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信阳地区水泥灰土稳定砂基层的拌和、摊铺、碾压与养生等施工方法与工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掺入灰土的水泥土稳定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混合料基层强度不适用中国《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5521—2019)的问题,通过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下RAP掺量对水泥土稳定RAP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提出基于温度域的水泥土稳定RAP基层强度标准值;分析温度对不同灰土掺量、水泥掺量、养生龄期下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基于温度域的水泥土稳定RAP混合料的强度标准及其配合比设计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中、轻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水泥土稳定RAP冷再生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2 MPa;不同温度下水泥土稳定RAP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相近,即随RAP掺量增大而降低,RAP最佳掺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0%,水泥土稳定RAP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灰土掺量增大而降低,且灰土的合理掺量范围为0%~40%;水泥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且其前期强度增长较大,但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其对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逐渐减弱,水泥的掺量应控制在4.5%~5.5%;灰土的加入对冷再生混合料有不利影响,其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强度逐渐降低,且灰土掺量在20%以下时,混合料的强度降低率较小,随着灰土掺量的增大,其力学强度的降低率增大,灰土的最佳掺量为10%~20%;水泥土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主要在初期,且灰土的加入对冷再生混合料的早期强度不利。  相似文献   

3.
以国道220线改扩建工程为例,针对低塑性砂性土在二灰土底基层使用时混合料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该类掺碎石二灰土底基层室内不同目标配合比的试验结果和影响因素,确定了其配合比,并提出了现场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方法。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类掺碎石二灰土底基层能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低塑性砂土在底基层中使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也是底基层与路面两层的中间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优点.但它和水泥砼路面一样施工工艺要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且水稳定性好的特点,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作为高等级路面的基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其结合料为水泥,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而且需要较好的施工管理环境,否则藐极易产生早期裂缝.本文从原材料、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提出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公路路面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5.
安晓辉  刘迎春 《科技信息》2012,(35):I0381-I0381,I039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半刚性路面基层,因其具有板体性好、强度高、初期强度增长快、力学性能优异、水稳定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抗冻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等级公路中。文章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高郁 《科技信息》2009,(5):259-259
现代城市道路半刚性基层中普遍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主要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的作用机理、材料要求及其施工方法。通过灰土基层和水稳基层的对比试验.表明水稳基层具有高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的优点,在市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笔者参加了非洲莫桑比克共和国EN1公路169合同段改建工程的施工,在水泥稳定砂基层施工过程中,曾出现"饼干"、"碗"状物、斜茬、强度低、错台、夹杂、凸块痕迹、素土夹层、接头跳车等缺陷,并造成不少基层返工。后来随着施工工艺的逐渐成熟和对砂的性质了解进一步深入,以上现象都顺利解决。本文就水泥稳定砂基层出现的各种缺陷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王德俊 《科技信息》2007,(26):99-99
一、引言为了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和易性,增强混合料的后期强度,延缓混合料的凝结速度,节省投资,根据现行规范中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宜采用力学性能优、板体性好、水稳性和抗冻性好的要求,在水泥稳定碎石中加入就地取材的粉煤灰,组成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  相似文献   

9.
毛笃鸿 《广东科技》2011,20(12):139-14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也是底基层与路面两层的中间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结合湖南省娄底至新化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事例,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对裂缝防治和处理提供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旭利 《科技信息》2012,(17):404-40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置的路面结构承重层,是当今国内外使用最普通和一种半刚性材料。具有强度高、水稳性好,承载力大等特点。但由于结合料为水泥,对温度、温度敏感性较强,在强度形成过程中容量形成裂缝。本文根据其成因从原材料、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公路路面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柏刚 《科技信息》2010,(18):331-331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的通行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作为高等级路面的基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砂、石屑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优点。但是由于其结合料为水泥,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而且需要较好的施工管理环境,否则就极易产生早期裂缝。因此在原材料、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需要综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路面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纤维与TG固化剂对水泥石灰土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基层性能,选用聚丙烯纤维、TG土壤固化剂改良水泥石灰土。根据水泥和石灰含量、聚丙烯纤维掺量、TG固化剂剂量对水泥石灰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水泥和石灰含量均为4%,聚丙烯纤维和TG固化剂掺量分别取0.2%、0.0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纤维与固化剂对水泥石灰土劈裂强度、收缩性、水稳定性及冻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聚丙烯纤维与TG固化剂复合固化的水泥石灰土强度及稳定性提高效果最显著,优于高石灰掺量的水泥石灰土。  相似文献   

13.
刘庆怀 《科技信息》2009,(5):311-311,320
本文通过某公路工程路面底基层实际施工情况,对水泥石灰土综合稳定砂底基层的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对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占宏 《科技信息》2010,(18):I0277-I0277
本文针对低塑性砂性土在二灰土底基层使用时混合料不能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施工情况,提出掺加一定比例的碎石的措施,同时围挠提高设计强度进行了配合比设计探讨分析,通过现场施工工艺控制使所采用的措施很好地解决了低塑性砂土在底基层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水泥稳定麻骨砂作为山区公路基层材料的施工工艺,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水泥稳定麻骨砂施工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大部分高速公路路面基层都采用水泥稳定类材料,从路面性能来说,水泥稳定类基层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与柔性基层相比,强度高、承载力大、水稳性好、板结性强、原材料易得、能充分利用当地砂石材料,近年来设计、施工单位都积累了大量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经验。半刚性基层材料有突出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问题是:当原材料选择不当、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当时或水泥用量过大、强度过高、含水量控制不当、施工离散性过大等都容易引起半刚性基层出现收缩裂缝,最终导致沥青面层出现反射裂缝,使路面造成损坏。本文对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确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西宁 《科技信息》2010,(4):330-331
道路半刚性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的技术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其水稳性好,早期强度高等优点被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基层,起着承重层作用。其质量的保证关键在材料的质量、配合比的设计,拌和厂的控制,摊铺、碾压及养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军保 《甘肃科技》2010,26(24):145-146
国道212线宕昌至两河口公路改建工程,所处陇南宕昌县境内,该地区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且通行重型车辆多,对道路承载力要求高。为提高道路承载力,延长道路使用奉命,部分路段路面基层采用双基层施工,即下基层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上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其强度高、板体性好、耐久性好、干温缩较小、易于施工等优点被逐渐推广和应用。笔者参加了国道212线宕昌至两河口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现就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主要施工技术,做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再生集料水稳碎石配合比设计与强度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整体性好的优点,是高等级道路基层的主要材料.将废弃混凝土加工的再生集料,用于道路基层,是解决废弃混凝土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文章采用体积法进行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论证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发展规律及再生集料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推荐适用于工程实际的配合比参数.  相似文献   

20.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透水基层主要利用级配碎石的渗透性与水泥稳定性,使路面基层结构具有渗透性能好、强度高、易施工、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例,介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透水性能、原材料组成设计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