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2.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苏联外交部作过多次报告,谈苏联对外政策和苏联外交的改革。今年7月,他又在苏联外交部的科学—实践会议上作报告,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精神以及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对苏联对外政策和苏联外交的反思,就这一领域中的一系列原则问题提出了批评性的意见。下面是这篇报告的摘译。标题和插题都是本刊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是盟友的美苏很快演变成了对手。苏联虽然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它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了,领土扩大了,特别是它进军东欧,在战争结束后仍驻扎在大部分东欧国家,这对美国的全球争霸计划是极大的威胁。这时,杜鲁门政府内有关对苏联要采取强硬政策的叫嚷甚嚣尘上。与美国国内当时的这种思想相呼应,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乔治·凯南首次提出了遏制理论。从杜鲁门开始,“遏制”作为美国的安全战略指导了战后几十年的美国对外关系。40多年后的今天,当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政策引起人们注意时,曾被称为“遏制之父”的凯南又为美国朝野人士记起。  相似文献   

4.
以《苏联对外政策和苏东国家剧变》为议题的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5月6日至10日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铁道师院钟元凯副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向远道而来的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5.
一英国政府最近采取了放宽“禁运”的措施。这些措施,并不是最后摆脱美国“禁运”政策的最徹底的步骤。为了进一步维护独立和国家利益,还有待于英国政府的继续努力。然而,英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目前来说,毕竟是值得欢迎的。“禁运”政策是美国从事“冷战”的产物。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政府就开始实行了“禁运”政策。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出口管制法”,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以此来限制对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美国侵略朝鲜战争爆发后,就宣布对中国也同样适用这个办法。1951年,随着美国政府操纵联合国大会通  相似文献   

6.
苏联历史学家维克托·伊万諾维奇·波波夫的“苏联对外政策——各国人民和平友好的政策”一书,以朴素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苏联的和平对外政策,扼要地介绍了苏维埃国家在极其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成功地运用了和平外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成长和壮大取得比较有利的条件,避免和减少了战争对人类的浩劫,并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的胜利。作者首先指出了工农国家对外政策的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和掠夺的对外政策相反,社会主义国家既不需要殖民地,也不需要市埸和战争,它所需  相似文献   

7.
一苏联和平外交之史的发展和平外交在苏联看来,是抵抗国外侵略的一种精神上的国防,也是鼓起国际反战运动最有力的号角。虽然在苏联外交史上,对外政策经过了许多次的变迁,可是“为和平而奋斗”这一外交路线是和苏联政权的历史一样长久的。大家都知道,俄国人民对於和平的要求,是俄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这种和平要求立刻由对内的革命口号发展成为对外的一般政策,新政府不管协约国的  相似文献   

8.
我的看法有所不同。我觉得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是很大的。所谓新政治思维变化首先或主要表现在政策思想上,即苏联人所说的“新政治思维”上。从苏联领导人以及他们的一些专家、学者的论述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两极”思想有所变化。过去突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体系“对抗的一面”,现在则着重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和“相互依赖性”。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合法利益”,应努力寻求各国彼此“利益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动荡对近在咫尺的欧共体造成了一种威胁,欧共体迫切需要增强自身应什危机的能力,也需要在世界格局变动中占据重要一席。它在制定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程序上迈出了一步,在“最终走向共同的防务政策”方面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0.
国际形势在变化,外交政策也应做及时调整。只要把握好时机,采取恰如其分的行动,就能取得出人预料的效果。七八十年代之交,东欧国家对苏联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莫斯科的“指挥棒”已开始失灵。新局势的出现,为我调整东欧政策提供了条件。我于1982年9月到苏联东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特别是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概念。他在阐述苏联对外政策时明确提出,要“采取新的态度、新的方法和新的形式”。据苏联领导人说,这是他们“饱经痛苦”和进行“严肃而大胆的思考”后提出来的。人们还注意到,去年12月以来,苏联报刊对勃列日涅夫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公开的或不指名的批评。看来是苏联尝够了勃列日涅夫在外交上留下的苦果,正对勃列日涅夫外交进行反思。那么,勃列日涅夫外交的情况究竟如何呢?世界知识出版社最近正巧出版了《苏联外交六十五年纪事: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一书,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据此作出回答。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人员编著的这本书,以多达65万字的篇幅收录了勃  相似文献   

12.
苏联正在为发动争霸欧洲的战争从各方面作准备,其中颇为重要的一项,是搞“车同轨”。据报道,去年底,从苏联弗拉基米尔一沃林斯基到波兰卡托维兹的苏式宽轨铁路竣工了。它是苏联通往东欧最长的一条宽轨铁路。这是继苏联一保加利亚海上轮渡之后,苏联在东欧完成的又一项大型交通运输工程。这是苏联争霸欧洲的战略性措施之一。苏波宽轨铁路全长四百多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的西欧     
对于美苏关系的变化,西欧最敏感。在美苏军控谈判进程中,西欧与东欧更为缓和,苏联更多地拉西欧;美欧在防务上的不一致明显暴露,西欧联合自强、独立自主的趋势增强。但联美拉苏仍是西欧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东欧诸国多属外向型经济国家,资金、原料和市场的对外依赖性很大。以往在经互会内,彼此进行易货贸易,经济上互补,弥补了各自的不足。1991年6月经互会解散,一夜之间东欧国家的对外经济一下子失去了40-80%的传统市场,加之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急剧转轨的冲击和国际局势的影响(海湾战争、苏联解体、西方经济衰退、南斯拉夫内战等),使东欧诸国的对外经济活动陷入空前的困境,滑入40年来的低谷。  相似文献   

15.
苏联对过去进行了反思,开始承认了错误,承担了历史责任,相对调整了对东欧国家的政策,使苏联和东欧的关系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6.
美苏之间     
消息传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逝世了。他的逝世对苏联对外政策和今后的苏美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国际舆论正在做种种估计,意见未尽一致,但一般看法是,近期内不致有重大变化。苏联新领导人也已公开表示,他们将始终不渝地执行勃列日涅夫领导下制定的内外政策方针。勃列日涅夫逝世前不久,10月27日,他在苏联陆海军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一篇涉及苏联对外政策特别是涉及美苏关系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注意。回顾和研究一下勃列日涅夫主席前不久的这篇重要讲话,对于分析苏联的对外政策和苏美关系的动态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很多遗产,其中很重要的一份就是造就了东欧。有学者认为:东欧虽然带有历史的延续性,但也是“冷战”的产物。其实,从时间上看,“冷战”正式开始于1947年,而东欧的出生证早在1944年10月就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莫斯科以“巴尔干百分比”的形式签发了。由此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东欧国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什么关系?东欧不在欧洲的东边由于没有从地理和地缘政治上加以区分,长期以来,东欧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实,地理上对东欧的确定侧重于自然环境,其范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欧洲的东…  相似文献   

18.
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内局势的剧烈变化和对外政策的急速调整,引起了第三世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的共同反应是惊愕、突然,既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迷惑不解,又为这种变化的影响感到不安。不少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公开发表谈话,阐述自己的看法。非统组织和海湾合作委员会还成立专门机构,研究东欧剧变的影响和应当采取的对策。“不是我们的模式”非洲国家几十年来一直艰苦地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它们普遍认为非洲的情况与东欧不同,东欧的变化不能动摇它们走自己道路的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超级大国,其在20世纪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前苏联剧变原因的认识,既不能托词于历史问题的遗留,更不能把它看成社会主义改革的结果,必须充分认识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变“改革”为“改向”在苏联剧变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在苏联解体与社会制度更迭的历史进程中,与苏联普通民众相比,“政治精英”们的政治取向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进程,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建设、民族政策完善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一贯的和平政策在检讨一年来苏联的对外关系之先,我们对于苏联外交的基本政策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才不会被歪曲的宣传家弄得恍惚迷离。苏联的外交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来简要叙述:在一九一七至一九二○年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最后一年,由于了国内的白卫军和克服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武力干涉,苏联即开始采取和平外交政策,先后和爱沙尼亚、立宛、拉脱亚及芬兰订立了和平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