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区域出现单井、面积水淹现象,从油藏地质、布井、完井和生产方式等方面对水淹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并结合油藏工程、采油工艺、注水工艺等改造措施,提出了综合治理决策方法,旨在将油藏地质、采油注水、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解决油田水淹井的水淹问题,进而达到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经济有效开发油田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埕岛海上油田油层多,储层平面上和纵向上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较强,采用分层注水工艺开发不能较好地控制整个油藏的水驱效果.针对埕岛油田采油速度低、含水上升较快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油藏动态调控方法.该方法将油藏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以油藏开发生产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求解描述油藏开发生产的优化模型,实时优化油藏的输入输出调控参数,获取该时刻最优的生产方案.利用该方法对埕岛油田6A+B典型区块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最优生产方案符合油田实际.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含水及注水问题对开发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指出,延长无水和低含水采油期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的关键,分析了油藏见水后采液指数下降的原因.文中还研究了河流相沉积主河道渗透率各向异性、压裂裂缝及天然裂缝对水淹规律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并指出了合理的开发井网、控制合理的采油速度等来稳产的原理与方法,从而对指导生产提供了依据.文中还举出多组数据和曲线以实际资料给出了详实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所谓油田的注水开发,就是油藏的二次采油,是在利用天然能量第一次采油后运用最多的一项提高油田采收效率的方法。研究注水油田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动态分析技术及注水效果评价技术来分析提高注水油田开采效率的措施,并对油田注水设备技术和分层注水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油田采油平台具有使用寿命短、生产操作费用高和水驱采收率低等特点,从海上油田开发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特点,利用理论分析、室内评价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开展了早期聚合物增油效果研究,为同类油田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陆上油田开发实际,探讨了不同油藏类型在不同开发阶段主力采油方式间的典型组合模式。针对中国石油老油田实施二次开发工程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油藏在二次开发阶段,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大小。提出了二次开发阶段应遵循的"二三结合"开发模式,二次开发系统要担负起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的双重任务。依靠技术创新和开发方式的有效转换,从而实现二次开发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进入高含水期的油田开发中,潜油电泵得到广泛应用,而如何提高其采油系统效率,降低电泵采油井耗电量,成为油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潜油电泵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析了最佳运行电压的确定方法,给出了结构组成及工作流程,进行了室内外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有效地选择最佳电压,节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衰竭式开发是最合理的开采方式。对于衰竭式开采,在制定开发方案时,确定合理采油速度尤为重要。研究中根据其他相同类型油田的成功开采实例,选取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个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早期合理采油速度模型。此模型包含了流体性质和地层参数,与关于固有地质情况对采油速度影响的物理概念并不矛盾,并且适应面广,可对衰竭式开发早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合理采油速度做出初步结论。用数值模拟方法证明,这个模型可用于现场实际。  相似文献   

9.
在精细刻画XX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相控建模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计算在不同的开发方式、布井方式、注采比、采油速度、注水时机时油藏未来开发指标,得出XX油藏合理开发技术界限,为指导油田下步生产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有杆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有杆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以产能预测与有杆抽油系统生产参数优化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场经验对优化设计部分参数进行设定和调节,从而建立完善的有杆泵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它具有预测油井产能、优化有杆泵采油设备生产参数、优化设计经济性评价和作业方案输出等功能。从现场应用效果来看,在单井产液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平均单井日节电14.48度,节电率达到了50.96%,平均单井机采系统效率提高了3%,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多油层叠合区压裂水平井立体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油层叠合区在国内外各大油田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尤为发育。当今水平井开发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常规水平井开发多油层叠合区时,如何一次性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油藏采油速度又成为一个难题。主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多油层叠合发育区如何一次性经济高效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油藏采油速度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双层平移式水平井立体开发技术,并通过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和矿场实践的方法论证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平井立体开发技术既能提高纵向储量动用程度,又能减少注水投资,提高注水效率和油藏整体采油速度;单井增产幅度大,油藏渗流能力强,注水井分注效果明显,递减期时间较直井开发短。  相似文献   

12.
M油田是典型的常规砂岩稠油油藏,油层物性好,平均孔隙度31%,平均空气渗透率1475×10-3μm2;原油性质较差,平均地面原油密度0.9536g/cm3,平均脱气原油粘度(50℃)为706mPa.s,地下原油粘度为102.26mPa.s。针对高渗砂岩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油田在不同开发阶段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油藏水驱采收率可达37.1%。从采油速度、稳产年限、采收率等油藏开发主要指标分析,M油田接近或好于国内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水平。其做法及经验可供同类型油藏开发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严重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在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己进入高-特高含水采油阶段,但油藏内仍然有约50%的可采储量,它们的分布日趋分散、复杂,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油藏(或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文章对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的开发现状,从开发地质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其动态预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关键。重建适合开发后期的具有预测功能的储层地质模型,对稳定东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层非均质低流度油藏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港南部油田具体地质和开发生产特征,提出以水治水、提速开采、以水促油、高效注水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措施,在前人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所处开发阶段,结合油藏微观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Logistic旋回数学模型、开发动态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确定最大采液量、合理注采比、合理采油速度等开发参数,最终使得大港南部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并对多层段低流度油藏减缓层间及平面矛盾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国内同类型的低流度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开拓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5.
以延长油田西部延安组注水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油藏含水上升快,注采关系不对应,水驱控制程度低等问题,以实现均衡温和注水、提高最终采收率为目的。主要做法是纵向上对开发层系进行精细划分,减小层间干扰,平面上根据该区油藏开发特征对井网进行优化调整,以边缘注水和点状注水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注水效率、对采油井增产措施与参数优化并举以达到驱替和压力平衡。本文以老庄区块注水开发为例,为延长油田延安组注水开发区块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严重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在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已进入同-特高含水采油阶段,但油藏内仍然有约50%的可采储量,它们的分布日趋分散,复杂,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油藏的严重非均质性。文章对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的开发现状,从开发地质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其动态预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中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微生物采油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开拓性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低渗透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中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A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结合现场应用情况,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A油田的驱油规律和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微生物驱油规律主要体现在注水压力上升,吸水剖面改善;同注水规律相似,连通性好的井增油效果较好;受效井类型不同,增油效果也不同;增油效果与见菌时间和见菌量相关。通过对微生物驱油地质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含水、水线推进速度、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油藏的分类治理与分类开发——以东辛油田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辛油田有各种油藏五大类十余种,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采油难度与日俱增.本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地质特点,尤其是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并根据不同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应用水平井技术、细分层开采技术、完善井网技术、不稳定注水等四大开发技术分类进行治理,使油藏的各项开发指标都有明显的好转,有效地改善了油藏开发放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连通性的研究,对注采井网优化部署并适时合理调整,单井产量及采收率明显提高,驱油速度均匀平稳,避免采油井暴性水淹,油田开发效益明显,具有对类似油田开发工作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东海平湖油气田自1998年11月投入开发,目前已拥有地球物理、油田地质、油藏开发、测井测试、采油工艺等专业大量的现场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些资料和成果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缺少一个能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数字化软件平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气开采过程中的诊断、分析和决策,对此开展"平湖油气田数字化生产分析软件系统建设"研究。项目总体目标就是要建立平湖油气田数字化生产分析软件系统,实现该油气田各类资料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