全、水电气等管网的保护等分项工程的安全,从安全技术保证措施、组织思想保证措施、安全施工措施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假如你现在有几分钟的空闲时间,手头上没有必须马上解决的事情,假如你在等车、乘车、等人、餐厅等餐、机场等行李……环顾四周,大家都在做什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四周的大部分人正在低头摆弄自己的智能手机,通过上网聊天、手机游戏、自拍或是看电影等各种方式来打发无聊的时光。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无所适从。看到这里,有没有突然有"这说的就是我啊"的同感?  相似文献   

4.
葡萄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涛  马龙  堵年生 《自然杂志》2002,24(2):81-87
葡萄是一种世界性水果 ,在世界五大果树种中居第二位 ,既是人们喜爱并长期食用的果品 ,用作酿酒原料 ,又被维吾尔医学和传统医学用作药物 ,具有滋补强壮、软坚驱寒、补肝利胆等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葡萄中除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葡萄糖及果糖等营养成分外 ,还含有白藜芦醇、齐墩果酸、β -谷甾醇、黄酮、鞣质、SOD等多种活性物质 ,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菌和增强免疫等多方面的医疗保健功能 .  相似文献   

5.
由方丹群、张斌、孙家麒、卢伟健等编著的《噪声控制工程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将声学中的噪声控制科学与机械、建筑、材料等工程学科,以及生理、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交叉,形成声学理论基础上的具有工程和设计特色的工程学科,是"噪声控制工程学"的首倡者方丹群  相似文献   

6.
生物信息学:生物实验数据和计算技术结合的新领域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欧阳曙光  贺福初 《科学通报》1999,44(14):1457-1468
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数据的积累与理性地分析这些数据中所蕴涵的生物学意义的以重需要,产生了综合生物学研究与计算技术研究等领域最新的交叉性学科“生物信息学”、分别从基因序列或蛋白质结构等生物信息数据库、基因组分析或蛋白质结构分析等常规生物学计算软件、基因组数据库检索或蛋白质空间结构识别与预测等在线生物学计算服务器、人工生命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发展中的生物信息学的最近动态和有关信息,并同时提供了相关的热门生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绝大部分的能量转化是通过热机过程实现的.热机过程受卡诺循环的限制,不但转化效率低,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烃类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等,进一步导致大气、水质、土壤等污染,严重污染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比较、实证、分析等方法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管理、师资、教学、第二课堂等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对策,以期能够对提高独立学院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环保知识的普及和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干粉尘、浊气、污水垃圾等看得见、嗅得着的污染已深恶痛绝,避之惟恐不及,而对诸如公用电话、手机、玻璃幕墙、办公设备等现代通讯工具和装潢材料等给人体造成的危害却所知甚少.而这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的标志物,恰恰是伤不见血的"无声杀手".  相似文献   

10.
马倩  王泓宇  洪慧  潘纲  郑能干 《科学通报》2023,(23):3077-3094
以昆虫作为载体,采用光/电等外部调控手段对其运动行为进行干预或控制,实现可静态预设或动态控制的昆虫机器混合系统,也被称作昆虫机器人.这类微型动物机器人在运动稳定性、环境适应性、隐蔽性等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在搜救侦查、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神经科学、微机电系统、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昆虫机器混合系统研究正从自由状态控制发展至自主智能调控阶段.本文回顾了昆虫机器人在受控运动模式、可控动作类型、达成控制任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昆虫机器混合系统研究框架,评述了基于不同调控原理实现的典型昆虫机器混合系统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昆虫机器混合系统在神经调控机制、微型控制系统、刺激技术及方法、智能控制系统等研究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流体力学原理同时结合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对局部阻力成因进行分析,对巷道突然扩大、突然缩小、逐渐扩大、转弯、风流分叉与交汇等进行分析计算、论证、总结,得出解决井下通风过程中带来的风流损失及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科技馆的性质、职能及科技馆的重要作用、建设科技馆的基本保证(如:领导、资金、人才等)、科技馆建设的关键问题——自身建设(如: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服务观念等)以及科技馆建设管理方面的创新理念(如:建设创新、管理创新)等诸方面论述了建设科技馆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建设科技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陆龙骅  卞林根 《自然杂志》2008,30(5):262-266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在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初,我国自主组织了24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4次北极站考察;建成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并在南极冰盖设置了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南北极地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继续监测包括近地面温度在内的大气要素的变化,提高极地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极地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积极获取气候代用资料;进一步量化和认识极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完善极地大气科学研究体系,提高极地大气科学研究水平,仍是我国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理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可靠的地理国情关系到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地理国情监测是中国2011年制定的一个新的国家发展方向,迫切需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本文分析了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总体研究框架,探讨了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可靠性分析与质量控制、时空动态建模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构建、可靠性非空间信息的空间化表达、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变化检测、地理国情时空数据动态更新与一致性维护、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综合分析、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可靠性空间数据挖掘、地理国情监测辅助决策建模、可靠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云计算框架、地理国情可视化技术、地理国情监测中的GNSS和手持终端技术、可靠性地理国情总动态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并总结了地理国情动态监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三人同时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由于他们发现“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现象的奥秘。本文将就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人类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李立然 《科学之友》2009,(6):102-10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污泥对石灰性生土和熟土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25%、2.5%、3.75%、5%的污泥,两种石灰性土壤有机质和全N、全P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用量的增大,增加幅度增大;而全K含量增加不显著。因此,合理利用污泥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有机-无机能源矿产相互作用及其共存成藏(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形成、分布关联密切;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成因机理和联系纽带。有机油、气、煤所提供的强大的吸附作用、还原环境和络合作用等,对无机铀的沉淀、富集和成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烃类生成过程中,无机组分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如铀因其特殊的原子结构,具有独特良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络合催化及氧化还原催化特性。铀的存在,为生物的繁殖提供能量,使之勃发繁衍,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可导致烃源岩在温度较低阶段液态烃提前生成,并使总烃产量增加;同时在高温阶段可减缓有机质过度成熟,利于所生烃类的保存。铀应为低(未)熟油、气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少量烃类的提前生成和运移,可使成岩早期阶段孔渗性能良好的储层较大范围变为亲油性,为后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即使是致密储层也有形成大规模商业油气藏(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刘金云  刘锦淮 《自然杂志》2017,39(5):340-346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在储能技术领域占主导地位,应用极为广泛。近年来,科技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稳定性等,驱动着电池材料与结构不断创新发展。研制石墨烯基复合正极负极材料,是极为活跃的方向。在此,对锂离子电池的结构、面临的突出挑战以及石墨烯基正极和负极材料研究前沿进行了介绍,重点围绕石墨烯增强电极材料电学特性的基本原理和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作了阐述,也提出了未来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查传捷  李琦 《自然杂志》2012,34(6):318-326
科学界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则:物理是具体模式,其原始术语摘自于真实世界的对象与关系。数学则是理想模式,其原始术语来自于对猜想的演绎。一般说来,物理学以观察、测量与实验为现象辩护。数学则是以推理演绎为物本身辩护。前者是对物理现象的诠释,后者是阐述事物隐含的本质。显而易见,这两种知识有本质上的差异,亦各有先天的盲点与缺陷。因此在入门的瞬间,彼此不一致的裂痕业已出现,并延续下来。这就是千百年来科学知识疑窦丛生的肇因。这篇论文秉持真理,根据宇宙时空结构转换所遵循的自然律为立足点,更为数学打开了通往物理公设化(axiomatisation)的门扉,进而令数学与物理学一致,以破解千百年来科学界“悬而未解”的种种问题,从根本上彻底消弭了自古以来令数学与物理陷于严重困扰的基础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