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并且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相结合,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联起源于书桃符。《后汉书·礼仪志》说:“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止恶气。”至于在桃符上题对子,则是自西蜀孟昶始。梁章钜《楹联丛话》云:“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长春’一联最古。”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云:“楹联始蜀孟昶‘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十字。”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多有记载,如张唐英《蜀梼杌》说:“蜀还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迁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  相似文献   

2.
湖南永州历史文化悠久而辉煌,对联也极为繁荣。文章赏析了永州涌现的佳联妙对,记述了楹联高手大作,评述了《永州楹联集锦》一书。  相似文献   

3.
春节话春联     
庞嘉裕 《科技潮》2001,(1):76-77
对联,是人们熟知的一种文学形式;俗点儿说,叫作对子,也称联语,由于它分上下两联相对而得名。雅点儿说,因为对联常悬挂在堂屋前部的柱子上面,故又叫作楹联(或楹帖),成为一般对联的通称。就它悬挂、张贴的时机、场台、用意来划分,写春节吉语的叫"春联",贺人新婚或升迁等的叫"喜联",祝人寿辰的叫"寿联",悼人逝世的叫"挽联",平日贴在大门上的叫"门帖"(春联也是门帖的一种)。此外,友朋投赠、园林题署、厅堂点缀以及寺庙祠宇、  相似文献   

4.
联对,也称对联、联语,俗话叫对子。传统对联贴于门楹的,又号楹联或楹帖。它是我国根据汉语音节和方块汉字的特点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联对,以对属的方法,把相等的字数、整齐的音律、对称的词语和句式,用动静变化的手法,巧妙地组织在一起,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念,以论古今,写风光,寓深意,寄讽刺,记故实,抒感悼;用以贺新春佳节,叙喜寿庆事,挽怀念人物,记名胜古迹,书格言警句,组文字游戏,等等。古人以为,联对是谐偶文章的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中药师的谜联某地有一中药师,文思敏捷且富有幽默感。在他的诊所开诊之日,他自撰一副楹联挂在门旁。联曰:九死一生救阿斗;昭君出塞落异乡。横批是:立起沉疴。众人看了均不解其意。其实这是一副中药名字组合的谜联,联中的“九死一生”、“阿斗”、“昭君出塞”、“异乡”各暗射一味中药,横批立起沉疴,暗射汉代一古人名字。请你猜一猜,这副楹联和横批中暗射的是哪四味中药名,哪一位古人名?功能牛奶有保健作用吗?在各种各样的牛奶和奶粉中,出现了“低脂低乳糖”牛奶、富硒牛奶、添加了各种维生素的多营养牛奶、促进睡眠的舒睡奶、有瘦身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在省内外著名风景区昆明西山的华亭寺天王殿楹柱上有这样一副楹联:一水抱城西烟蔼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寺在城西北方,游人到此纵目预见骋怀,在对联的启示下,目遇心取华亭寺自然景观,形成了一种永隽的美的感受,久久萦绕胸怀。真是‘景生联意,联铸景魂,形成了中国林园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独特效果。此联的知名度颇高,为国内楹联界有影响的楹联书籍,如《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中国楹联大辞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中国对联大辞典》等均有收录。在赵浩如先生所撰的《西山匾联碑刻辑注》中。对此联评说道:“华亭寺这副楹联的  相似文献   

7.
南岳衡山楹联广泛运用嵌名的技巧,这些嵌名联以独特的构思,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称嵌入联内的有关部位,使上下联相互对应,以提高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南岳楹联嵌名主要采用整嵌和分嵌的首嵌法,较少采用横嵌和迭嵌法。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对联 ?”对这个本属常识范围的问题 ,还有必要说一下。有的报上发表的“对联”竟有长短不一 ,出句七个字、对句六个字的。我也曾从某些全国性大报上偶尔发现某著名小说家、某著名的老年散文家发表的对联 ,竟是根本不合格律的毫无对称美可言的散句 ;另外 ,还见到过有报刊和联书中 ,将毛泽东七律诗中最后两句“天若有情无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当作对联登出来的 (十年动乱期间把这两句写贴出来作为‘春联’的 ,屡见不鲜 )。在 1 990年某期《写作》杂志有篇文章说到一个有关故事 :某博士生寒假还乡 ,他在众乡邻心目中是文化素养特高的…  相似文献   

9.
对联是我国汉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学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汉民族思维方式、汉语文字个性与文学创作特征长期交融孕育的过程中,受唐代律诗对仗、用韵的催化作用,对联遂正式诞生。对联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概括性、独特性、趣巧性的文体特征。创作对联有三法:集诗文成句、改换诗文成句、拟作新联(严对仗、调平仄、重修辞)。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是第一部联话著作。刘勰《文心雕龙》是对联写作与研究不可忽缺的一部重要著作,庶可称为第一部萌芽状态的"准联话",在中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兰联撷趣     
每一种文化都是绚丽的艺术瑰宝,而当两种艺术形式融合之后,孕育的则是更璀璨的明珠。国兰文化与楹联文化交汇之后形成的兰花对联(简称兰联, 即与兰花有关的对联,最好联中含兰字)就是如此。当兰文化和我国传统的楹联艺术紧密结合后,展现出的是五彩斑斓的全新艺术景象,兰联既是楹联宝库中的一块美玉,更是兰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梁章钜撰写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著作。在创作理论上,梁氏明确地提出了楹联创作的三种方式及从事楹联创作应遵循的四个法则;在批评理论上,梁氏认为楹联批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是“工切”。“工”是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对仗工整;“切”是楹联内容上的要求,即楹联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符合。创作理论与批评理论不是断裂的,而是有机联系,彼此交融。  相似文献   

12.
外交谋略中,最富研趣的恐怕当数“攻心”战略了。“攻心”战略是总体外交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说起“攻心”战略,不能不提及四川的一副名联。最近我因公去了趟四川,有幸游览了驰名遐迩的武候祠。祠前悬有赫赫对联一副,上书:“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四川同志告我,四川有两首最佳楹联,此是其中之一。当年毛泽东主席来此一游时,曾高度评价此联,并几番嘱咐来蜀工作的领导同志务以此联为  相似文献   

13.
当 联 合 国 改 革 成 为 焦 点 时 , 有 一 个人 自 然 就 成 了 焦 点 人 物 。 他 就 是 联 合 国秘 书 长 科 菲·安 南 。他 正 面 临 着 他 自 己 说的 “火 门 ”:“通 过 一 扇 火 之 门 ,我 们 进 入了 第 三 个 千 年 。 今 天 ,在 9.11之 后 ,我 们看 得 更 远 更 清 楚 , 更 加 意 识 到 人 类 是 不可 分 割 的 。 ” 在 联 合 国 的 新 闻 发 布 会 上 ,“是 否 会辞 职 ”这 个 问 题 被 记 者 明 确 提 出 。安 南 的反 应 多 少 有 些 不 耐 烦 :“该 死 ,不 ! ”不 管媒 体 怎 样 看 待 秘 书 长 不 常 见 的 用 词,但毕…  相似文献   

14.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太虚幻境宫门上的这幅对联,从红学问世二百年来,研究者极少。近来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笔者对它有一些认识,本着共同繁荣红学的目的,试将这些认识提出来。一要认识这付对联的含义,首先必须对对联本身的字面意思作一探索。从书内的排列次序看,“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是左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云南客居知府宋湘既是个清官,又是个奇才。他之所以被称为奇才不仅因为政绩突出,且在诗、书、联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他的诗源自生活,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独具风格,大气恢弘;他的对联触景生情,震撼心灵。诗、书、联三者合璧,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云南客居知府宋湘既是个清官,又是个奇才。他之所以被称为奇才不仅因为政绩突出,且在诗、书、联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他的诗源自生活,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独具风格,大气恢弘;他的对联触景生情,震撼心灵。诗、书、联三者合璧,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7.
梁章钜撰写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著作。其成书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特定时代楹联创作的繁荣;二是前代文论的影响,特别是诗话之体的影响;三是亲朋师友的大力帮助;四是梁章钜个人的丰富阅历和他的忧患意识。四者彼此交织,有机统一,成就了这部开创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联书是《宋史》本纪中常用的笔法,它给人们了解事件的具体时间带来不便,对联书进行考察很有必要.高纪春先生的《对《《宋史·高宗纪》补正》一文的正补》提出的观点失之偏颇,对《宋史·高宗纪》的史实的考订、对《补正》作者原意的理解、对本纪联书问题的看法均有未妥,应予辨正.  相似文献   

19.
楹联丛谈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书法揉合的艺术奇葩,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有些对联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十分巧妙新奇,使人读后增添雅兴和情趣,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其乐无穷的品味。同一个字的对联。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庙殿门口有副楹联云:“海水潮  相似文献   

20.
孙髯翁(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滇南布衣)所作昆明大观楼长联,长达一百八十个字,在作为文学作品联语一类中,可推为古今第一长联了。它与“岳阳楼”长联伯仲相媲美,而尤过之。旧集《共和新楹联》中算它最长;即使游戏之作“状元捷对”中,也没有比它长过。在旧社会,却有人认为孙髯翁称才使气,作长联吓唬人。我想任何文学作品,可长则长,可短则短,有时以长篇巨著见称,有时以片语只字惊奇,联语之作也不例外,请不要厚诬孙髯翁,还是研究欣赏长联本身吧。 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革命老前辈都很关心这付长联,解放后,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