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显示,世界创新格局基本稳定,美日欧引领全球创新,中国仍属于"第二集团",但中国创新指数综合排名由2014年的19位上升至18位,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创新能力遥遥领先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报告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关键词     
《华东科技》2012,(8):8-9
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7月3日在日内瓦发布了"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今年排名前3位的仍为瑞士、瑞典和新加坡。中国位列第34,不过,在单项数据方面,中国内地表现突出,如在"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03-21至2014-03-31;为热度指数)1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升至世界第19位[热度指数:]28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排名上升归功于知识创造能力提高和创新环境改善,特别是在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等方面表现突出。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3全球最大在建核电站投入运行[热度指数:]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12,(8):30
<正>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日联合发布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报告显示在"创新效率"指标中,中国排名第一。据介绍,报告根据创新能力和成果对141个国家/经济体进行了排名。在全球创新整体指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有7个欧洲国家,2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即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美国排名第10。报告指出,加拿大在创新投入和产出领域呈现弱化现象;美国在教育、人力资源和  相似文献   

5.
《华东科技》2012,(4):46-46
为监测和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从2006年起开展的"国家创新指数"研究。3月22日,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1)在第三届全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席会上正式发布。报告结果"喜忧参半"根据报告研究成果,2010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70.5,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  相似文献   

6.
曾祥效 《广东科技》2014,(17):35-37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把经济发展划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经济不断向高级化延伸的阶段;波特还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结合各国的经济发展,对各国创新能力指数较强的国家和地区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经济体。在此基础上,很多学者对创新经济、创新驱动等做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排名在一年之内提升了两位。西班牙智库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近日发表《2016全球存在指数》报告,中国在90个国家的"全球存在"排名榜上跃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报道称,从1990年以来,美国一直居"全球存在指数"排名第一位。报告指出,"中国地位提升的部分原因是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加上面向外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实行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是发达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制度建设,是实现科技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科技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主要经历了中国科学技术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和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三个阶段。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主要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评价5个方面,搭建了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议应当增加和强化“国家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占研究与发展经费比重和使用效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整体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国家科技政策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重要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国际比较与创新潜力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创新环境和创新条件建设问卷调查与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获得国际学术头衔与国际科技奖励的数量和比例”等方面的评价评估测算指标。  相似文献   

9.
最近,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发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GEM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这是中国参加全球创业观察(GEM)研究项目后出版的第一份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报告指出,2002年,中国在全球创业活动中处于活跃状态,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在37个GEM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位;然而,中国的创业环境不容乐观,排名仅为第23位。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美国考夫曼基金会联合发布了《2012全球创新政策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全球创新生态系统,首次提出了包括7大核心政策领域22个细分领域共计84个指标的创新政策评价体系,并对全球55个国家的创  相似文献   

11.
李冲 《华东科技》2023,(7):28-30
<正>与国际一流科创城市相比,上海孵化载体建设在产业、投资等方面仍有一些不足。2022年12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GIHI)2022》发布,报告显示,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纽约位列第二位,仅次于旧金山。从全球金融中心到全球科创中心,毫无疑问,在城市发展上,纽约已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2.
华东视界     
《华东科技》2023,(12):6-7
<正>上海市SHANG HAI 1.科技创新中心“双百强”报告显示:上海位列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方阵近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00强(2023)》《中国科技创新中心100强(2023)》在202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论坛发布,“双百强报告”显示:上海保持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方阵,位列全球第十;从中国100强报告来看,上海综合排名位于全国第二,在产业变革驱动维度,上海位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12,(11):2-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本期聚焦科技界热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希望对我们的实践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岩 《华东科技》2012,(10):1-1
"创新"是影响全球竞争力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在2010至2011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总排名是第27位,"创新"排名是第26位。创新是一个新技术成为新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会成为制约创新的瓶颈。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仅有主体,没有政产学研用的紧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马鞍山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市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数显示,马鞍山排名全国第38位,较2019年排名上升1位.  相似文献   

16.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2020年以来,杭州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花落"杭州,杭州迎来了引领浙江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2020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重点城市第7位;全球创新指数科技活动集群排名跃升至第25位,位居国内地区第5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居第3位;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1位;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站在第二个百年的起点上,中国科技工作者拼搏奋进,创造了多项科技新突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航天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首架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从苍穹到大江,一项项创新成就不断吸引全球目光,充分彰显中国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新年贺词中称赞“今天的中国,是梦想连接现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本期关键词     
《今日科技》2012,(11):1
十八大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在创业创新的大环境的改变与驱使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最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在从全世界选出的40个主要国家进行的对比与角逐中,中国位列19名,表明我国国家创新的水平同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地缩小,逐步朝着创新型大国的方向迈进。这不得不让人联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之一,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年度监测评价报告.近年来,安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安徽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全国第10位、中部地区第2位,增幅排名全国第5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