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典型样地法,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分析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乔木和草本种类丰富,但灌木种类较少.调查区域内乔木共28种,灌木26种,草本91种,分属58科107属,各种类主要以阔叶落叶种为主;2)群落水平结构分布规律不明显,但在垂直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分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草本层结构相对复杂稳定,灌木层结构单一;3)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明显,群落Ⅰ、群落Ⅱ、群落Ⅲ都由3~4个优势种组成,群落Ⅳ乔木层只有1种优势种,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短时间不会改变这种状况;4)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各群落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远小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即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呈正相关.整体来看,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趋势为群落Ⅱ群落Ⅲ群落Ⅰ群落Ⅳ. 相似文献
2.
3.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初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森林是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构成者,获得稳定而优美的森林景观是建设森林公园的关键所在。笔者本着源于自然和高于自然的思想,依据现代林业理论和森林美学理论,并按照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的原则,在重点研究游览区、疗养度假区、野营烧烤区、旅游服务区以及道路两旁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后,提出了各区的规划思路和规划重点,使之体现“回归自然”的森林公园的大主题,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中生活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是一个重要的地下生物宝库.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主要分解者,对环境起着天然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维持能力方面极其重要.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植物-土壤-微生物的有机整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指生命体在遗传、种类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变化.从遗传、分类、生态功能以及系统发育等多方面阐述了当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同时探讨了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植被的破坏可直接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路线踏查的基础上进行典型人工群落样地调查,结果表明:(1)茂名森林公园园内人工林群落共有植物64种34科55属,包括蕨类植物10种7科8属、裸子植物1种1科1属、双子叶植物48种24科41属、单子叶植物5种2科5属。(2)园内人工林灌木层物种组成以桃金娘、九节、银柴、大青、白背叶、鬼灯笼、酸藤果、土密树等为主;草本层植物主要有芒萁、蔓生莠竹、飞机草、弓果黍、乌毛蕨、海金沙、剑叶鳞始蕨、地稔、半边旗、纤毛鸭嘴草等10种。(3)不同人工林群落林下物种在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方面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但均匀度表现不一。(4)3个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表现为Shannon-Wienner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而两者与丰富度指数呈负相关。(5)建议通过人为管治和结合林分改造工作以尽快抑制园内飞机草的生长,并遵循地带性群落演替规律进行阶段性乡土树种的人工补植,从而加快促进生态功能强、发展稳定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形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临沂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龟蒙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样方(共1 600 m2)中,记录到维管植物43种,隶属18科31属。4个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分别为栓皮栎、荆条和鸭跖草。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来看,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H′)、均匀度(E)和优势度(D)基本表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4个样方相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有一定差异。建议重点保护植物优势物种,同时加强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促进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龟蒙顶植物群落发挥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庆市56所高校和54所中学(共计123个校区)校园植物的种类、数量概况等的调查统计,从重庆市校园植物的种类组成及高校和中学校园景观植物种类的差异性2个角度,系统分析了重庆市校园植物的多样性,并提出相应的引种和配置建议.结果表明:①重庆市校园植物的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73科635属1 069种,其中景观植物和乡土植物分别占总种数的76.33%和40.32%;②重庆市高校和中学因校园师生的行为特点、办学规模等方面的差异,在校园景观植物种类上的差异性较大.建议适当加大对校园植物(特别是乡土植物)的引种,丰富校园植物的多样性,注重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多元化搭配,合理配置校园植物,突出区域和校园特色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发现,福建省尤溪枕头山森林公园木樨科植物有5属13种(含栽培变种),各种类开发利用价值大。分析现有资源、利用价值等经济性状可知,华素馨、女贞、小蜡、清香藤、桂花、金森女贞6个种可在保护的基础上先行开发。调查结果为枕头山森林公园木樨科植物资源的科学利用以及公园的下一步规划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基于炉峰山森林公园现有植物景砚的特点及其自然地理条件,依据生态学、景观科学、美学、形态心理学原理及实际视觉效果的评测,研究了风景植物景观设计方式与组成要素.首先将公园植物景观系统进一步细分为玉皇顶山体、公园北部植物景观断带、卧云岭山脊、浅水湾、向秀坪古建区、大松海林区六大景观斑块,以及锦绣坪门景区、园路、观景台三大观赏设施;然后对其进行了植物景观设计,包括树种选择、季相结构、乔灌草配植、与建筑物协调等,也对设计方式、设计意义、设计意愿等方面做了总结;最后讨论了景观组成要素问题,提出了环境、范围、区位、作用的四维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桂宾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3):60-63
根据最新资料从植物的分类单位、地理成分、特有种类、珍稀濒危植物以及群落类型等方面论述了河南省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并从古生态环境和现代生态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了本省植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05-108
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南湾国家森林公园三个景点的旅游干扰地段和未干扰地段的植物组成进行调查,分析了干扰对植物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干扰造成乔、灌、草不同层次的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麻栎的重要值增加,在群落中处于优势种地位;园区植物的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对照高于干扰,表明旅游干扰使园区的植物多样性降低,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旅游活动的开展与园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分析重庆万盛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及组成结构特征,为该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多样性的维护乃至提升提供依据。采用野外实地样线样方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室内资料查阅整理等方法。结果表明:(1)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72科599属1331种。其中,被子植物以140科536属1210种占据优势。(2)维管植物单种和寡种科、属数量组成优势突出,单种科和寡种科占总科数62.79 %,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总属数的92.49 %。(3)生活型组成上,草本植物131科355属617种,木本植物117科258属580种,藤本植物和竹类植物也有分布。(4)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同时也呈现一定温带特征。(5)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19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植物48种。从科属、生活型、分布区类型等角度看,万盛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群组成分散,种子植物兼具温热带特性,植物资源组成结构的稀有性突出。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化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北京市建成区“分散集团式”的布局特点以及新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规划布局结构,采用机械布点法对小区、公园、街道、片林、机关附属绿地五种绿地类型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绿化植物中乡土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8.2%.在各绿地类型中,公园绿地和小区绿地都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但公园绿地的乔木配置以及小区绿地的灌木配置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附属绿地各项指数居中;街道绿地植物多样性偏低,且行道树树种单一;片林多样性指数最低,且分布范围小.从植物分布空间上看,西城的植物多样性要高于其它城区,其次是北城、南城,东城物种丰富度最低;环线的植物空间格局呈现出中心城区与外缘城区植物多样性高,而中间相对较低的局面,其中四环植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可见,北京绿化需进一步增加物种丰富度,街道、片林绿地在这这一问题上尤为突出,同时东城区及四环周边应加强绿化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通过鉴定采集于1993-2019年的951余份标本和文献查询,对吉木萨尔县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区域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结果表明:1) 吉木萨尔县国家森林公园共有苔藓植物43科、89属、230种,包括苔类植物门17科、23属、46种和藓类植物门26科、66属、184种,其中重新确定了曾有文献记载但缺少图文描述的宽齿显孔藓(Lewinskya vladikavkana)和摩拉维采木灵藓(Orthotrichum moravicum)两个种.2) 优势科有8科,含40属133种,占总科数的18.60%和总种数的57.83%;优势属共5属,包含60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26.09%;单种科14个,占总科数的32.56%;单种属46个,占总属的51.69%.3) 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以北温带分布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64.60%.4) 本区苔藓植物植被带可分为山地草原带(1 100 ~ 1 655 m)、 山地森林带(1 655 ~ 2 700 m)、亚高山草原带(2 700 ~ 2 900 m)、高山草原带(2 900 ~ 3 200 m)和高山垫状植被带(3 200 ~ 3 900 m)五条带,其中山地森林带苔藓物种数量最多,共207种,占总种数的90.00%.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大别山区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和推动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金寨县作为大别山区的研究单元,探究欠发达山区县域尺度农民工流向的空间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特征,并从推-拉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机制分析,以期为引导大别山区务工农民的合理流动,促进山区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森林旅游方兴未艾,国有林场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在这一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为科学地制定森林旅游发展战略,以湖北省太子山国有林场为例,利用可行性分析模型(SWOT-AHP)全面分析了该林场的森林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结果表明:太子山国有林场应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OS战略),即紧紧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旅游区位、较高素养的从业人员和良好的对外合作机制等内部优势,牢牢抓住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外部机遇.并据此提出了创新品牌建设、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管理与宣传等发展建议,以期对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有林场综合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内林隙的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隙的线密度为17.08个&;#8226;km-1,扩展林隙所占面积比例为15.42%,冠空隙所占的比例为5.46%.冠空隙的年形成频率为0.287%,林隙形成的返回间隔期为348.4 a左右.林隙的面积普遍偏小,扩展林隙面积在39.3~251.2 m2之间,平均面积为106.32 m2,冠空隙大小变化在11.8~131.9 m2之间,平均面积为37.68 m2.树木枯立、风灾以及对病树的人为择伐是该地区林隙的主要形成方式,木荷、马尾松、栲树和石栎等乔木层常见种类是其主要形成木.在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等不同地形条件下分别以风灾、枯立和择伐为主要方式形成林隙.调查的41个林隙中,每个林隙的形成木平均拥有量仅为1.71株.形成木径级主要分布在20~40 cm范围内,平均基径为28.93 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