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由于定西市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种植马铃薯和豌豆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定西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历年种植面积400万亩左右.农民从马铃薯产业巾的收入已超过人均纯收益的一半以上,发展马铃薯产业在定西市有着广阔前景,探索研究新型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年种植面积20万hm^2,总产量300万T,全市农业人口人均一亩面积、一吨鲜薯产量,马铃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7%,已成为全市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食品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榆林市农科所从2002年开始,对引进的20多个马铃薯品种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市栽培的10个马铃薯新品种,现将品种特点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常勇 《榆林科技》2004,(2):17-17
我市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据2003年统计,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163万亩,鲜薯总产151万吨,(据1998年调查,全市马铃薯秋种面积280万亩,总产280万吨,即全市农业人口人均1亩、1吨鲜薯产量)。马铃薯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是我市第一大宗农作物,马铃薯已成为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浏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999年为6.4%.2000年为6.1%.2001年为8.2%.2002年为6.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45元。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的深层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从纵向看,贵州经济发展成绩很大.1994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97.8亿元、6728亿元、2803元和786元,分别比1978eq加4.11倍、10.75倍、10.9倍和7.2倍,年均分别递增9.2%、16%、16.1%和13,1%,提前3年实现了全省经济的第一个翻番.从横向看,贵州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西部“极点”之一.一是绝对差距拉大:1994年贵州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收人只相当于全国的39.4%、88%、6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1978年相比,在全国所占份额…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带、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它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马铃薯的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铃薯产业是我市”草、羊、枣、薯”四大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种植面积占全省的52%.主产区马铃薯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0%以上。推广和使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带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耕地总资源98万hm^2,人均0.35hm^2,农作物播种面积60万hm^2左右,有18项特色农产品面积、产量、品质位居全省前列,马铃薯是其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突破350万亩大关。该作物现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安定区作为定西市马铃薯主产区,引进扩繁适宜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促进该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就显得十分紧迫。我们结合蹲点。在具典型代表性的该区东南部石泉乡山庄村开展了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3—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农业保险能否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农业信贷在农业保险影响农民收入的过程中能否发挥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农民人均经营性收入增长,但不能显著促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非农收入增长;农业信贷在农业保险促进农民人均经营性收入增长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中介效应,且对于农业保险影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遮掩效应;但无论是农业保险的直接路径,还是农业保险通过农业信贷的间接路径,都无法显著促进农民人均非农收入增长。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以及建立农业信贷机构和保险机构互联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各市经济差异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年末余额、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居民消费水平七项指标对河南省17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排序、分类和极差分析.可得知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相对值上有减小的趋势,但从绝对值上看,仍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你见过“五颜六色”的马铃薯吗?在秘鲁。除了最普通的土黄色马铃薯外,当地农民还种植出了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马铃薯,使得秘鲁马铃薯品种多达3500种。  相似文献   

12.
朝阳市建平县人均耕地面积较多,气候与土壤条件适宜种植马铃薯,特别是蹦河川一带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2000年,建平县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建平马铃薯生产基地”,建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确定了“依托资源,依靠科技,面向市场,龙头牵动,产业开发,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将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镇康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4乡3镇,73个村(居)民委员会,885个村民小组,36210户,总人口166779人,其中:农业人口153622人,占总人口的92.1%;有21种少数民族,人口48773人,占总人口的29.24%;有耕地面积361829亩,人均2.17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60元,是全市较低的县。  相似文献   

14.
子洲县有31万人,其中农民为29万人。总土地面积为2040平方公里(306万亩)。其中耕地172万亩。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2.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18元,  相似文献   

15.
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来甘肃视察指导工作。在谈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时指出,要努力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扩大分子就是搞现代农业,搞农业产业化.培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扩大农村经济总量,特别是要发挥各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比如甘肃中部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这就是一大优势。要把这一优势发挥好,特别要重视发挥科技的带动作用,真正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促进农民消费是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以安徽省为例,基于1990—2011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对其进行协整、误差修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处理,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给出调整偏离长期均衡的误差修正项.根据结论提出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支出,反过来刺激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庆科技》2006,(2):8-9
桐城市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枞阳县,西连潜山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现辖18个镇、4个乡、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75万人,国土面积1571平方公里。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56元,增长16.2%;财政收入3.32亿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3728元,增长11.2%。  相似文献   

18.
《定西科技》2006,(3):20-21
“昔日苦瘠甲天下.今朝金豆遍地生”,这是对安定区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带领全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常年累月深入基层.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抓点搞试验示范的农技推广工作者业绩的肯定和赞誉。在这众多的农技工作者中.就有一名扎根基层.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的科技能手.他就是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洋芋专家”,情系农技,心系农民的安定区农技中心技术干部、农艺师安磊同志。  相似文献   

19.
《定西科技》2007,(3):7-8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使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2003年,“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中药材产业总产值5.1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收入68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1%。  相似文献   

20.
《呼和浩特科技》2009,(2):32-33
在过去的一年中,武川县科技局把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科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明确提出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围绕马铃薯、生态畜牧业等全县支柱产业制定了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并逐项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专家大院一个,筛选、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五项;引导、支持和完善农业专业技术协会12个: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建立中棚马铃薯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基地1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