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秦天像 《科技信息》2013,(1):412-412,438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近几年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已经推广了日常生活中来。本文通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现状分析,从其技术原理入手,将重点放在了风光互补的发电部分,并通过对风光系统的逐步分析,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做了一个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太阳能、风能的互补特性以及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风光互补发电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分析了风力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设计了共直流母线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讨论了该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并利用PSCAD软件建立了风光互补发电的仿真模型,分别在外部环境不变与外部环境(风速、日...  相似文献   

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充分利用了当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是一种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新型能源发电系统.本文结合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地区的实际气象条件,分析在该地区推广使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随着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得到快速的发展。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持续利用等特点。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和高效。风光互补发电因为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互补发电技术的主流。本文简述了互补发电技术体系和互补发电技术,探讨了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朱振宇 《科技资讯》2009,(33):37-37
本文主要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应用目的,分析了移动通信工程建设中使用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的实际作用,并给出了一些完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蓄电池储能的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探讨系统中各个元件的规格设计,以减轻采用单一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的供需失配;并保证系统在连续自治运行的前提下,优化系统运行并准确估算系统元件规格。仿真研究验证了风光互补蓄电池储能离网自治型发电系统规格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基于该系统的输出特性,研究了一种基于分时跟踪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以风速和日照强度的预测值为依据,对风力和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分时跟踪控制,从而保证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最后,建立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8.
风光储互补供电系统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一种新型能源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随着人们对风光储互补发电技术认识的日渐提高和风光储互补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太阳能供电系统因为应用地点受限较小,成为电力线路无法到达地域重要的补充供电系统.全程监控普及和推广更是将太阳能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推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而太阳能及风光互补系统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多烦恼,而有的案例则给人们造成了惨痛的教训.本论述主要对太阳能以及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配置方案以及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希冀对同行们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是目前两种主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由于风能和太阳能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单独的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具有输出不稳定、效率不理想等一系列缺陷.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综合考虑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特性,并充分发挥了风能和太阳能所具有的天然的互补性,与单独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相比有许多优点,是将来微网建设和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主要对风光互补发电的基本结构进行概括,分析了一些基本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和风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利用其发电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清洁干净。本文介绍了一种独立风光互补照明装置,它由太阳能和风能互补供电。装备由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铅酸蓄电池、风光互补控制器和照明设备构成。该装置运行平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异构蜂窝网络中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能效优先的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功率控制算法。该算法将宏基站间的功率控制过程描述为博弈模型,并在效用函数中引入了基于干扰因素的自适应代价函数,得到各基站的最佳响应策略,之后经过多步迭代调节发射功率,使系统收敛至能效最优的纳什均衡状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固定代价函数的功率控制优化算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系统能效有明显的提升,更适用于密集网络。  相似文献   

12.
根据西藏阿里地区各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系统用电需求,研究可能的能源电力供应方案;通过对各方案在满足电力系统需求、运行维护、环境保护及经济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提出"调节水库电站+光伏"互补运行的清洁能源利用模式,并对该地区水光互补系统的构成、发电特性、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利用调节水库电站与光伏双向互补发电特性有利于并网光伏电能消纳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在综合利用的多能源小电力系统中,一般通过低水头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进行调节.低水头水泵水轮机过流特性直接影响其性能和效率,而自身流道参数是影响水泵水轮机过流能力的主要因素.从低水头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的工作特点出发,根据水泵水轮机工作原理推导出过流能力近似计算公式.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水头工况的流量,并与近似计算公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且相对误差较小,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4.
在增量配电改革进一步放开的环境下,增量配电网工程的投资方向不仅是供电服务的基本建设投资,而且是终端服务模式的创新,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综合能源增值服务。为实现综合能源与增量配电网协同优化规划,本文结合增量配电网发展新特点,基于全寿命周期法研究并建立了基于综合能源优化配置的增量配电网工程成本与收益测算数学模型,对具体增量配电网工程进行投资效益测算,并选取综合能源增值服务等关键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合理优化配置多种能源,实现综合能源与增量配电协同规划,能够降低增量配电网运行投资成本。可见所建立投资效益模型可用于指导增量配电网工程投资,有利于多能源协同规划,促进综合能源增值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博弈均衡表明:创业过程中由利益分配所导致的权力斗争是客观和不可避免的,基于对创业项目边际贡献来进行利益分配的激励措施并不能有效的调和关键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但对创业项目的边际贡献却是权力配置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权力配属和利益分配矛盾无法在创业组织内部,单纯依赖边际贡献原则解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创业组织外部资源和力量的介入,利用转移支付或其他科层内部命令控制系统来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储能电站在风光发电情况下保持电力系统稳态的调节原理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虚拟同步发电机三级模型用有源支持控制方式辅助火电机组维持电网频率稳定的主动支撑控制策略。方法 利用储能电池快速响应的特性,建立储能系统,对储能换流器的控制进行改进,在传统的控制架构的基础上改进为在电压中加入虚拟阻抗的外环调节器和基于准PR控制器的电流内环控制,深入分析控制策略的原理和同步发电机的对应关系。结果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越来越高,在储能电站并网参与频率调节的情况下,频率波动的次数变少。结论 控制方法可以给新能源发电系统带来一定的惯性和阻尼,从而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证明了储能电站参与电网调频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为储能电站的分布和储能电池的容量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实际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环控能耗高占比问题,从城轨交通地下站点热湿环境角度探索轨交站点环控运行能效提升策略。本研究通过K-means对地铁公司各车站站内全年日均温湿度数据进行聚类,再对各聚类车站通过时空分布、埋深等物理属性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相同线路、相邻车站温湿度变化曲线存在差异较大;(2)温度聚类二类车站表现为冬冷夏热,舒适度最差,11-12月的西南季风造成温度聚类四车站温度较低;(3)利用室内外温湿度差的标准差分析发现,曲线波动与埋深、方位角等物理特征均表现为强相关。因此不同车站因物理特征差异站点环控系统应差异化运行,也应对不同车站分类设定不同环控能耗定额标准,本研究为地铁车站设计、环控设备选型和运行提供依据,并对城轨交通的深绿运行及低碳城市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大规模光伏出力接入乌江流域与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打捆送出的新要求,基于流域实际蓄能控制方式提出了水光互补模式下梯级水电站分期发电策略,确定了汛初、年末关键时间节点的蓄能合理范围,据此绘制了水光互补梯级蓄能调度图,以指导中长期水光互补调度。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流域梯级水电站实际发电量相比,水光互补梯级蓄能调度图能够提高系统发电量0.7亿~2.1亿kW·h;水光互补梯级蓄能调度图编制过程简单、合理,优化调度结果符合实际,可用于乌江流域中长期水光互补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19.
在飞机着陆系统中,进行询问回答式测距时,每一个飞机的询问信号都可能会成为其他飞机的干扰.在有限的可用功率下,就需要一个可靠和高效的功率控制策略.主要分是否发送功率控制指令两类进行研究,在无通信功率控制方法时,推导了飞机的发射功率方程,分析了此方法的不足.在需要发送功率控制指令的情况下,着重分析了固定步长和基于纳什博弈论的功率控制.并对以上讨论的功率控制方法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比说明了优缺点.基于纳什博弈策略的功率控制算法收敛快,且发射功率较固定步长迭代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说明基于纳什博弈策略的算法减小了发射功率,节约了能耗.能够满足像飞机这样高动态运行体的需求.对功率控制策略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2010年的铁路客运列车时间OD分布,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铁路客运网拓扑性质. 研究表明:铁路车流网的度分布符合指数分布规律,且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性;车站经停列车数呈幂律分布,车流网节点强度呈广延指数分布性质,且节点强度与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幂律关系. 运输组织策略的调整对车流网的拓扑性质具有实质影响. 通过研究车流网的性质有助于形成使路网的服务特性更具鲁棒性的运输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