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在襄樊方言中,被动句用“给、叫、让”引出施事,表示被动,记作“给1”;处置句用“给、叫(教)”引出受事,表示处置,记作“给2”。“给1、给2”的结构和语义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由于受事格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襄樊方言带两个受事格的被动句和处置句的句式及其变换式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受事主语句的研究成果,并作一简评.重点讨论了受事主语句的界定及其与被动句的关系,受事主语句的生成与定性、类型、主语的限制以及这种句型的语法地位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早期汉语中“遭”类词在语义和语法特征上存在诸多相似性,“遭”类词作为被动标记的词;12来源也具有普遍语言学的意义。早期汉语中存在一组以“被”为代表的“遭”类被动句,但“被”和其他“遭”类词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导致“被”胜出而成为后世汉语的强势被动表达法。  相似文献   

4.
方言中"把"表处置和表被动的历史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在很多方言中既作给予义动词,又用以构成处置句和被动句,宿松方言的“把”也同时具有这三种用法。“把”表处置来源于“执持”义动词“把”,反映的是唐以来的历史层次;“把”作被动标记由给予动词“把”语法化而来,反映的是元明以来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5.
“被”字句的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的变换张云徽首先,这里所说的“被”字句与被动句不同。我们认为,被动句是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出来的,即主语是受事(或间接受事),谓语说明主语有所遭受的句子,句中有无“被”字并不重要。而“被”字句是从外部形态来确定的句型,即句中有“被”字的句子。考...  相似文献   

6.
“挨”字被动句是广南方言最为常用的标记被动句,极富地方特色。文章在客观调查考证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广南方言“挨”字被动句的结构特点、语用特点及其在类型学上的意义,探讨其被动标记的虚化来源,并比较其与普通话“被字句”的异同。通过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分析,展现“挨”字被动句在广南方言中的使用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被动句是古代汉语语法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依据有无形式标记,古代汉语里的被动句可分为形式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两大类,而形式被动句又分为若干小类。文章通过对古代汉语被动句概念的界定,类型的探析,可以深化我们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们识别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名词作主语和宾语是其主要的语法功能。从语义的角度考察作主语分为四种类型;作宾语分为五种类型。受事主语句在甲骨文中应用普遍,为被动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关系宾语句中,动词和宾语之间添加关系介词“于”是甲骨文在语法形式上走向完善的标志;存在宾语句中的动词“有”与受事宾语句中类似词头的“有”存在着密切联系。此外,作定语、作中心语、作状语、作同位语、作谓语也是甲骨文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四世同堂》和《王朔文集》为基础语料,描写手部动词“放[1]”摆放类的语义角色以及句法类型,以受事在“放[1]”的先后位置为参照,统计并分析其优势句法结构;根据填充类动词的特点,对手部动词“放[2]”填充类的语义角色进行分析与说明,进一步验证了填充类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被动句进行界定,确定了其范围,依据被动句是否有标记词进行了分类,同时依据标志词的语法性质对被动句进行划分,指出被动句首先可分为标志型被动句和无标志被动句,标志型被动句子可分为介标型被动句及动标型被动句两类,无标志被动句又称意念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动词“须”经历了“助动词-副词-连词”的语法化历程。在“须”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从动词“须”到助动词“须”,演变机制主要是扩展,表现为句法结构的复杂化、名词和动词的次类变换;助动词“须”继续语法化的动因是回溯推理以及语义预设。就语义模式而言,“须”是沿着“道义-认识”的路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的“进行”和“加以”都是最典型的形式动词,两者在很多句法环境中可以互换。但是,两个词语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有着不同路径,历时演变的迥异导致了共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差异,尤其体现在两者对宾语和修饰语的限制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完全被动句是指"被自杀"、"被满意"、"被小康"等"被"的这种新用法,重音落在"被"上,表达强烈的被动性和主观色彩。完全被动句有不同于一般被字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其句式义是"表达事件的非常态性",完全被动句是"被"字句的原型用法,在被动句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具体运用上的差异,英语多使用结构被动句,而且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比汉语要广;而汉语多使用以词汇手段表示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其句式丰富多样。并以实例阐述了英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对楚简助动词“用”进行封闭式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之上,运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理论对非典型助动词“用”进行了考察。从助动词“用”的句法结构入手,逐步分析了其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考察了其分布语境,并借鉴西方极性理论和优选理论,探讨了助动词“用”多分布于否定句的允准动因。  相似文献   

16.
比较领有名词移位的两个句式(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动词,分析其动词在语法和语义上的相似性。在语法层面,单及物动词和双及物动词可进入保留宾语的被动句;潜及物动词进入领主属宾句。在语义层面,两个句式的动词都多为拂义动词,且与名词主语关系密切,动词所产生的事件对主语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重点介绍科技日语中被动句的种类,并通过例句分析各种被动句的特点以及翻译技巧。同时,还剖析了科技日语中形态相似的自发句与被动句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汉语比较句的自动识别, 提出一种基于句法语义规则的方法。将比较标记和比较结果做为识别比较句的关键因素, 归纳汉语比较句的类别, 书写比较句识别规则, 同时设计4个模型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 规则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汉语比较句的句法分析和自动识别, 为比较关系的抽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