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受有机-无机成岩作用的影响,在埋藏成岩阶段,有机质成熟过程中脱羧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对碎屑岩中的方解石、长石等溶蚀所形成的次生扎隙,是深部储层中高孔渗段发育的重要原因,随埋深增加,成岩阶段由早-晚发展,有机质由未成熟-成熟演化,在此期间,储层孔隙经历了消亡与新生的发展过程。在同一盆地中,不同层位储层经历的最大埋深如果相近,所处成岩阶段也相近,其孔隙演化史亦趋于相似;反之,同一层位的储层所处的最大埋深不同,成岩阶段不同,其孔隙特征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发育3个异常高孔隙带,主要由有机酸溶蚀储层形成。为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横向展布,应用成岩作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展布进行研究,探讨影响次生孔隙发育的地质因素并对异常高孔隙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次生孔隙发育的储层主要形成于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砂体,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1亚期,发育中期溶蚀成岩相;从盆地边部到中心,早期压实相、早期胶结相、早期溶蚀相、中期溶蚀相、晚期溶蚀相和晚期胶结相呈环带状展布,在纵向上相邻的成岩相,在横向上也相邻,可称之为"成岩相律";泉三段Sq3异常高孔隙带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周围的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相等沉积类型的砂砾岩体,地层埋深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对其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三叠系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多处于早成岩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成岩阶段,储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早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成岩作用类型;中成岩A期,有机质成熟产生有机酸使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有所改善;后期自生胶结物的充填作用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岩石成分、孔隙流体性质及构造应力是该区成岩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间接影响储层物性发育,这对预测本区三叠系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坪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第6段(简称长6)主控成岩作用类型及平面分布,根据铸体薄片、镜质体反射率、X射线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长6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长6段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现阶段该储层砂岩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序列为:早期压实→早期绿泥石薄膜形成→方解石胶结交代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开始→浊沸石胶结交代作用→有机流体注入→溶蚀作用。成岩体系主要为:凝灰质水解;基性斜长石碳酸盐化;中酸性斜长石浊沸石化;合铁矿物碳酸盐化;合铁矿物碳酸盐化;碳酸盐溶蚀体系五种。通过对微区的研究,发现沉积分异规律可造成微观碎屑组分的差异,因此,在成岩体系条件下,沉积分异可造成成岩分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渐深入,深层致密碎屑岩油气藏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往往是寻找高效储层的发育规律,而高效储层的形成机理与成岩过程中的粘土矿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致密碎屑岩储层中常见的粘土矿物有高岭石、绿泥石、混层粘土和伊利石。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背散射等研究手段,分析不同类型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结合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岩粘土矿物的形成与储层碎屑颗粒的成分、气候、沉积环境及古温度等有密切关系。海(湖)平面变化对成岩阶段早期形成的粘土矿物具有明显控制作用,随后这些早期形成的粘土矿物影响着成岩晚期的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和分布。碎屑岩颗粒组分、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预测碎屑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为深层高效储层的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储层成岩环境演化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储层岩心薄片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基础上,对与阜一段储层成岩作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成岩作用流体性质.根据流体性质可以分为四个重要成岩流体活动阶段:①早期弱碱性流体活动,成岩温度50~80℃;②成岩流体演变为酸性.成岩温度80~105℃:③成岩流体演变为碱性,成岩温度95~120℃;④成岩流体演变为酸性,成岩温度110~140℃.碱性流体活动时期发生碳酸盐胶结,酸性流体活动期发生硅质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酸性流体对次生孔隙的发育有利,由于成岩演化历史过程中酸性流体有限,其活动区域应当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恢复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历史, 通过岩芯观察、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 针对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开展研究, 并将成岩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由于海平面的波动, 地貌高部位在相对海平面较低时短暂地暴露在地表, 以颗粒结构为主的灰岩在沉积后不久发生准同生溶蚀作用, 形成顺层发育的溶洞及结构选择性溶孔等。主要发育于早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了岩石的抗压实压溶能力, 有利于孔洞的保存; 此外, 早成岩阶段的加里东中?晚期及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导致裂缝较为发育, 但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过程, 裂缝多呈封闭或充填状态, 未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中成岩阶段的热液活动以产出具波状消光和鞍形结构的白云石和黄铁矿为特征, 热液活动总体上较弱, 对先期形成的孔洞和裂缝具有轻微的充填破坏作用。晚成岩阶段的硅质流体及钙质流体活动部分地充填早期的孔洞, 在区域内对储层具有破坏作用; 晚成岩阶段的海西晚期及喜山期裂缝活动弱于早成岩阶段的裂缝活动, 但由于经历的成岩改造作用较弱, 这些晚期裂缝多为开启状态, 在喜山期油气调整阶段具有一定的输导和储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大量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结合样品测试数据做综合分析。在沉积环境和沉积框架下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安塞砖窑湾地区长6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以及成岩相。认为研究区长61储层为一套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储层主要岩性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中等。其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的晚期阶段。可划分为5个成岩相,物性由好到坏依次是绿泥石胶结-溶孔残余粒间孔相、水云母胶结-粒间孔-溶蚀孔相、碳酸盐胶结-弱溶蚀孔相、浊沸石胶结-弱溶蚀孔相、压溶-压实相。不同成岩相的划分对于研究区储层评价以及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子洲油田长4+5、长6油层组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碎屑组分及其含量以及胶结物组分及其含量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本区长4+5、长6砂岩已达晚成岩A期,经历了早成岩阶段早期的机械压实和黏土膜析出、早成岩阶段晚期的石英、长石压溶及次生加大、晚成岩阶段早期的自生矿物析出和随后发生的长石、岩屑、云母及方解石等的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等成岩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包裹体、镜质组反射率、孢粉等测试分析及本溪组地层埋藏史,对研究区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研究。研究后认为,研究区石英砂岩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达中成岩B期末。早成岩期的强压实作用使储层丧失约22.6%的原生粒间孔隙;中成岩期,有机酸生成使易溶组分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使储层增加了约2.9%的孔隙;至中成岩后期,铁白云石、石英晚期次生加大及黏土矿物的胶结作用使储层损失了约13.7%的孔隙空间;晚期微裂缝及碳酸盐的微弱溶蚀使储层增加了约0.5%的孔隙空间。其中,酸性成岩流体、硅质胶结、烃类充注、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及晚期微裂缝与本溪组石英砂岩有利孔隙的发育关系密切,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塔中4井区石炭系CI油组为石英砂岩类碎屑岩储层.通过对该区3口井的岩芯、薄片观察及有关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及自生产矿物的形成5种成岩作用类型;划分出准同生期、早成岩期、晚成岩A期和晚成岩B期4个成岩阶段;分析了剖面上的成岩共生序列及各阶段的成岩演化特征,并指出本区在成岩演化过程中至少存在两期油气运聚:一期在早成岩晚期至晚成岩A期之初,另一期在晚成岩A期的末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朗凹陷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关系。方法在野外调研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薄片鉴定、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压汞、铸体、热解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试等分析手段,对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与孔隙演化特征。结论中、上侏罗统砂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早成岩A期至中成岩A期;不同层段所经历的成岩演化不同,导致了孔隙发育程度和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前人研究认为,塔里克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有利的成矿地区。为了查明该区含矿目的层克孜勒努尔组岩石学特征、成岩序列与铀富集的关系,通过野外露头岩性观察、剖面测量和系统的取样,对塔里克地区目的层砂岩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塔里克地区的铀矿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对铀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研究表明,塔里克矿点目的层砂岩属岩屑砂岩,为近源沉积产物;成岩作用较弱,主要分为碎屑沉积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晚成岩阶段、表生流体改造阶段五个阶段,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塔里克地区铀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沥青铀矿,铀矿分布与沥青、有机质密切相关。研究将为塔里克地区以及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北部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早成岩A亚期、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区不同埋藏成岩带的砂岩储集层的成岩矿物、孔隙类型、储集性以及敏感性矿物不同 ,造成储集层的潜在伤害类型的差异。浅埋藏砂岩储集层的潜在伤害是粘土膨胀和出砂 ,油层保护的重点措施是机械筛网、屏蔽暂堵和添加防膨剂 ;中埋藏砂岩储集层中微粒运移、粘土膨胀和孔喉堵塞是主要伤害形式 ,其保护措施主要是添加稳定剂和防膨剂 ;深埋藏砂岩储集层潜在伤害类型主要是固相颗粒堵塞、无机结垢等引起的渗透率下降 ,其保护措施主要是添加稳定剂及铁螯合剂、复合酸酸压和屏蔽暂堵等。同一埋藏深度的砂岩储集层 ,由于沉积特征、成岩演化和储集层特征的差异 ,决定了其潜在伤害类型的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但储层低渗的成因仍不明确.通过对该区沙一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认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总体上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的主要成岩阶段,现今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呈现"颗粒表面的绿泥石膜出现→钙十字沸石或方沸石胶结、充填→石英次生加大明显和自生石英出现→铁方解石胶结、交代常见及溶蚀作用较明显"的典型成岩序列.主要识别出(铁)方解石胶结相、沸石胶结相、绿泥石-方解石胶结相和岩屑-长石溶蚀相等优势成岩相.从成岩角度分析该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成因,定量研究认为持续的压实作用和强烈的胶结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关键成岩因素,第三期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储集性的主要成岩因素,通常中砂岩比细砂岩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划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对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的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划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以储层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将该区的成岩作用划分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 ,建立了成岩作用序列 ;将成岩阶段划分为 4个期 5个亚期 ,安棚深层系主要为晚成岩 A3 亚期及晚成岩B期 ;最后对安棚深层系核三段 - 砂组及大仓房组上部的成岩作用和阶段划分进行了归纳 .本文的研究对安棚深层系寻找有利储集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关键成岩矿物形成的时间与过程,通过对自生矿物之间的产状及其与其他矿物互生关系的镜下观察,并利用流体包裹体、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的成岩流体信息,深入讨论了盆地南部自生成岩矿物成因及期次。研究认为,泥-微晶方解石、菱铁矿和白云石(旬邑地区)为成岩早期沉淀的矿物,其中,菱铁矿的形成时间早于自生绿泥石包膜;泥-微晶方解石沉淀时间与菱铁矿大致同期;旬邑地区白云石胶结物与北部物源区的泥-微晶方解石和菱铁矿胶结物的形成同期;中-晚期亮晶方解石和铁方解石等的形成时间整体早于白云石和铁白云石。石英次生加大边的两个世代分别对应90.0~100.0 ℃和110.0~120.0 ℃;自生微晶石英生长的时间略早于或同时于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时间。自生绿泥石包膜主要形成于成岩早期,一般呈两个世代生长,第一世代自生绿泥石形成于20.0~50.0 ℃,以颗粒绿泥石环边赋存状态为主;第二世代形成于部分机械压实作用以后,只生长于孔隙接触的颗粒表面或第一世代绿泥石形成的微晶石英晶体表面,形成温度约为50.0~70.0 ℃。研究区延长组自生伊利石的分布较为广泛,其形成具有多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塔南凹陷发育有火山碎屑沉积岩、普通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结合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实验,确定了火山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压溶、胶结、熔结、熔蚀、溶蚀、交代、脱玻化、重结晶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等。综合镜质体反射率值、最高热解温度、粘土矿物组合、自生矿物的分布等划分标志,目的层位属于晚成岩阶段的 A 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