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天文辐射理论为基础,应用以地形为特征的DEM高程模型,通过对天文辐射、大气透射率的计算,构建了青海高原月、年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同时,应用模型模拟青海省近30年(1971—2000年)的月、年平均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青海省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为6 771.95MJ/m2,且空间格局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逐步减少的趋势;月太阳总辐射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空间格局和年太阳总辐射基本一致.从1月份开始太阳总辐射增加,到5月份达到最高值717.24MJ/m2,6月份降低为695.48MJ/m2,7月份又达到次高值701.96MJ/m2,从8月份开始持续减少,直至12月份降到最低值352.63MJ/m2.  相似文献   

2.
马建武  杜涛  雷亮 《河南科技》2012,(14):61-62
<正>宁夏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太阳辐射的高能区之一。1961—2004年宁夏太阳辐射统计资料表明,全区年平均辐照度达5781MJ/m2,且直接辐射多、散射辐射少;全年平均总云量低于5成,晴天多,阴天少,年日照时数多达2835h,年日照百分率达64%。这些数据表明,宁夏在太阳能资源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太阳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2009年起,我国开始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事业,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就设计建造了十余座并网光伏电站。这些电站有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及白银市气象站的辐射、日照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50a的太阳能资源状况.结果表明:白银市年总辐射量5 530~5 900MJ/m2,略少于甘肃河西地区.月总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年生理辐射总量2 473~2 874MJ/m2,生理辐射丰富.一般在33 000kg/hm2以上,而光能利用率较低,一般在0.4%左右;白银市年总辐射以120 MJ/(m2.10a)的速率递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的平均水平;全年日照总时数2 350~2 800h,自南向北增多,5~8月日照时数最多,9月最少.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白银市光能资源较丰富,属于太阳能发电较适宜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兰州冬季空气污染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兰州地区1988年 ̄1992年冬季(11、12月和1月)的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SO2、CO、NOx浓度值与同时期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总云量和水平能见度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气温、风速、总云量和水平能见度与当日污染浓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当日浓度呈正相关,除12月份外,气压与当日浓度基本不相关。②风速、总云量和水平能见度与次日污染浓度仍呈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如当日,相对湿度与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甘肃省地理、气象特征及太阳能资源概况和实测资料情况,说明了确定平均太阳辐射量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介绍了利用日照时数确定平均太阳总辐射和平均直接辐射的数学模式,以及回归分析所得的经验系数值,其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方法是成功的,可用来确定甘肃省各地平均太阳总辐射和平均太阳直接辐射。为查明甘肃省各地太阳能资源状况提供了数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成县1961-2011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使用累积距平、一元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气候变化分析,找出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气候异常年份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成县51a来年平均气温以0.113℃/10a的趋势变暖,1年之中冬季变暖趋势明显,秋季增温不明显.春夏两季出现了2个增温期和1个降温期,与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大体分为1个偏冷期和2个偏暖期,1997年以来全年及冬、春、夏季平均气温偏暖明显;年降水量以12.58 mm/10 a的趋势减少,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明显,而冬季呈微弱的增长趋势.年降水量大体分为3个多雨时段和2个少雨时段;年日照时数以-60.335 h/10 a的倾向率减少,年日照时数大体分为2个多日照期和2个少日照期.1980年为日照的突变期,之前日照总体偏丰,其后日照总体偏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位于黑龙江省、纬度相近、规模不同的三个城市:哈尔滨、佳木斯、黑河,最近五年(1977—1981年)定时观测辐射资料。将日光情况为⊙~2的太阳辐射强度统一订正到大气质量m=2,并计算了相应的大气透明系数P_2。通过一定的对比分析,指出了这三个不同城市的大气污染对大气透明度及太阳直接辐射影响的差异,并着重分析和估计了大工业城市哈尔滨大气污染对辐射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典型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5~2007年的华北平原典型区-邢台地区的地下水埋深数据以及近37年的气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相关性分析、5年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分析该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比较不同地质单元地下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邢台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以0.89 m/a的速率下降,深层地下水以南官为例下降速率为0.78 m/a,产生地面沉降、漏斗扩大、地裂缝产生负效应,其原因在于研究区的气候趋于暖干化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地下水长期处于采补失衡状态.各地质水文单元地下水与气候因素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而人为因素是本区地下水下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江西省吉安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均方差、M-K非参数检验法、EMD经验模态分解等分析方法,研究吉安市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对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吉安市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每10a增温0.17℃;通过M-K检验,得出2001年为吉安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年;通过年平均气温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得出气温与降水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而后根据EMD分解第5个IMF分量得出,年平均气温在年际尺度上呈显著增温趋势,而年平均降水呈显著递减趋势。最后以年平均气压、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日照和年平均风速5个气象因子为自变量,以年平均气温为因变量,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用于对年平均气温进行预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哈尔滨市"十二五"期间环境质量公报的数据,对哈尔滨"十二五"期间核辐射现状做出评价.并且根据"十五"数据,利用秩相关系数法,对2001—2010年哈尔滨核辐射进行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2)大气气溶胶总α、总β较"十五"期间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2002年到2010年的变化趋势对比,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量率在2010年呈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