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凯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77-77,79
就业中的年龄虽然不属于被我国劳动法明文禁止的歧视范围,但是劳动法赋予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就业中社会现实状况与劳动法规定的平等就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用人单位在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立法的缺位,缺少监督,导致了用人单位实际对劳动者实行了不合理的年龄差别以及教育文化条件区别对待,应聘者的法律意识、权利保护意识的缺失,都严重限制、剥夺并影响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是劳动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也是劳动法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劳动法上的所谓劳动,乃是劳动力所有者在与资本所有者订立用工契约让渡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前提下,按照契约约定或用工者及其代理人的管理指令所从事的具有人身隶属属性和协作分工性质的相关工作或活动,它具有劳动内容的约定性、劳动活动的内部分工性、劳动成果的分配性和劳动保护的强制性等法律特征。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平等就业权等权利.我国立法应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精神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就业法定为各级政府的重大责任;坚持就业平等,反对就业歧视;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为供求双方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务。其主要内容,一是明确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诸如劳动者自主择业,企业自主用人,政府促进就业等等;二是把经多年实践证明对扩大就业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就业政策,用立法形式肯定下来。《就业促进法》制定的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保护劳动者职业稳定权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美国较为系统的劳动立法、强大的工会组织、完善的就业政策以及健全的劳动权益维护机制对雇员职业稳定权的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此为借鉴,保护我国劳动者职业稳定权应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积极构建劳资协商平台,完善内部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严重,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用法律来规制就业中的歧视问题是消除就业歧视的最佳选择。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户籍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等几种就业歧视的类型及形成原因,介绍了国内外的立法实践,以便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合格劳动者,另一方面大量劳动者就业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生产中大量应用,知识经济勃然兴起,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一个合格劳动者应具备咋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和劳动者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问题。从劳动力市场对当代合格劳动者素质的现实要求中探索,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炳展  张学立 《科技资讯》2009,(36):210-210
我国通过立法建立了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的深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业促进法》是我国就业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其中,对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护分别从“总一分”两个角度进行了规定。但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又有一定特殊性,为了加强对该项权利的保护,必须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法》中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的阅读,资料的查找,对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失业者的求职渠道进行研究,从中发现规律,即劳动者的就业渠道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并致力于提供一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失业者求职渠道以及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监管的政策来解决劳动者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劳动关系发展有助于活跃劳动力市场和促进就业,但是作为新型用工形式,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也威胁到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歧视现象,已经违反了平等就业的基本原则,严重影响了公民的基本劳动权利的实现.阐述了现阶段我国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就业歧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减少制度性的限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设立专门处理就业歧视机构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物质性人格权是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确立物质性人格权有助于加强劳动者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的法律保护.由于立法、执法的不足以及劳资双方力量的不平等,目前我国劳动者物质性人格权受侵害的现象相当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劳动者物质性人格权的立法和执法工作,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和维权能力,同时建立劳动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正遭受就业歧视的严重侵害。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缺失和不完善是公认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建立反就业歧视争议仲裁和诉讼制度、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执行等方面加强反就业歧视工作,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然而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都是一些中低端产品,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其竞争力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之上,与此对应的是中国普通劳动者权益福利的丧失。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因此,提高普通劳动者权益不能只靠单纯的行政措施,而要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建立层次合理的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依靠市场的力量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福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而且还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及其承受能力,为我们积极开展劳动保障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向劳动力市场体制全面过渡的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但劳动者很难从现有的法律中获得救济。本文主要是对就业歧视与宪法平等权的研究,首先,初步了解就业歧视的概述,以及我国目前就业歧视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宪法平等的保护制度。主要包括现有法律对平等权的规定、平等权在宪法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就业平等权宪法保护的必要性。最后,完善我国宪法平等制度。主要是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完善宪法的平等保护制度,提倡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且建议制定专门的就业歧视法律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解决我国劳动就业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创造就业环境和岗位;大力扶持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加大对促进就业资金的投入;有效实施对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培训;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形式;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通过立法实现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将该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新制定的《劳动合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劳务派遣的存在,劳务派遣丰富了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形式,推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就业岗位的缓慢增长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的跳跃式增长使得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等原因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大学生要适应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必须尽快实现从天然的人才观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转变并要积极参与高质量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孟会涛 《科技信息》2007,(16):13-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命题。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和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项基础性工作。然而,我国目前社会中劳动就业的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它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本文在对我国目前在就业中被歧视的对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就业公平实现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