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知识产权作为竞争的重要工具,越来越成为企业角逐市场的制胜法宝。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才能掌握先机,赢得主动。因此,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1.广州建设自主创新政策环境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创新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创新政策也在不断演化当中。从发展导向来看,我国的创新政策建设大致沿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演进,特别是自2005年国家正式确立了自主创新战略以来,创新政策建设明确转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部署,广州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口号,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在创新产业发展、资金扶持、人才吸纳等方面为广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08,(4):6
“要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前提下,从制度建设入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新表示,发展科技不是从头做起,而是要把握自主创新的主动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发展。这就要求自主创新要以国家建立健全保障科技发展的各种基本制度为主,在提高制度建设和执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样将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李元元 《广东科技》2006,(10):F0002-F0002,I000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程中,高等教育对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和高端引领的作用。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各种现实问题,高校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导向,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更主动地在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检验和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奋斗目标,把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战略手段。当前,浙江工业企业正处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企业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要拥有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与服务,那么,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何而来?实践证明:创造力来自于人,企业只有不断开发员工的创造力,拥有创造力强的员工队伍,才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7.
叶菠 《广东科技》2006,(5):22-23
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自主创新的方式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加强原始性创新,是力求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缩短与国外一些先进技术的差距。而只有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或创新型地区。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那样:“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由此可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但是提高国力问题,更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政治地位问题。因此,抓好自主创新工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是我们科技部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根本途径。走芜湖特色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芜湖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厦门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市委在“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因此。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厦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银川科技》2006,(3):31-36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宁夏的决定》。切实组织实施好《银川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现就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银川,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一五”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提出“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创新型广东的重大任务。日前,汕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中,  相似文献   

12.
赵浚宏 《华东科技》2009,(10):48-49
创新,是民族之魂、国家富强之本。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肩负着弘扬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繁昌县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抓手,立足科技创新富民强县,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自主创新对繁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加强,日益成为繁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报告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关于高等学校该以怎样的有效方式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出贡献,记者专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战略任务,已经成为我国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抉择。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综合竞争力,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把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费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  相似文献   

16.
《安徽科技》2008,(11):27-28
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安徽,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以奇瑞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掌握了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了良好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鞍山市科学技术局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刘苹 《安徽科技》2008,(4):14-16
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来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创新是安庆市奋力崛起的重要选择,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建设“千亿安庆、和谐安庆、活力安庆”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是决定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而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省份,其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对于中国中部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科技部对于中国各省份间创新能力的报告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客观地识别分析出了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发展建设中现存的主要问题以及简要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韩怡卓 《太原科技》2007,(12):11-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把企业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