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目前铝电磁铸轧过程中存在的电磁场控制不稳定、铸轧带坯产品晶粒粗大等问题,分析铝电磁铸轧的工作原理和电磁力主要参数对铝板质量的影响:基于电磁力的特性主要取决于控制系统电流的特性,采用模糊自适应PID算法和在线查表的方法,设计一个适用于控制对象的特殊波形发生器,构建复合磁场电源控制系统,以便对智能变频器的电流进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此磁场电源控制系统能很好地控制电磁力的主要参数,使电流频率的作用范围为10~15Hz,电流为10~24 A,换相周期数为1~5,谐波分量可以按实际要求进行调整;生产出的铝板组织均匀,晶粒度达到1级水平,系统运行稳定,控制精度高,动态性能好.  相似文献   

2.
发射频率范围宽,精度高的大功率电磁发射机可以实现对不同深度目标体的探测。提出了使用DSP+FPGA架构来实现发射机发射频点精确性的方案,介绍了大功率电磁发射机的拓扑结构及H型逆变桥的工作原理,并对如何采用DSP控制FPGA实现PWM波形频率、占空比及死区时间的精确控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输出功率为25 kW样机。野外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大功率电磁发射机可发射频点的精确度高,范围宽,能应用于实际地质勘探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磁原理,设计优化新型电磁发射轨道,这是电磁推进航天综合发射系统的核心,从而将航天器的发射动力由原来的一次性运载火箭转移到可重复工作的加速轨道上.研究项目组通过已有的电磁原理和已经应用的电磁炮技术为突破口,查阅有关书籍并请教相关专业老师,找到创新点,优化原有的电磁炮发射轨道,在已实现的超导磁场、超导电流的技术基础上利用相关理论计算发射轨道长度,论证应用电磁原理发射航天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电磁泄漏与信息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系统会产生电磁泄漏 ,泄漏的电磁信号会还原为有用的信息 ,造成泄密。本文将以计算机系统电磁发射与信息泄漏问题为核心 ,介绍有关计算机系统电磁发射与电磁污染 ,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电磁泄漏与信息重现 ,提出了信息安全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用更小的导轨电流弹射大质量抛体,基于四极电磁轨道发射器提出了串联增强型四极电磁轨道发射方案,分别建立了增强型发射器的主、副导轨产生电磁推力的数学模型,对电磁推力的特性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根据预设电磁推力的大小确定了导轨层数的公式,并对传统型和增强型发射器的弹射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增强型发射器的电磁推力在更低的位置能趋近最大值,当大质量的抛体弹射速度相同时,增强型发射器的导轨电流小于传统型发射器导轨电流的60%。  相似文献   

6.
航天发射和运载火箭发射场的恶劣电磁环境对航天测试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充分考虑系统的电磁环境适应性问题。通过对国军标和航天发射对测试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的分析,结合工程设计实践,提出了一套航天测试产品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为整机系统的航天测试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瞬变电磁技术在工程应用中易受干扰、探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瞬变电磁“8”字形发射线圈方案。采用MAXWELL仿真软件对瞬变电磁“8”字形发射线圈和方形发射线圈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比“8”字形发射线圈和方形发射线圈在不同大小电流情况下产生的磁场分布发现,“8”字形发射线圈在远距离位置具有较强的聚焦性,在近距离位置能产生明显大于方形线圈的磁通密度。所以“8”字形发射线圈对增强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抗干扰能力和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电磁发射装置的发射精度并降低能耗,考虑轨道弹性基础上黏滞外阻尼和材料应变黏滞阻尼的影响,将某型电磁发射装置的轨道模拟为移动载荷作用下弹性基础的简支梁;采用欧拉梁理论建立梁的力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等方法,推导出指数形态压力载荷作用下轨道的瞬态响应解析解;运用MATLAB软件分析了不同发射参数作用于轨...  相似文献   

9.
在对移动通讯在高频发射过程中造成的电磁污染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电磁环境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损害。最后,从发射天线的具体布置技术角度探讨了移动通讯在高频发射时电磁环境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用于虚拟现实的六自由度电磁跟踪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用于虚拟现实的直流式六自由度电磁跟踪系统的实现。系统以正交的3轴发射源和3轴探测器作为传感定位器件,以脉冲直流信号驱动发射源的3轴分时发射,同时接收器3轴探测到相应的3组电磁信号和1个空驱动时间段内的地磁信号,控制器负责驱动发射,读取数据以及和PC机的数据通讯,详述了六自由度电磁跟踪系统的方位(位置和姿态)确定算法,误差分析和系统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学仪器课程中瞬变电磁仪的实践教学需要,设计了一套瞬变电磁实验教学模型系统。该系统包括 发射/接收一体机、接收传感器、异常线圈和上位机控制软件4 部分。发射/接收一体机使用ARM( Advanced RISC Machine) 控制器和CPLD( 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作为主控单元,驱动H 型全桥电路实现双极 性方波的产生与发射; 利用差分式空心线圈和双运放仪用放大电路设计了高灵敏度传感器; 通过研究闭合线圈 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常数的关系,使用异常线圈模拟了良导电率有限导体; 上位机控制软件使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 平台上开发。经测试,该模型能实时采集并显示瞬变电磁感应二次场衰减信号曲线,实现在实验室内模 拟瞬变电磁仪工作过程,对课程的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磁发射是一种利用脉冲电磁力作为驱动力的新式高速发射技术.它是一个有着电磁场、结构场、温度场等的强耦合过程,弹丸出口速度与系统若干因素都有关,有限元法是目前分析电磁发射物理过程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线圈式电磁炮的工作原理,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静止模型、位移模型、速度模型、完整运动模型分别对相同参数下的弹丸发射实例进行研究;探究了由位移导致的磁场衰减和弹丸运动产生的动生电动势分别对弹丸感应涡流、磁场分布、弹丸所受电磁力及弹丸运动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磁场衰减对弹丸速度的影响较小,动生电动势为弹丸速度衰减的主要因素;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磁场衰减和动生电动势对弹丸运动的影响较大.通过对线圈式感应型电磁炮出口速度的影响因素探究,为今后对于电磁发射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两类电磁装甲主动电磁装甲和反应电磁装甲的基本概念。主动电磁装甲是利用电磁场将一块保护平板加速 ,发射到入侵射弹路径中去拦截射弹 ,以达到防护目的。文中简述了主动电磁装甲的基本装置 ,讨论了其工作原理 ,建立了主动电磁装甲的机电模型 ,并由此导出了保护板发射速度以及能量转换效率的表达式。文章对主动电磁装甲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提高效率的几种途径。文章最后简述了组合脉冲电源馈电的方向可控二维主动电磁装甲的工作原理 ,并展望了主动电磁装甲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混场源电磁接收系统同步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混场源电磁探测中,为弥补天然场电磁信号频率低、能量低的不足,实现接收机对发射信号的有效接收,在分析发射、接收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同步数据采集方案。该方案采用发射机发射不同频率高频电磁波作为人工场源,运用GPS的定时定位功能,校准发射、接收系统时间,控制两系统时钟偏差在1 s 以内,确保信号发射与接收同步进行。实验表明,该方案提供的人工发射信号与低频天然场信号相结合,可将混场源电磁探测信号的频率范围由0.1 Hz ~1 kHz扩展到0.1 Hz~50 kHz,拓宽了仪器的探测深度。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的电磁轨道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磁轨道炮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对过去20余年影响其武器化过程的关键技术如脉冲功率电源、发射轨道和发射单元作了重点论述。比较了现有各种供电方式的优劣,概括了轨道和发射单元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由于理论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电磁轨道发射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力场模拟、热场模拟和电磁场模拟3个方面作了展开讨论,归纳了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速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及其动载三维变形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高速摄影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用两台高速相机搭建了可用于观测结构动态三维变形的高速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测量系统.介绍了测量系统的原理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用该测量系统进行了两个动载下三维变形观测的实验:摆锤冲击铝板实验和霍普金森杆冲击石墨圆柱实验,得到了受冲击铝板的动态离面位移场演化和石墨圆柱试件横向变形的三维位移场.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的防电磁泄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玥 《甘肃科技》2005,21(3):58-59
计算机工作时会产生电磁发射,有可能造成信息泄漏,给信息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电磁泄漏。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电磁泄漏的原理、特性以及计算机的TEMPEST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导弹发射过程中大推力、高能量、特殊电磁环境的实际需求,降低驱动电流量级,提出了整体增强型导弹四极场电磁轨道发射器模型和分段增强型导弹四极场电磁轨道发射器模型。理论分析了2种模型的能量转换效率,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对比说明;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导轨内电流分布、模型推力性能、发射组件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段增强型的能量转换效率较整体增强型高,且随分段数目的增加而提高;在保护板作用下,2种模型中导轨内电流的邻近效应得以缓解;2种增强模型的推力大小相当,且较基本型均有较大提升,因而在保证所需发射推力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驱动电流量级;整体增强型中导轨和保护板受力较大,而分段增强型的导轨和保护板受力较小,且其发射过程中存在周期性变化。2种增强模型均不同程度地优化了发射器的发射性能,可为导弹电磁发射工程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分段增强型的综合性能更优于整体增强型。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槽型铝板和加劲肋构成的单元式幕墙的内力及变形计算。采用ANSYS软件对单元板块由槽型铝板与5条加劲肋组成的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进行计算,研究了加劲肋转角处由于局部铆钉松脱由刚结点变成铰接点后其计算模型发生改变的应力及位移计算,最后介绍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阐述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优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电磁发射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实用技术,它的发展与相应学科的基础研究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