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动物,属于哺乳纲长鼻目的象科,目前仅有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它们都是体毛稀疏,体表呈浅灰褐色。而猛犸象却披有浓密的体毛,但它在几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猛犸象、亚洲象和非洲象等所有大象的共同祖先是生活在4700万年前的始祖象。始祖象身长140厘米左右,高60~70厘米。始祖象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水中生活,喜欢在沼泽地里打滚,以植物为食。基于猛犸象披有浓密体毛以及亚洲象和非洲象体表的毛囊数量非常众多的事实,我们有理由假设,始祖象也应该是一种像野猪、水獭和水鹿那样长有能够覆盖住身体的体毛的  相似文献   

2.
珍稀动物 象     
象是生存在我们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全球有两种,即非洲象和亚洲象,属长鼻目动物仅存的两种。  相似文献   

3.
拯救象孤儿     
大象是现今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个亚种,非洲象高达3米多,体重5—6吨;亚洲象也有2米多高,3吨左右重。亚洲象只有雄象长象牙,非洲象无论雌雄都长象牙,象牙长度为2米左右,呈弧形弯曲的角状,不仅是大象掘食的工具,搏斗的利嚣,更是偷猎者眼中的“动物白金”,为了获取这昂贵的“白金”,无数大象被猎杀,无数小象沦为孤儿……  相似文献   

4.
在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陆生动物曾经是中生代(距今一亿七千万年)的蜥脚类恐龙,如我国四川的马门溪龙,身长超过20米。然而今天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却不是恐龙的后裔,而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大型哺乳动物——象。它们具有非常强大而又长的鼻子,因此又称它们为长鼻动物。历史上的长鼻动物与今天的亚洲象、非洲象的相貌并非完全相同。它们从原始有蹄动物分化出来之后,便有形态多种多样的发展支系。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相貌,尤其是脑壳和牙齿结构,沿着各自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1989,(2)
身世篇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地球上生活着两种象——非洲象和亚洲象.这两种象来自不同的近祖,亚洲象的祖先是曾经生活于南亚的一种真象,而非洲象起源于一种古菱齿象.一般认为,生活在五百万年前的脊棱齿象是这两类象的祖先.早在几百万年前,象类曾经是一个极其繁盛的家族.其中有脊棱齿象的祖先——具有丘形结构臼  相似文献   

6.
<正>小犀牛阿角和小象大牙是非洲稀树草原小学里的两个"大"学生,它们不仅仅体形比其他同学大得多,而且作为好友兼劲敌的它们还经常相互比试、胡闹和吹牛皮,总是引出些大麻烦。这不,阿角和大牙又在为某个问题吵起来了。"嘿嘿,我们大象家族可是真正傲视陆地群雄的最大动物,非洲象和亚洲象高居冠亚军位置,第三名什么的在哪儿,我看不到呀。"大牙瞟了瞟旁边的阿角,接着吹牛道,"不光是现在,自哺乳动物称霸地球后,陆上最大动物的名号就成了我们长鼻目的大象家族专属物,恐象、猛犸、乳齿象、铲齿象……个个都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大象     
数百万年前,一种类似猪的动物生存在这个不断进行演变的星球上。它们的生存进化如此地成功,以至它们的后代最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大象。这些庞然大物的家族曾经兴旺发达——地球上一度同时有11种不同的大象在四处漫游。但今天,只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仍在生存。在你的脑海里,大象也许是常见动物,但事实上它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保护。动物王国里的这些巨人离灭绝只有咫尺之遥了。  相似文献   

8.
许培育 《科技知识动漫》2014,(4):F0002-F0002
正亚洲象小档案:种属:哺乳纲长鼻目象科。分布:亚洲象也叫印度象,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目前只有一个种类。习性特征:亚洲象喜欢集体生活,通常由一头年长的母象担当首领,和其他母象和未成年的雄象一起组成象群。象有很强的报复心理,如果有人伤害了它,很多年后它还会记得。说明:亚洲象已经被国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保护它。  相似文献   

9.
大象是当今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挚爱,其保护管理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现存两种大象,亚洲象在历史上曾广布于西亚、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我国的长江流域,但是目前仅以孤立的种群散布在13个亚洲国家,野生种群的变动情况不详。据估计,2003年亚洲象的野生种群数量只有41410~52345头。其中,中国有200~250头。非洲象分布在37个非洲国家,野生种群下降很快,1979年大约有130万头,1989年下降到大约63.2万头,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28.6~58万头,2003年又恢复到40~66万头。威胁亚洲象的因…  相似文献   

10.
亚洲象是最大的陆栖脊椎动物之一,与非洲象比起来,它的野生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要小得多,面临的威胁则大得多,其生存前景令人担忧。亚洲象曾经广布于西亚、南亚、东南亚和我国的长江流域,分布区面积达900万平方千米,目前却仅以孤立的种群散布在南亚、东南亚的12个国家和我国的云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动物园的犀牛馆,你能见到三种犀:印度犀、黑犀和白犀。其中最巨大的是仅次于非洲象、亚洲象,位居陆地动物中第三的白犀,它也是世界上五种犀中的老大。笨重硕大的身体长达3.6—5米,体重2.3—3.6吨。它生有各种犀中最长的角,世界纪录为1.587米。除  相似文献   

12.
张景华 《科技潮》2000,(9):40-41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在北京宣武区下斜街的一处工地上,出土了两块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臼齿化石,经专家认定可能是未经搬运的原地埋藏。果真如此的话,就意味着北京在1万年前曾是个天寒地冻的环境。这一发现在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北京地貌气候变迁方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长鼻子大象是我们大家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巨大的哺乳动物。现代象有2种,即生活在亚洲的亚洲象和生活在非洲的非洲象。令人痛心的是,象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减少,它们很可能是一批正在走向灭绝的  相似文献   

13.
缅甸北部的卡代伊邦有驯养亚洲象役用的传统,历史上还曾将大象用于战争,称为象战,十分骁勇。有个叫克宏的青年家里也养了一头亚洲象,取名刚松,它就是战象的后代。它长得高大而不臃肿,四足强健,威风八面,那对长达一  相似文献   

14.
去北京动物园,人们常在陆地上现存两种最大的动物——大象和犀牛前驻足观赏:大象迈着四方步,颇有绅士风度;犀牛披着铠甲,俨然武士气魄.美中不足的是它们赤身裸体,糙皮尽露,略显寒酸.有没有长毛的象和犀呢?有!这就是猛犸象和披毛犀.可惜它们在1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然而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出土的猛犸象和披毛犀化石上,我们仍可一睹它们高大、威武的丰采.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纲、真兽亚纲、长鼻目、真象科的一种,"猛犸"一词为鞑靼语的音译,意  相似文献   

15.
动物园的象     
我国动物园中饲养展览亚洲象,最早的记录是1908年北京万牲园的一只幼年雌象。它是从德国海京伯动物园购入海运来京的,一直饲养展览在该园的巨型象栏内,由一位姓孙的技术人员管理,其他任何人不能靠近。1938年全园人事改组,动物饲养员全部更换。由于此象的饲养人也被调换,饲料随之变更,此象不适应而死亡。截止到1990年,我国先后有17家动物园或公园,饲养亚洲象共计49只,其来源大部分为国际  相似文献   

16.
丁士风 《小学科技》2013,(12):26-27
现代最大的陆生动物 象,在地球上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它们的祖先生活在寒带,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后来象由寒带向温带、热带转移,皮下脂肪就萎缩退化,在表皮上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皱纹。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保护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地球上,居住着许多的野生动物,它们和人类一起,构筑了多彩的世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已经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就好像这种叫兔狲的动物,它是一种生存在中亚的猫科动物,是猫科兔狲属的唯一物种。居住在海拔4000米的亚洲草原上。它在夜晚活动,捕捉的猎物有啮齿目、鼠兔和鸟类,这种动物目前是国家二级  相似文献   

18.
历经数十年的艰辛和磨难,英国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利用从绵羊身上抽取的乳腺细胞,成功地克隆出另一只一模一样的绵羊,终于使他25年来孜孜以求的克隆研究梦想成真。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象一枚重型炸弹震惊了整个世界。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意思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的方法。它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在于需人工操作。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维尔穆特博士从一只雌性成年绵羊的乳腺  相似文献   

19.
译注:猛犸古象,俗称“毛象”,是科普文章中最常提到的一种古动物。冷冻保藏在西伯利亚极北地区的毛象古尸,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之一,有不少关于它们的报道与传说,成为科学幻想作品中的传奇动物。北极圈的冻土中的毛象古尸,较古的离今约二万年,较近的约一万一千年,是生活于更新世动物最后一次冰期时的遗骸。毛象尸体的保存异常“新鲜”完整,带有毛发(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陈列室有一些毛象的毛发标本,是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赠送的)、皮肤、肌肉、内脏、消化道中的食物残渣、寄生虫等,提供了大量有关动物的形态、食性、行为、生活环境各方面的信息。毛象化石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还在于它们的大象牙。作为装饰品和牙雕制品的原料,人们经常想到的是非洲象与亚洲象的象牙,很少人料想到古代欧洲很多牙雕制品使用的原料是毛象的长牙。据估计过去二百余年中,西伯利亚北部发现的毛象化石个体,约有二万五千余头,提供的象牙原料超过二万余公斤。关于毛象的冻肉曾作为一种珍奇的菜肴的说法,尽管在一些著名的正规教科书中也有所提及,事实上是一种传误, 在与毛象有关的报道中,最有意义和趣味的是关于它们的完整古尸在亚洲北极地区发现时现场情景的报道。特别是关于早期的发现,有关的文字记载不算很少,但可信的却不多。其中最著名和可信的是迪格贝(D.Digby)的一本关于毛象的书中的记述。作者是一个新闻记者兼作家。这篇文章就是从他书中节录翻译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云南南部边缘,有一块十多万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这就是位于西双版纳州和思茅地区的结合部——中国亚洲象唯一栖息繁衍的地方。在这片神秘的小勐养自然保护区和三岔河自然保护区里,生活250~300头野象。从1995年5月至1997年10月,这里共出没野象179次;1998年野象出没平均3.8天一次;1999年10月以来,几乎每天都有野象出没。这里已成为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野象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