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太平天国的悲剧与洪秀全日益加剧的帝王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洪秀全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虽然从西方借来了宗教的旗帜,但在其思想的深处,却残存着浓厚的封建帝王意识,这是太平天国最终走向失败悲剧的深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八仙的兴起.是中国神仙文化的产物,是传统“和合文化”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八仙信仰中的宗教内蕴、“和合”思想对元明清时期的文化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西诉讼文化差异的比较,指出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主要存在三点不同:一、思想意识基础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西方传统诉讼文化以基督教宗教文化为思想基础.二、诉讼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追求“无讼”,西方传统诉讼文化追求以实现正义为价值目标.三、在形式上表现出对程序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重实体轻程序,西方传统诉讼重视程序价值.文化基础的不同应当在我们移植西方诉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的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引起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洪秀全在“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潮流中把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创立了上帝教。上帝教的教义反映了人们现实的苦难及对未来的渴望,反映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形势。它是为农民阶级的政治斗争服务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故而洪秀全能利用它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风暴。但宗教毕竟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上帝教并不是救中国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刘柏涛 《开封大学学报》2010,24(2):36-38,59
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学是西方科学文化的产物,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心理学思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很多心理学问题上看法相同或相似。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既要科学化又要本土化,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自觉思维的产物,不同宗教文化的表述形式及表述内容都对其本民族的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而被中国本土化了的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精神意境和人生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基督教与佛教不同的宗教理念,从生命意识、家庭伦理以及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入手来此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探讨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园林文化是以不同民族所具有的艺术、宗教及文化特征为综合背景的文化,但来自于外国生态学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也对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颇深的影响.我们在接受西方先进生态学思想改进园林绿化的不足之处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本国现有传统的风格和文脉,制订适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绿化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儒、释、道”的鼎立对峙及其互动发展是中国思想传统中的主流倾向。早在氏族社会时期的原始宗教就孕育了中国宗教和哲学的基本主题和思维模式;三代以来神道观念逐渐向世俗社会和人文理性过渡,宗法性国家宗教的建立更深刻影响了秦汉以后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和思想传统的发展演化。中国思想史上宗教与哲学的互动,源远流长,合流归一,共同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超个人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在汲取西方宗教精神、东方传统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在人本——存在深度分析取向心理学治疗实践中生长出来的精神治疗体系,是当代西方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一股新潮流。植根于中国生命智慧文化土壤中的传统武学渗透着生命的灵性和精神的超越思想。从中国传统武学思想展开东方生命超越思想与西方超个人心理学的对话,可以更好地丰富和发展超个人心理学思想理论与临床实践,为现代人的心理疗愈和精神出路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宏恩 《科技信息》2013,(34):109-110
要研究中国文化,就不能不研究中国宗教文化。而在中国宗教文化的几大支柱中,唯独道教文化是华夏母体上土生土长起来的血脉文化,其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贴得最近,最具嗣承关系与亲情关系,最能充分反映传统中国人的宗教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样,神道(亦称神道教)也是在日本民族固有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在今天的国民生活中仍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它们的教理与教义、起源、发展和演变等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民族性宗教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渗透入绘画理论中,使得佛教的文化艺术逐渐中国化,最终融合了道教儒教的文化艺术理念,汇入中原文化的母体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补充。形成了具有意象神秘主义的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及其衍生的具象唯物精神,则根深蒂固地渗透进西方美术理论体系中。中西方绘画理论体系走上了意象神秘主义与具象唯物精神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宗教对其精神内涵的影响和形成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文化的"神圣"品质并没有在"世俗化"的浪潮中消失,与此相应,以基督教为样板的宗教及其信仰似乎以更为亲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上帝无处不在"、"上帝无时不有"真实的反映着神圣的信仰深深的根植于社会民众之心.相比于西方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把信仰置放于伦理的崇高之中.当承载着信仰的终极关怀由"士大夫"承担逐步消解在脱离民众生活的伦理性崇高之后,民众的信仰便只有一条出路:历经千难万险,到深山老林的庙堂顶礼膜拜,求得内心的修炼与安宁;信仰真正的成为了"难于人说"的神秘之举,世俗的芸芸大众没有真正的信仰.现在,是让信仰从崇高的伦理和高远的庙堂走向乡间田野深入民众之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在隐逸文化史上,葛洪的地位极为重要:他不仅有隐逸之趣尚与实践,而且,他特以其《嘉遁》、《逸民》二篇隐逸文化专论,完成了对此前隐逸思想的总结,最终融合了儒道隐逸观,标志着隐逸文化发展的完全成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墨形式语言是汉字文化圈中平面设计师使用的一种具有一定程度代表性的特殊的形式,随着本土意识的回归,设计师们越来越多地从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水墨形式语言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立足民族特色重视设计的发展;韩国也利用设计打造民族品牌,用水墨凸显韩国传统文化;香港地区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水墨形式语言受到追捧;大陆地区也逐渐重新发掘和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部分。水墨形式语言作为历经考验和不断锤炼的绘画形式,水墨有其精英意识和高雅情趣,几千前来为人们所深深喜爱。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水墨形式语言,是对传统艺术乃至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使得传统文化回归于大众的视野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水墨形式语言通过现代设计作品的重新演绎,更焕发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具有简洁的语言形式、丰富细腻的艺术变化、深厚的民族情感、广泛的社会认同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5.
香港因殖民地统治,形成了与内地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港式中文"就是这种文化背景的的产物。与内地相比,香港语文教学的理念不同,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强调创造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文字不同,香港的课堂语言是粤语,使用繁体字;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和思维等语文能力,重在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文化的认识。香港所使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考试范围等也与内地不同。香港的教师和学生与内地相比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知识和西方文化载体的基督教大学在中国出现后就开始了本土化历程。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表现在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服务对象等方面。中国基督教大学本土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中国社会的客观需要,基督教教会内部的变化以及办学经费的需要。中国基督教大学本土化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种本土化体现了外部嵌入和内部培育之间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探析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对安徒生童话中基督教主题作品进行探讨。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忽略了宗教文化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童话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美国的文化发展虽呈现出多元性,同时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由于经济、教育和思想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20世纪80年代,雅皮士文化在美国悄然出现。雅皮士思想相对前卫,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为体面的职业,追求消费和享受。雅皮士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亚文化的发展顺应社会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由于雅皮士具有显著的进取精神、现实精神和竞争精神,因此,他们的出现对于美国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界定文化和生育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传统生育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成基础,提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在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周彬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29(2):215-217,221
论述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三次冲撞,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来寻找两种文化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