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危险源是事故的起因。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误,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过程。体育场馆建筑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对危险源控制要求更高。可以采用技术方法、管理方法和人的行为控制这三种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消除或降低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事故原因分析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为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思路更加清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逻辑推理,抓住事故是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的本质特征,建立了危险源触发链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与控制论相结合,提出了以危险源为控制对象的安全控制论。进一步应用到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得到"安全生产管理三步法",即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控制体系设计和控制体系维护。通过典型建筑施工事故案例分析证实,该方法能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同时也为安全学术界模糊不清的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概念提供新解释。该理论的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安全控制论、安全设计及可靠性问题等,在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把煤矿危险源分为固有型和触发型两类,探讨了两类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理.以百善煤矿为实例,设计开发出了由危险源分级管理、危险源预报、安全责任管理、事故档案管理和安全档案管理等5个子系统组成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预报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煤矿瓦斯爆炸3类危险源系统的S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控制煤矿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危险源,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根据3类危险源理论,分析导致瓦斯爆炸的因素并建立瓦斯爆炸3类危险源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SD)原理和方法,分析瓦斯爆炸3类危险源子系统内部及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瓦斯爆炸危险源系统SD流图,分析瓦斯爆炸3类危险系统结构及影响瓦斯爆炸的关键因素.为综合防治瓦斯爆炸,优化瓦斯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赵明  柯妍 《科技智囊》2006,(12):75-79
大多数人对什么是“流动危险源”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直到下面这个事件发生,人们才感到“流动危险源”并不遥远。事件是惨烈的,代价是惨重的,但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管理是痛定思痛后要充分重视并迅速加强的工作!安全管理不仅需要管理好固定的危险源,还要对“流动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平 《科技信息》2011,(35):I0260-I0260,I0285
危险源控制通过获取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源信息,按照既定的安全目标和危险源控制标准对施工活动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超过可容许危险性标准的危险源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源或其触发因素进行处理,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程度或系统的危险等级,保证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行危险源控制的目的,就在于避免危险源引发安全事故,实现施工安全计划目标,最终实现施工目标。应急管理是指组织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各种资源,应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进行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援能力,致力恢复组织的稳定性和活力,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恢复稳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危险源的识别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的评价基础和核心,危险源存在于人们的一切活动和工作中,它以一定方式存在,对工作活动的人或物、环境,造成事故、事件或财产损失、职业病、环境影响.识别出危险源存在的形态(方式)、危险源传播途径,从而进行评价和确定危险源等级,以便于控制和管理,为此,有必要对危险源的识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导致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危险源.对建筑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控制是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该文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方法)对施工中的脚手架作业进行风险评价,可准确辨识出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从而低成本、高效率的控制施工中的危险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有效的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信息表述方法以提高现场安全评价的可操作性,促进煤矿隐患风险预控与管理,针对煤矿危险源信息庞杂多变且难于辨识与控制的问题,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式和因素空间理论,建立煤矿危险源三维多粒度结构和危险源因素空间,并运用有限覆盖思想构建煤矿危险源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煤矿危险源辨识信息建立动态安全评价体系及指标量化的方法;运用熵权法动态确定指标权值,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描述评价指标量化值对于设定评价目标的接近程度,确定评价等级。结果表明:煤矿危险源多层递阶结构的建立将煤矿生产系统危险因素按不同维度归类表述,方便从不同角度提取生产系统安全要素并量化其安全状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的应用可充分利用现场安全信息,反应生产系统安全状况,促进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瓦斯爆炸3类危险源系统结构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井下存在着瓦斯爆炸3类危险源。在对原有3类危险源划分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瓦斯爆炸3类危险源结构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建立系统要素关系表,进而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通过分解可达矩阵,得到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系统要素解释结构模型的层次结构及其解释。这种方法直观清楚地反映了该系统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验证了3类危险源理论的正确性,对于实践中的瓦斯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瓦斯智能预警系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瓦斯的治理和防范是煤矿安全的重要内容。现行的信息化安全管理手段如监测监控系统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通信协议不规范、监测信息可靠性不高、智能化较低等。本文综述了监测监控系统的现状和不足,对煤矿安全预警系统的框架进行了构建,提出了构建瓦斯智能预警平台的系统思想;从三类危险源角度列出煤矿事故致因模型;提出了煤矿瓦斯预警系统结构和主要模块,并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最后提出系统设计方法及其中的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突出”已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突出”防治成为矿井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敏感指标的确定是矿井综合防突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为了有效预测及防治深部矿井工作面采掘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手段,获得了试验区13 -1煤层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德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煤矿安全科学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要求,提出应当全面深化危险源管理工作,健全危险源管理体系,通过对煤矿井下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控制,建立以危险源预控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事故灾害一直是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的科学、合理与否与安全生产水平息息相关。基于现代激励理论本文研究分析了安全激励机制 ,首次提出并论述了煤矿安全去激励因素 ,这有助于深化对事故防御及安全管理与监察的理解 ,有助于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的现代化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控制煤矿重大事故的前提,是煤矿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分类指导、分级定标"的原则,经事故预测分析,确定了生产矿井的危险性类别和生产单元的危险性等级.采用现有法规和技术规程对瓦斯、火灾、水灾、顶板与冲击地压等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危险性概率指数和风险权系数,并给定了参考值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管理手段和方法难以解决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问题,提出了将期权激励思想运用到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的解决办法,以期有效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生产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我国现在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监控中心和矿井现场CAN监控网络实现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控。在监控中心部分,由组态软件配合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整个监控网络的监测、控制、管理和维护;上位机CAN节点则负责监控中心与现场CAN网络监控节点之间的协议数据转换;分站监控节点主要承担矿井现场的数据采集和断电逻辑控制。  相似文献   

19.
数字矿山综合无线局域网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现代化煤矿生产和安全需求.在分析煤矿现有的监测、监控系统不足和无线电磁波在井下巷道的传播特性基础上,提出了集无线语音通信、无线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环境监测、设备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基于802.11标准的数字矿山综合无线局域网络。该网络具有传统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提供了未来数字化矿山乃至无人作业工作面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汾西矿区各矿井普遍受老窑、小煤矿采空区积水、地表水、冲积层水、含水层水威胁的现状,通过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水害案例阐述了矿区各种水害发生的特点、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及危害程度,结合矿区防治水害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了各种水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水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各种水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和对策,指出只有针对不同的水害类型,坚持防重于治,完善探查手段,建立健全防治水害机构和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和重视工程投入,才能防止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