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耕 《大自然》2012,(4):40-42
“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2012年初,一批麋鹿被输出到千山国家鹿类辽阳马家庄呈龙鹿业基地(下面简称千山基地),成为再现“千山麋鹿群”意境的希望之种。这一工作的完成标志着一个新的麋鹿迁地种群的建立及辽河平原麋鹿种群恢复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麋鹿还乡     
中国特有珍稀动物麋鹿(俗称“四不象”)从英国重返家园,放养在北京的南郊,麋鹿的故乡——南海子皇家猎苑旧址。这批麋鹿是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TheMarquess of Tavistock)赠送给中国的。在伦敦附近贝德福德郡的乌邦寺大约一千英亩水清草碧的园林中,现在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相似文献   

3.
归客的生活八月的北京.座落在南郊的南海子麋鹿苑草木繁茂、水鸟云集,湖光树色相辉映.这块旧日麋鹿游息的地方已准备好接待归客. 八月二十四日,20头年轻的麋鹿回到了它们祖先的故居.这群出生在异国的归  相似文献   

4.
夏勇 《大自然》2012,(2):43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面简称:大丰麋鹿)是国际重要湿地,地处亚洲东方、太平洋西岸美丽的黄海滩涂。在这广袤无垠的湿地上生活着近1500多种野生动植物,麋鹿家族就生活在这片物种丰富、气候适宜的土地上。1986年从英国回归的39头麋鹿已增长到现在的1618头。目前,这里是全球面积最大、麋鹿种群数量最多并建立了最大麋鹿基因库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地电磁粒子群反演算法存在的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和消息传递接口提出一种新的大地电磁并行反演算法.在曙光4000L大型机平台上,利用该并行反演算法进行一维大地电磁层状介质反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的并行反演算法能有效解决大地电磁粒子群反演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2020,(3)
正2019年11月,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精心挑选了40只麋鹿运到辽宁省辽阳市,计划让它们与2012年在此建立的试验群合并,并在时机成熟后于千山辽河流域进行放养试验,希望能重建历史上的千山麋鹿群。迁地保护,又叫易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或濒危动物繁殖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分。麋鹿是我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于1900年前后在中国消失。从1985年开始,通过再引入,我国先后在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和河南原阳等地实施了麋鹿人工繁育、散养和野外放归计划,并已形成可野外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7.
寒假里,我们参加了“生态、生活、环保”冬令营。北京市东城教研中心拟出16条考察题。我们对“麋鹿苑保护区有污染吗?”这个题目产生兴趣,也产生了疑问。麋鹿苑是麋鹿实验中心,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它的周围难道会有污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冬令营营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来到麋鹿苑,远远望去,在黄色的草地上一群麋鹿静静地位立着。蓝天白云和那褐色的鹿群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没有污染呀!你看白唇鹿多雄壮呀!普氏野马真是够野的,用尥蹶子来欢迎我们;鸸鹋高傲而儒雅地向我款款走来,饲养员把它们喂得多健康呀!冬天还不愿意离开北京的绿头鸭,不怕寒冷地在没有结冰的水面上  相似文献   

8.
发情期野生与圈养麋鹿群主行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麋鹿发情期,以大丰麋鹿群主为对象,选择最具代表性的5种行为及群主吼叫行为为研究内容,探讨大丰野生麋鹿与圈养麋鹿习性差异.结果显示:行为发生频次在时间段上分布差异显著;两种群主吼叫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持续时间为9.495s±6.070s;但在06:00~08:00,08:00~10:00,10:00~12:00和12:00~14:00吼叫持续时间出现显著差异;在行为发生方面,休息、追雌和奔跑,吼叫持续时间差异显著,而走动和驱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大丰野生麋鹿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行为习性有别于圈养麋鹿,正在逐步恢复野生麋鹿的本性.  相似文献   

9.
真假麋鹿辨     
最近新华社报道了,有关我国不久将从英国乌邦寺引进回一群麋鹿,放养到原清代皇家猎苑的南苑海子里的消息.这条新闻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不少报纸还配合发表了若干介绍关于麋鹿的文章.十二月五日《北京晚报》所载知识小品《我国麋鹿并未消失》一文,却把麋鹿与驼鹿、驯鹿混为一谈了,有必要加以分辨清楚.  相似文献   

10.
麋鹿     
郭耕 《科学世界》2007,(6):27-27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又名“戴维鹿”或者“大卫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在分类上为单独的一个属——麋鹿属。该属共有5种,已灭绝4种:双叉麋鹿、晋南麋鹿、蓝田麋鹿和台湾麋鹿,现仅存达氏麋鹿,即大卫鹿。  相似文献   

11.
郑炜 《少儿科技》2011,(8):14-15
四月风,红了花朵绿了柳,斑比现在上托儿所啦!所谓托儿所,就是一群刚出生的小麇鹿聚在一处隐蔽的地方卧倒休息。由一位年轻的麇鹿阿姨照看着。这样,各位麋鹿妈妈就可以放心地到开阔的草地享受嫩草大餐。  相似文献   

12.
郭耕 《科技潮》2001,(8):4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京南10公里处,有一座在清代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故地建立的小型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它以研究、繁育在中国曾一度灭绝、后又重返故里的我国特有动物麋鹿及其生态而蜚声中外.为使这一命运多舛、失而复得的物种能在麋鹿苑安顿下来,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从资金、科研上给以保障,而且设有"麋鹿苑派出所",全年驻有公安干警.忠于职守的干警日复一日地环绕千亩麋鹿苑巡逻,使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麇鹿从未有过任何被偷被猎的闪失.  相似文献   

13.
麋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麋鹿属。该属仅有麋鹿一个种,因此在生物学上有其特殊意义。“四不像”这个俗名很好地说明了它的外部特征,即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脸似马非马。麋鹿角的眉枝和分枝是向后的,而多数鹿的角分枝是向前的。许多种鹿的蹄很窄小,麋鹿的蹄却很宽大、分瓣明显而像牛蹄。鹿的尾巴短小,而麋鹿的尾很长,末端还有长长的毛组成的突起,很像驴的尾巴。麋鹿的脸长,与头的比例比其它的鹿都长,近似马脸的比例。麋鹿生活在湿地环境,亲水喜水戏水。夏天,麋鹿在水中纳凉,以防止蚊虫叮咬;冬…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半散养及圈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的栖息环境,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3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种群作了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生物环境因素对于麋鹿的栖息环境影响最大,其中地表植被丰富度和麋鹿自然取食的物种多样性是最重要的2项评价指标.13个麋鹿种群中,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优秀级,半散养式管理的麋鹿种群栖息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圈养管理的麋鹿种群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5.
湖北石首麋鹿粪便DNA的提取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损伤取样方法,从湖北石首麋鹿的粪便样品中提取得到其线粒体基因组Cyt 6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麋鹿是遗传多样性高度特化的物种;在分歧时间上,麋鹿属较鹿属更晚从鹿亚科中分化独立出来,与鹿属中的坡鹿有着较近的进化关系.此外.还对有关麋鹿归属的古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出现矛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通过对我国多地点不同年代地层中麋鹿化石或亚化石进行古DNA研究,可弥补现有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由于奠基者效应带来的取样误差,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乌邦寺的麋鹿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贝福特郡乌邦寺大约1000英亩的园林中,居住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这个种据认为已从野外绝迹达1500年之久。直到1865年,西方科学界尚不知道有这种鹿。这是由法国遣使会的教士阿尔曼·大  相似文献   

17.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的特产动物。北京南海子地区早在元代就放养着大量麋鹿,但在1900年由于战乱和洪水而灭绝。1985 年在国家环保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有38头麋鹿重新回到南海子。在工作人员的精心饲养下,从最初的38头繁殖到现在的400多头,其中一部分已被送往全国14个省区。北京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方,麋鹿生活在这里应该过得舒适而安全。但是,我最近听说麋鹿苑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活泼可爱的小麋鹿突然死亡,糜鹿苑的围墙也先后几次倒塌,为此,我多次到麋鹿苑进行实地调查。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在苑内我看到成群的糜鹿在人工湖里嬉戏游水,几只小鹿在岸边追逐野鸭。占地近千亩的麋鹿苑内,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植被。但是,苑外的情况让我吃惊,除了苑西是庄稼地之外,北面、东北、东面、东南,近3/4的地方被砂坑和垃圾包围,简直不堪入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湿地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6年开始,在南黄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开始,麋鹿产仔期间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通过种群动态监测并编制麋鹿生命表;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鹿进行称重,分析鹿个体的身体发育程度;观察麋鹿行为,并予以统计分类.研究表明:麋鹿已有了良好的繁殖能力,生命周期、野生行为、生理发育、繁殖周期表达等都较引进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已完全适应了南黄海湿地生态环境.说明野生麋鹿种群恢复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人类活动干扰仍是影响麋鹿种群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林源 《大自然》2010,(2):38-41
麇鹿是中国特产的鹿科动物,从元朝开始,麋鹿就因专供皇帝狩猎之用而被放养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中。19世纪末的战争与自然灾害.使野生麋鹿彻底在中国消失了。一百多年前,中国最后一批圈养麋鹿种群在北京南海子灭绝,仅有被西方列强运到欧洲的部分麋鹿保存下来。为了在中国重新建立麋鹿种群,1985年,我国在麋鹿的最后灭绝地南海子原皇家猎苑的中心区域建立了麋鹿苑。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1日迁徙湖北的34头糜鹿,已适应南方生活环境。至此,绝迹百余年后,首批麋鹿从北京南海子迁徙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从而结束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园林生活,回归大自然。麋鹿原产我国华东、华中沼泽地带。其毛色淡褐,雄性有角,因角像鹿、尾似驴,蹄如牛、颈像骆驼而俗称“四不像”,神话传说是姜子牙的座骑。它本是我国先民的狩猎对象,后来野生麋鹿逐渐消失,只有少数豢养于苑囿中。我国最后一群糜鹿清末存于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上世纪,有少量麋鹿被外国人运往欧洲各地。以后由于战乱和洪水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