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琦  刘煜  段恩奎  曾国庆  朱正美 《科学通报》1998,43(12):1292-1295
以单克隆抗体AH6[特异结合Le^Y寡糖,Fuc α1-2Galβ1-4(Fucα1-3)GlcNAc-]为工具,采用明胶酶谱法,研究细胞表面的Le^Y寡糖抗原与羊床期间小鼠胚泡和单层子宫上皮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Le^Y寡糖抗原在着床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环节。结果显示,不论子宫上皮细胞表面还是胚胎滋养层细胞表面的  相似文献   

2.
整合素 aVβ3在小鼠胚胎植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素是一类由a , b 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黏附分子, 能够调节细胞间的黏附和细胞通讯. 近期研究表明, 整合素αVβ3在胚胎"植入窗口"期能够参与母胎相互作用, 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标记分子, 同时决定胚胎侵入性. 就此作用机理作了进一步研究. 间接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 (confocal) 结果显示, 整合素αVβ3在小鼠胚泡中明显表达. 妊娠第3天小鼠子宫角注射αVβ3抗血清显著降低妊娠第8天子宫角的着床胚胎数 (P < 0.001). 在共培养体系中, 1∶100 和1∶200稀释度的整合素αVβ3抗血清对小鼠胚泡在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的黏附和扩展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关分析显示, 整合素αVβ3抗血清的这种抑制作用具浓度/稀释度依赖性. 由此可见, 整合素αVβ3是小鼠胚胎植入子宫内膜中的必需因子, 它在"植入窗口"期的小鼠胚泡中明显表达, 能够通过作用于胚泡滋养层在子宫上皮细胞的黏附和扩展途径来调节胚胎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3.
蔡理全  曹宇静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0,45(15):1639-1644
整合素是一类由α , β 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黏附分子, 能够调节细胞间的黏附和细胞通讯. 近期研究表明, 整合素α Vβ 3在胚胎“植入窗口”期能够参与母胎相互作用, 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标记分子, 同时决定胚胎侵入性. 就此作用机理作了进一步研究. 间接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 (confocal) 结果显示, 整合素α Vβ 3在小鼠胚泡中明显表达. 妊娠第3天小鼠子宫角注射α Vβ 3抗血清显著降低妊娠第8天子宫角的着床胚胎数 (P < 0.001). 在共培养体系中, 1∶100 和1∶200稀释度的整合素α Vβ 3抗血清对小鼠胚泡在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的黏附和扩展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关分析显示, 整合素α Vβ 3抗血清的这种抑制作用具浓度/稀释度依赖性. 由此可见, 整合素α Vβ 3是小鼠胚胎植入子宫内膜中的必需因子, 它在“植入窗口”期的小鼠胚泡中明显表达, 能够通过作用于胚泡滋养层在子宫上皮细胞的黏附和扩展途径来调节胚胎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素敏  曹宇静  张键  田永强  郑行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2,47(19):1494-149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性致裂原,在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发现,VEGF对胚胎植入也具有一定作用。但有关VEGF与植入中标记分子MMPs之间的关系,迄今未见报道,因此,研究目的是阐明VEGF在小鼠胚胎植入过程中对MMPs的影响,半定量RT-PCR的结果表明,VEGF抗体可显著抑制小鼠子宫MMP-2和-9mRNA的表达;将小鼠胚泡培养于FN铺碟的培养液中,同时用不同浓度的VEGF抗体孵育胚泡,通过明胶酶谱分析检测发现,0.1和1μg/mL的VEGF抗体能明显降低胚泡分泌的MMP-2和-9水解明胶活性的能力,以上结果提示,VEGF抗体可干扰子宫内膜或胚泡MMP-2和-9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使滋养层细胞向子宫内膜的侵入能力或者子宫内膜接受胚泡的能力降低,影响胚胎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5.
程丽仁 《科学通报》1988,33(14):1099-1099
儿茶酚胺是神经递质中一类主要的物质,其中去甲肾上腺素(NE)在生殖的调节中已证明起着颇为重要的作用。据报道,NE广泛存在于大鼠、兔、豚鼠、羊和人的子宫。最近又报道了胎盘绒毛组织有NE的存在。我们实验室利用体外培养,进一步证明妊娠早期入胎盘绒毛不仅能分泌还能合成NE。本研究为探明胚泡着床过程中是否有NE参与,故利用大鼠子宫局部注射NE及其拮抗剂——α-甲基酪氨酸(α-methyl-dl-p-tyrosine methylester,α-MPT),以观察其对大鼠胚泡着床的效应,为进一步研究胚泡着床机理和控制生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在小鼠胚胎植入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又称Endometase或基质水解素-2)是MMPs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它可在胎盘,子宫以及不同肿瘤细胞系中表达,采用子宫角注射,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胚泡与子宫上皮单层培养,免疫印迹,RT-PCR和RNA印迹等多种体内外实验方法研究并报道了MMP-26在小鼠胚胎中的表达以及MMP-26抗体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研究表明,MMP-26的mRNA与蛋白在小鼠胚泡中均有强烈的表达,此外,体内研究显示,MMP-26抗体能显著抑制小鼠胚胎的着床;在体外培养体系中,MMP-26抗体可显著抑制小鼠胚泡在子宫上皮单层上的黏附与扩展;同时,MMP-26抗体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整合素αV亚基mRNA和蛋白的表达,研究提示,MMP-26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促使小鼠胚泡成功植入。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αVβ3在小鼠胚胎植入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蔡理全  曹宇静 《科学通报》2000,45(15):1639-1644,T001
整合素是一类由α、β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黏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间的黏附和细胞通讯,近期研究表明,整合素αVβ3在胚胎“植入窗口”期能够参与母胚相互作用,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标记分子,同时决定胚胎侵入性。就此作用机理作了进一步研究。间接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confocal)结合显示,整合素αVβ3在不鼠胚泡中明显表达。妊娠第3天小鼠子宫角注射αVβ3抗血清显著降低妊娠第8天子宫角的着床胚胎数(P〈  相似文献   

8.
张晶  王莉  蔡理全  曹宇静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0,45(23):2535-253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目前已知VEGF参与胚胎植入及胚胎的血管发生. 但是仍不清楚VEGF在植入“窗口”期的表达情况和具体功能.实验应用离体和间接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等方法对VEGF在胚胎植入“窗口”的表达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VEGF的分布在体外培养的处于植入“窗口”期的小鼠胚泡及其扩展的滋养层细胞和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VEGF抗体能够显著降低在体小鼠胚胎的着床数;在共培养体系中,VEGF抗体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胚泡在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的黏附率和扩展率, 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实验表明,VEGF是一种在胚胎植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VEGF可能作为植入胚胎及接受性子宫内膜之间的“局部介导者”(local mediator),参与母胎间的信息传递, 促进胚胎植入.  相似文献   

9.
张晶  王莉  蔡理全  曹宇静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0,45(23):2535-2539,T00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目前已知VEGF参与胚胎植入及胚胎的血管发生,但是仍不清楚VEGF在植入窗口期的表达情况和具体功能,实验应用离体和间接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等方法对VEGF在胚胎植入窗口的表达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VEGF的分布在体外培养的处于植入“窗口”期的小鼠胚泡及其扩展的滋养层细胞和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VEGF抗体能够显著降低在体小鼠胚胎的着床数,在共培养体系中,VEGF抗体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胚泡在子宫上皮细胞单层上的黏附率和扩展率,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实验表明,VEGF是一种在胚胎植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VEGF可能作为植入胚胎及接受性子宫内膜之间的“局部介导者”(local mediator),参与母胎间的信息传递,促进胚胎植入。  相似文献   

10.
曹詠清 《科学通报》1984,29(14):897-897
近年来的实验证明,胚泡发育过程中合成某些特殊因子,这些因子对调节子宫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有人推测来自胚泡的分泌物质,可能是作为母体子宫识别孕体的信号,但至今对这些因子确切的生化和生理特性仍不很清楚。为进一步研究这类胚泡因  相似文献   

11.
有报道显示, 一氧化氮(NO)在哺乳动物胚胎植入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为探讨其作用机制, 应用胚胎植入的体外模型, 将常规方法获取的胚泡随机培养在含有不同药物处理的培养液中, 在培养12, 24和36 h后分别观察、统计胚泡黏附及扩展的情况, 同时收集培养液, 用明胶酶谱分析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变化, 用半定量RT-PCR分析各组胚泡中MMP-2 mRNA的变化. 结果表明, 500 μmol/L L-单甲基-精氨酸(L-NMMA)单独处理能显著抑制胚泡的黏附、扩展及MMP-2的分泌; 此抑制不仅可被同时加入的100 μmol/L S-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逆转; 也可被同时加入的20 μmol/L的8-Br-cGMP逆转. 结果提示, NO能促进体外小鼠胚泡的黏附、扩展及MMP-2的分泌, NO的这些作用是通过cGMP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人和恒河猴胎盘基盘分泌tPA和PAI-1部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12):1324-1326
tPA和PAI-1通过定向有限的蛋白水解对某些生殖过程,如卵泡破裂、黄体萎缩、精子发生和胚泡着床发挥重要作用.分娩涉及胎膜的有限破裂和母体子宫与蜕膜的分离.有报道指出,分娩前血中PAI-1和tPA水平达到高峰.胎膜的羊膜上皮细胞和绒毛膜细胞能分泌tPA,而蜕膜层能表达PAI-1(另文报道).为进一步证实tPA和PAI-1协同表达是否在分娩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分娩胎盘和妊娠150d临产前恒河猴的胎盘基盘为材料,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比较研究了tPA和PAI-1在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tPA和PAI-1集中于恒河猴子宫肌蜕膜层与分离蜕膜交界层中.在子宫肌蜕膜组织以及肌层细胞中皆为阴性反应.在蜕膜组织血管周围有明显PAI-1的分布,证实了tPA和PAI-1在母体与胎儿分离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敏  翁建莉  杜鹏 《科学通报》2023,(Z2):3729-3731
<正>哺乳动物中,完整的妊娠过程包括雌雄配子融合形成受精卵、经历多次卵裂、胚胎着床、子宫内膜蜕膜化、胎儿和胎盘发育最后成功生产[1].妊娠初期,胚胎发育至成熟囊胚后发生着床的过程,是胚胎和母体的第一次接触.在着床的同时,母体子宫内膜细胞发生蜕膜化产生子宫内膜蜕膜细胞,与子宫内的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一起组成子宫内膜蜕膜组织.该蜕膜组织为早期胚胎生长的物质交换、能量传递提供场所,同时也为胎盘发育建立基础[2~5].研究表明,异常的子宫内膜蜕膜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痫、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和早产等疾病密切相关[6,7].因此,全面了解妊娠过程中子宫内膜中细胞的组成、分子动态变化和稳态建立对理解此类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IGF-Ⅱ和IGFBP-1在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显示,IGF-Ⅱ和IGFBP-1的表达基本一致,它们都从妊娠第6天开始表达明显增强,到第8天外胎盘椎的表达亦明显增加。在体外胚胎与子宫上皮共培养模型上,研究了IGF-Ⅱ和IGFBP-1对小鼠胚泡在单层子宫上皮细胞上的黏附和扩展,表明IGF-Ⅱ促进了胚泡的黏附和扩展,而IGFBP-1对胚泡的黏附无显著影响,但明显地抑制了胚泡的扩展。用IGF-Ⅱ和IGFBP-1处理胚泡后收集培养液,检测蛋白酶MMP-2和MMP-9的活性,表明IGF-Ⅱ显著地提高了MMP-2和MMP-9的活性,而IGFBP-1对MMP-2和MMP-9的活性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母胎界面上特异表达的IGF-Ⅱ和IGFBP-1可能分别在促进滋养层侵入和蜕膜的抑制作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使滋养层侵入与蜕膜抑制作用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15.
田永强  铁国栋等 《科学通报》2002,47(17):1322-1326,T003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IGF-Ⅱ和IGFBP-1在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显示,IGF-Ⅱ和IGFBP-1的表达基本一致,它们都从妊娠第6天开始表达明显增强,到第8天外胎盘椎的表达亦明显增加。在体外胚胎与子宫上皮共培养模型上,研究了IGF-Ⅱ和IGFBP-1对小鼠胚泡在单层子宫上皮细胞上的黏附和扩展,表明IGF-Ⅱ促进了胚泡的黏附和扩展,而IGGBP-1对胚泡的黏附无显著影响,但明显地抑制了胚泡的扩展。用IGF-Ⅱ和IGFBP-1处理胚泡后收集培养液,检测蛋白酶MMP2-和MMP-9的活性,表明IGF-Ⅱ显著地提高了MMP-2和MMP-9的活性,而IGFBP-1对MMP-2和MMP-9的活性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母胎界面上特异表达的IGF-Ⅱ和IGFBP-1可能分别在促进滋养层侵入和蜕膜的抑制作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使滋养层侵入与蜕膜抑制作用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16.
猪细胞表面Galα1-3Galβ1-4GluNAc-R 结构(称为αGal 表位)是引起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 被称为主要异种抗原, 由α1,3-半乳糖转移酶生成. α1,3-半乳糖苷酶特异性地水解αGal表位末端半乳糖, 可清除这种主要异种抗原; α1,2-岩藻糖转移酶与α1,3-半乳糖转移酶竞争底物的作用也可使Galα1,3-Gal 的生成量降低并阻止α1,3-半乳糖苷酶水解的产物重新生成Galα1,3-Gal, 也具有清除主要异种抗原的作用. 以猪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 联合转导人α1,3-半乳糖苷酶和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 获得的转基因细胞异种抗原清除率达84%, 转基因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正常, 为进一步获得低αGal 抗原的体细胞克隆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晶  赵田夫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5,50(12):1167-117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天然组织型抑制分子TIMPs是调节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有序降解和重塑的重要分子. 胎盘形成(placentation)是妊娠期间的一个重要事件, MMPs/TIMPs系统在调节胎盘中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Ts)的节制性侵入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MMPs/TIMPs家族成员在胎盘中的表达情况及多种因素(物理性因素、激素、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通过影响MMPs/TIMPs系统的平衡对滋养层细胞侵入程度的调节. 最后, 对MMPs/TIMPs系统在治疗某些妊娠性疾病如先兆子痫、胎儿宫内生长抑制和绒毛腺癌等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曹詠清 《科学通报》1991,36(15):1179-1179
哺乳动物胚胎与子宫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着床和维持妊娠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知妊娠信号(signal)具有两方面作用,对母体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并使胚胎和子宫局部引起同步的相互作用。例如着床前羊胚胎合成的信号物质,有延长母体的黄体功能,并使子宫内膜蜕  相似文献   

19.
胚胎植入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彭洪英  张莹  雷丽  曹宇静  段恩奎 《科学通报》2009,54(18):2771-2782
胚胎植入的成功与否是决定胚胎能否进一步发育的门槛. 人类对胚胎植入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已经超过百年, 从早年胚胎植入的解剖学、组织学、超微结构, 到胚胎植入的激素调控认识, 再到最近10多年来的基因功能研究及基因组、蛋白组学的大规模分析, 我们对胚胎植入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已经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同时, 这些知识积累为临床上开展和改进辅助生育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 胚胎植入能否正常发生, 一方面需要早期胚胎发育形成囊胚并获得着床能力, 同时子宫需要协同进入接受状态, 即所谓的植入“窗口期”. 这两个相对独立却又彼此联系的过程涉及母体全身的激素调控以及局部的胚胎与子宫间复杂的信息交流. 本文将围绕子宫和胚泡这二条主线对胚胎植入研究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回顾和阐述, 总结植入过程中已知的重要分子信号通路, 并提出该领域尚存的诸多有趣而重要的问题. 相信有关胚胎植入机理的进一步阐明将为女性不孕不育的治疗以及新型避孕药的开发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胚胎着床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欢  杨增明 《科学通报》2013,(21):1997-2006
胚胎着床是指具有着床能力的胚胎与接受态子宫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胚胎着床是妊娠过程的主要限制步骤,女性不育症中75%是由着床失败引起的.研究着床过程的分子机制对于改善女性生殖能力,以及治疗不育和自发流产等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各种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着床分子机制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将综述近期胚胎着床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并探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