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化学理论与化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化学哲学的定义及化学哲学的研究内容 ,并对化学科学理论性问题作了哲学分析 .  相似文献   

2.
吕赫 《科技信息》2008,(34):187-187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为具体学科如化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思维理论和方法。把学科学的发展是辩证的、唯物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娃处渗透着哲学思想。本文通过对化学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分析,结合实例,提出了化学科学研究走向理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29日,由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龚育之与化学哲学和化学史”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定成将龚育之先生研究化学哲学及化学史的历史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代翻译和介绍苏联批判共振论;第二个阶段是1960年代关于燃素说和热素说的历史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哲学素质进行了探索,认为大学生哲学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助于他们掌握化学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化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也是渗透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载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合;而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环境、能源、材料、生命四大前沿领域出发,分析由这些新前沿所折射出的哲学思考,旨在通过哲学思考的进步推进化学前沿知识的演化成熟.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本文针对在医学《基础化学》教学中,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将哲学思维和哲学观念渗透、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加强对大学生科学思维和哲学素质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已有的化学、化学史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指出,我国化学哲学研究中有关化学的定义等6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应当加强化学和科学的人文内容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龚育之(1929年12月26日-2007年6月12日)诞辰78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29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六公主楼联合召开了“龚育之与化学哲学和化学史”学术座谈会。在京的25位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会议。与会学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围绕龚育之在化学哲学和化学史方面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学科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明确化学研究和化学发展中的唯物现。  相似文献   

10.
使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素养,是化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化学学科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在教育教学中要从多角度、多途径,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学科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哲学的繁荣,科学哲学中国化面临历史机遇。科学哲学能不能中国化,从科学哲学的历史演进、科学哲学演进趋势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科学哲学的民族性三个维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余洋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1):124-126
历史哲学是指18至20世纪西方哲学中探讨历史规律或历史过程,研究历史认识方法和性质的各种学说和理论,形成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论述的学说,是马克思毕生两大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唯物的科学的历史哲学,也是一种具有革命精神的思辨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3.
化学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现代教育观念形成的哲学和历史背景出发,阐明化学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方向,介绍了据此制定的化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改革方案及其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把哲学规律和化学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化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教学难点;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纵向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惟一真正的生存哲学 ,进而提出了这一真正的生存哲学何以真正地长期生存 ,旨在告诫哲学工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须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从而发挥其真正生存哲学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曾经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一样,是世界三大体系中一枝独秀鲜花,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了两千多年,并影响了亚洲和欧洲。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前苏联引进中国,并成为统治哲学,使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断了几十年。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又需要哲学世界观的现代化来作指导。因此,重建中国哲学,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使历史地落在了当代中国哲人的肩上。要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既要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哲学,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的积极的、进步的、超越时代的、仍然有活力的部分;摒弃那些封建的、落后的、被历史淘汰的、死亡的部分,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同时,还要借鉴和吸取现代西方哲学的积极有用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7.
从客观上来说,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有效的促成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西学东渐,同时西学东渐还使中国哲学历史发展出现了重大的变革,并且使我国哲学正式开始进入了近代哲学。通过西学东渐的作用,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诞生的,但是却能够利用中国化从而与中国的哲学对接上,并且使中国现代哲学建构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作用充分的发挥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体验哲学产生以来,在语言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拟对体验哲学的语言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语言观做对比,探讨两者之间在语言源起、语言形与意结合和语言的非理性特性与历史生成性特性之间的相异性和相通处.  相似文献   

20.
西方历史哲学的兴起与早期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人之外的思辨的历史哲学,现实的人的发展的历史哲学、无视或漠视普通人的作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当前重新认识唯物史观的科学价值和捍卫历史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