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项目目标 针对重庆蔬菜产业链中种子种苗、生产栽培、加工、流通网络等各关键节点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蔬菜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与种苗产业化、蔬菜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蔬菜加工核心技术集成与产业化以及蔬菜产业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构建,将重庆的自然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把重庆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冬春蔬菜和夏秋蔬菜重要生产基地、特色蔬菜加工高地,提升重庆蔬菜产业科技生产水平,对重庆蔬菜和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就业、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2,(3):36-36
该课题针对西北干旱冷凉区设施蔬菜产量水平不高、水肥利用率低、贮运保鲜技术落后、效益差等突出问题,开展设施蔬菜优良品种筛选、穴盘优质苗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主要蔬菜营养诊断与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番茄超高产周年生产关键技术、产品保鲜贮运技术研究,对提升设施蔬菜产业化水平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经4年攻关取得以下成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峡库区肉牛发展的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及肉牛生产效益低、品质差、优势资源利用与安全生产保障不力等瓶颈问题,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建一套优质肉牛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优质肉牛良繁体系、安全高效生产体系、牛肉产品加工配套技术体系),建立一批示范基地(牛源生产示范基地、优质肉牛育肥基地、牧草生产加工基地、屠宰加工基地等),组建“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三峡库区肉牛生产优势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24-25,27
该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自2009年启动以来,针对我国油菜单产偏低、适宜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早熟品种极度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效益较差、加工技术落后等制约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集成“十五”以来油菜科技成果,在长江中游选择油菜面积20万亩以上主产县开展早熟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配套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高效病虫草害防治和配方施肥等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5.
食品科学涉及果蔬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理论与技术,现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装备;食品品质特性及其检测技术;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应用技术,功能食品和新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活性成分的分离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6.
新疆因其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特色果品资源而成为世界六大果品产地之一,在国内的生产生态条件也是独一无二,是闻名的"瓜果之乡".特色果品是新疆最具直接冲击或占领国内外市场潜力和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优势、重点产品.  相似文献   

7.
“通过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技示范和产业带动,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杨凌示范区的历史任务。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之后,我们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坚持“创新与推广结合,研发与转化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全面进步,示范带动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8):42-43
“柑橘类全果饮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提出的自选项目,获“十一五”948项目《柑橘加工关键技术、良种引进与示范》的资助。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柑橘加工新产品,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大幅度提高原料果实利用率和产品的附加值,不产生皮渣固体废弃物,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9-29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柑桔带橙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课题之一。课题目标为:针对长江上中游地区橙汁加工原料供应期短、转运贮存期间损耗大、质量参差不齐、采收与加工厂生产需求脱节,加工厂生产周期短、果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重点研究开发适应区域生态环境和品种特点的延长橙汁加工原料供应期关键技术,集成安全、优质、高效的橙汁加工原料长周期优质化供应技术体系,并在较大规模原料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快速实现长江上中游地区橙汁加工厂生产周期延长、果农延迟采收效益提高和产加协调同步发展,为橙汁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甜高粱是新兴作物,但我国缺乏规范的甜高粱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农民种植无据可依,经常发生种植粗放、田间管理滞后、病虫害严重、收获指标无法保证等问题,致使甜高梁的茎秆产量低、含糖量低且质量差,影响了产后深加工市场的扩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根据甜高梁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经过多年多点的重复试验、生产调查、大田示范验证、生产推广应用、数理统计,并依据当地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综合分析总结确定,制定了盐碱地能源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以提高甜高梁产量、保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开发,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1,(21):74-75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晋、冀、蒙、青、甘、宁、新疆等地种植春麦约2240多万亩.该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条锈病发生频率高、程度严重,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生产上缺乏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近年来,山西中部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由于倒春寒的影响,死苗现象严重,加之秋播较早,复播的秋作物和蔬菜不能发挥理想生产潜能和效益,难以实现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效果.因此,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广适,适宜复播的国审小麦新品种“晋春15号”,通过良种繁育、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基地建设,可大幅度推进小麦产业化进程,提高复种指数,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宁夏中南部地区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出口有机产品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蔬菜有机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资金支持下,在银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带进行有机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示范,经过5年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结果,并在宁夏适宜地区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特色马文化旅游产业起步较晚,马产业知名度不高,投入产出比低,严重制约了马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新疆现有的马术俱乐部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低层次竞争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马术健康发展。马文化旅游产业缺少区域性整体规划,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内涵亟待挖掘,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和社会优势的能力亟待提高。笔者自治区将马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和推动,打造马文化精品旅游项目,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尽快建立专业马术俱乐部,以举办国际型马术大赛为依托,带动马文化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并在新疆知名景区建立马文化主题公园、名马馆和马主题民俗风情园,支持旅游区开展马术表演活动,并开发一批特色马产品,把新疆建成马文化旅游大区。  相似文献   

14.
本项目主要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白育的优质高油份黄籽杂文油菜晶种“黔黄油21号”为技术核心,围绕该品种进行亲本保优繁殖技术、优质高产制种技术和高产、尚效、安全眦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解决当前优质油菜生产上存柱的产茸较低和油产品质量退化问题,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保征和提高油菜产品的品质,充分发挥优质油菜品种的牛产应用和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收入,发展我国绿色经济和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5.
谢江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1-51,53
“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实施2009年度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重大科技计划“薯类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紫色薯类加工产品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项目从加工型专用品种筛选、原料生产、产地设施贮藏技术到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与配套设备、系列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了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应用体系,获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甘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24
1课题目标 针对宁夏地区清真特色养殖业信息化的需求,解决宁夏地区清真特色养殖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集成及二次开发的关键技术,开发奶牛、肉牛、肉羊的联合选育,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相关信息系统,提高清真特色养殖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畜产品市场化水平,为宁夏地区清真特色养殖业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从而促进宁夏地区特色养殖业的升级和农民增收,推动宁夏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东蚕桑产业经历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具有广东特色的蚕桑产业体系。根据广东蚕桑产业近年来的经验,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欠缺的现实,着力推广“优质蚕苗工厂化培育技术”。该技术集成了桑叶安全生产、合格蚕种溯源和采用良种良法,形成了“半公益半商品化”蚕苗生产和配送平台,加快蚕业生产的社会分工,使蚕苗生产精细化、专业化,保证和稳定了蚕农的利益,成为蚕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核心技术内容。又凭借着蚕苗工厂的辐射带动,先后成功推广了条桑收获机、降枝机、切桑机和提青除沙簸等先进实用新型蚕桑产业装备,使得养蚕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常用桑园药物消减实验推广安全用药技术标准,提供桑园有机肥肥培管理,使得亩产综合经济效益提高50%,在推广核心区域,农民单位亩产增收综合收入提高2000元以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甜高粱是新兴作物,但我国缺乏规范的甜高粱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农民种植无据可依,经常发生种植粗放、田间管理滞后、病虫害严重、收获指标无法保证等问题,致使甜高粱的茎秆产量低、含糖量低且质量差,影响了产后深加工市场的扩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根据甜高粱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经过多年多点的重复试验、生产调查、大田示范验证、生产推广应用,数理统计,并依据当地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综合分析总结确定,制定了盐碱地能源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以提高甜高粱产量、保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开发,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黄姜已发展成为秦巴贫困山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由于黄姜生产水解物产生的大量含酸有机废水造成环境污染和黄姜加工企业效益低下两大难题,直接困扰黄姜产业的健康发展,决定着当前产业的生死存亡.黄姜产业面临的困境已引起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2005年5月在《国内动态清样》(1261期)批示:"要及早改进黄姜加工工艺,实现清洁生产,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不受污染",陕西省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省相关部门组织科技力量,尽快实现黄姜加工工艺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的新突破,确保汉江水源不受污染,促进黄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6大重点草原牧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新疆山地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草原生态、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和创新研究,探索和解决“保生态、保生产、保生活”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并结合示范区进行推广应用,重点开展“牧区草原生态保育技术研究”、“牧区生产生活配套保障技术研究示范”、“牧业生产适应性管理模式技术研究”和“三保技术模式”等项内容的研发、创新、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