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汰春  贺鹏 《大自然》2014,(1):64-65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又名火炭鸡、贝母鸡或鹰鸡子.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鸾、鸡趣或青凤,隶属于鸡形目雉科虹雉属,是我国特有鸟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春秋时期的著名乐师师旷在《禽经》中有“鸾瑞鸟……始生类凤.久则五彩变易,故字从变……一日鸡趣”的记载,《抱朴子》中记有“鸾鸟似凤而白缨,闻乐则蹈节则舞”,《说文》中则有“青凤为鸾”等文字,其中提到的“鸾”就是绿尾虹雉.先民认为鸾是吉祥之鸟、与传说中的凤凰类似,听到音乐便翩翩起舞. 绿尾虹雉是雉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鸟质量约4千克,体长可达80厘米.雄鸟羽冠覆盖着颈部;上体大都呈金属铜绿色、紫色或绿蓝色,腰部白色区域较大;下体黑色;尾蓝绿色;虹膜褐色,嘴角质灰色,跗蹠、趾和爪灰黄,具距(跗蹠上如趾的突起).雌鸟体羽暗色,下背及腰部白色,飞羽及尾羽具褐色横斑.  相似文献   

2.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在鸟类分类学上属于鸡形目、雉科、虹雉属。该属共有三种,即绿尾虹雉、棕尾虹雉(L.impejanus)、白尾梢虹雉(L.sclateri)。这三种虹雉我国都有分布,都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其中绿尾虹雉是我国的特产,国外没有分布,因此它的珍贵程度不亚于大熊猫,是我国鸟类中的瑰宝。绿尾虹雉是雉科中体形大而且非常美丽的鸟类,雄鸟体重在4公斤左右,全身的羽毛呈绿色并有紫铜色金属光泽,头顶有向后耸起的冠羽、后颈及背部呈金属红铜色;后背和腰部为白色,尾是金属绿  相似文献   

3.
绿尾虹雉在我国丰富多彩的雉类资源中占有突出的位置,特别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在全世界的雉类中,它们可称得上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一种.绿尾虹雉属于雉科、虹雉属,仅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西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南部的高山峻岭之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制定的"红皮书"中被列为濒危种.绿尾虹雉体大健壮,嘴形向下弯曲,雄鸟具有彩色羽冠,羽衣闪着带有金属光泽的绿、紫、蓝色,色彩斑斓有如绚丽的彩虹.又因其尾羽蓝绿色,故称绿尾虹雉.绿尾虹雉是一种典型的高山雉类,生活在海拔3300~4200米,终年被云雾笼罩着的高山草甸和杜鹃灌丛中.那里自然条件非常严酷,整个夏季几乎总是在阴凉的细雨中和云雾笼罩下度过的,即使是晴天也常被飘浮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1992,(3)
1.绿尾虹雉(Lophophoras lhaysii)鸡形目、雉科、虹雉属.中国特产动物,分布于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甘肃南部.栖息于海拔4000-5000米多岩山地草甸.体长760-810毫米,重3500-4000克.2.白尾梢虹雉(Lophophoras sclaieri)鸡形目、雉科、虹雉属.国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西部,国外见于缅甸.栖息于海拔2500-4000米林地及山顶草甸.体长580-700毫米,重约2500克.3.棕尾虹雉(Lophophorsa iwpejanas)鸡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二月,我们赴鄂东南数县进行脊椎动物资源考察,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发现了两种从未报导我省有其分布的大型珍禽——白颈长尾雉和白鹇,并对它们的生态环境、食性等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现简报如下: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Swinhoe) 别名:横纹背鸡,当地群众称为地鸡,隶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体形大小与野鸡相似,羽毛丰丽,长尾,体重两斤以上。据有关文献记载,白颈长尾雉仅颁布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东部及广东北部,为留鸟。首次发现在鄂东南数县的局部地区有其分布。白鹇Lophura nycthemeia (Linaeus) 别名:白鹇鸡。当地群众称为白鸡、黑鸡(幼体)、麻鸡(雌鸟)。隶属鸟纲、鸡  相似文献   

6.
卢汰春 《大自然》2012,(1):58-59
白耳奇鹛(Heterophasia auricularis)又被称为白耳画眉,是一种小型鸣禽。它体重48克左右,全长约229毫米;头部具光泽黑色;有显著的白色贯眼纹和白色耳羽;背部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栗色;下体除喉、胸为灰黑色外,余部均为栗色,尾下覆羽淡褐色。因其具有显著的白色耳羽,故又名“白耳子”。白耳奇鹛仅见于我国台湾地区,是中国鸟类特有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共有雉类(雉族phasianini)26种,占全世界总数(49种)的53%。其中黄腹角雉、绿尾虹雉、藏马鸡、蓝马鸡、褐马鸡、蓝鹇、白冠长尾雉、黑长尾雉和红腹锦鸡等9种,为特产种;在世界环颈雉的30个亚种中,有19个分布在我国。雉类雄鸟一般具有绚丽多彩的羽毛、矫健的  相似文献   

8.
卢汰春  贺鹏 《大自然》2015,(1):68-69
它们衣着华裳隐身山林,也曾远渡重洋异国安家;它们无论昼夜都保持高度机警,但仍难免落入猎捕者的爪牙;它们就是世界濒危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俗称"红山鸡",由于喜欢在地面活动,故又名"地花鸡"。其雄鸟色彩艳丽,额、头顶及枕部呈淡橄榄褐色,后颈灰,头侧白而沾灰,上背辉栗,两翅亦为辉栗具白斑;下背和腰黑而具白斑,尾灰而具宽阔栗斑;颏、喉及前颈黑色,胸  相似文献   

9.
沈玉国 《大自然》1989,(2):15-15
白肩雕(Apuila heliaca)隶属隼形目、鹰科,是一种大型猛禽.其形态与金雕大小相仿,体羽主要为黑褐色,头顶、枕部及上颈黄褐色,部分肩羽为白色,腰部棕黄色.两翼及尾羽黑褐色,内侧飞羽与尾羽均具棕黄色羽端.下体棕黄色,胸与腹部具暗褐色羽缘,呈纵走斑纹,尾下覆羽艳棕黄色.覆腿羽黑褐色,跗蹠黄色,爪黑色.白肩雕繁殖于  相似文献   

10.
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较为复杂的鸣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绿尾虹雉鸣声的生物学意义.2009年1-7月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集绿尾虹雉的鸣叫声,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绿尾虹雉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Excel软件对其各种鸣叫声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尾虹雉鸣声大多由短的重复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鸣声组成.鸣声类型具有报警鸣声、领域鸣声、惊叫声、啼叫声、求偶叫声、产卵叫声、休息时的叫声等7种.鸣声音节中最常见为洪亮高亢的单音节鸣声,双音节鸣声仅出现在产蛋时,多音节鸣声为啼叫声.繁殖季节鸣叫与非繁殖季节鸣叫相比,在鸣叫类型上有增加,鸣叫频次也有明显增多.本研究发现绿尾虹雉的鸣声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鸣声是它们在种群中进行语言交流的有效工具.研究鸟类鸣声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了解鸟类的各种行为特征和有效的保护鸟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属雉科、马鸡属,又名马鸡、松鸡、羊角鸡.主要特征是耳羽簇显著地突出于颈项,体羽一般为蓝灰色,尾羽24枚.因其中央一对尾羽较长而且羽枝披散下垂如马尾,故称"马鸡".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83年2月25日常务会议研究,确定蓝马鸡为宁夏"区鸟".蓝马鸡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国内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是我国的特产鸟.贺兰山海拔在1400-3556米之间,山势陡峻,地形破碎,年均温-8.4℃,年均降水量429.8毫米,无霜期126天,是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类型的山地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12.
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别名狄咕,又叫长尾水雉、大脚水雉,隶属于鹳形目、雉鸻科、水雉属。其羽色艳丽、体态轻盈,深受赏鸟、观鸟人士喜爱,被誉为鸟类中的凌波仙子。水雉是一种体型略大、尾特长的深褐色水鸟,  相似文献   

13.
卢汰春  贺鹏 《大自然》2014,(3):37-39
<正>周朝师旷在《禽经》中对红腹角雉有如此描述:"颈有彩囊曰避株。雉属,出华岳及盛山中。晴旸则颈出彩色作囊,遇树木则避之,故曰避株。任昉曰:亦名吐绶鸡。"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隶属于鸡形目雉科角雉属,在我国古代被称为避株、吐绶鸡、锦鸡、红色吐绶鸡、真珠鸡、珍珠鸡、锦囊、功曹和锦带功曹等,如今又有寿鸡、哇哇鸡、红鸡、大红鸡、灰斑角鸡、松虾(藏语)和捏尼(傈僳语)等别名。红腹角雉形似家鸡而体型大;雄性成鸟的冠羽为黑色,冠羽两侧各有一只钴蓝色肉质角;  相似文献   

14.
数量统计结果:80%的可性密度区间为:蓝马鸡(Crissiptilon auritum)0.111±0.016,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berezowskii)0.174±0.013,斑尾榛鸡(Tetrastessewerzowisewerzowi)0.012±0.003;80%的可信数量区间为:蓝马鸡526±76,血雉824±62,斑尾榛鸡57±14.种间相关性测定结果:血雉与斑尾榛鸡之间:p=0.0518>0.025,故相关联,v=0.362;蓝马鸡与血雉之间:X~2=0.072<3.84,故相关联,v=0.636;蓝马鸡与斑尾榛鸡之间:p=0.2404>0.025,故相关联,v=0.129.  相似文献   

15.
正四川省卧龙巴朗山有一种爱吃中草药的珍稀雉类——绿尾虹雉。它们羽色靓丽、身姿雄健,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深山迷雾中。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卧龙地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植被丰茂、云雾缭绕,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许多孑遗物种的避难所。1963年,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卧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对大理苍山东坡雉类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共记录到5种雉类,分别是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血雉(Ithaginis cruent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苍山东坡北端未受干扰,生境中雉类的密度高于南端.苍山雉类的分布海拔范围为2 300~3 700m,其中在海拔3 200~3 300m范围内出现的频率最高.就生境分布而言,雉类的密度在针阔混交林带、华山松林带、杜鹃冷杉林带和云南松林带中依次降低.而箭竹林带未发现雉类.总的来说,人类活动以及生境破坏是影响苍山东坡雉类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是雉类中羽色最华美的种类之一.雄鸟的头、胸、上背和两翅复羽均呈闪耀金属光泽的翠绿色或紫蓝色;头顶有一绺丝状的紫红色冠羽,枕部披着白色镶蓝边的羽毛形成的翎领;下背和腰为黄色,尾上复羽朱红,长长的尾羽密布黑、白相杂的云状斑纹,腹白似  相似文献   

18.
荒漠走禽鸵鸟,亦称"非洲鸵鸟",属于鸟纲鸵鸟目鸵鸟科,是世界上现代生存的最大鸟类.雄鸟可高达2.75米,体重135公斤;雌鸟稍小.颈长而眼大,嘴由数片角鞘组成.两翼退化,胸骨扁平而无龙骨突起,不会飞.尾羽蓬松而下垂,尾椎骨个个分离.脚极强大,腿一部分裸出,趾下面有肉垫,趾仅存2枚,即相当于第三趾和第四趾,第三趾强大且具爪,第四趾小而无爪.雄鸟体羽主要为黑色,双翅及尾部有白色漂亮的长羽,颈部呈肉红色或鲜蓝色,上覆棕色绒羽.雌鸟羽毛呈乌灰色.就其总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鸟类特有属物种分化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有的鸟类特有属包括朱鹮属(Nipponia)、雉鹑属(Tetraophasis)、锦鸡属 (Chrysolophus)、马鸡属(Crossoptilon)、血雉属(Ithaginis)、拟地鸦属(Pseudopodoces)、山鹛属 (Rhopohpilus)、藏雀属(Kozlowia)、朱鹀属(Urocynchramus)、蓝鹀属(Latoucheornis),共10属,其 中朱鹮属、血雉属、拟地鸦属、山鹛属、藏雀属、朱鹀属和蓝鹀属为单型属,雉鹑属、锦鸡属和马鸡属 皆为多型属.首先建立了这些特有属的地理分布数据库和生境分布数据库,并利用GIS(ArcView 3.1)软件进行水平和空间格局上的叠加分析,进一步对特有属的时空分布以及属内物种的分化予 以探究,确定了这些特有属的分布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不同级别的物种特有性优先保护区域. 这些都为研究该地区鸟类的特有性、动物区系形成历史和物种分化,以及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了 参考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94年夏初,我们中美合作野外考察队继续在四川阿坝自治州的岷山山脉进行野外作业(去年的考察活动详见《大自然》94.2《无线电追踪绿尾虹雉》一文)。这次,为配合对绿尾虹维生态学的研究,我们搜集了大量野外动植物照片和实物资料。找到了高山雉类雪鹑的巢和卵,目睹了一对蓝额红尾鸲做巢、产卵、育雏的全过程,采集到贝母、虫草、福寿参等许多药材(绿尾虹雉的食物),还有漫山遍野的金色奶浆草、云霞般艳丽的杜鹃花……。真是令人目不暇接。而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鼠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