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中医理论能否变革;中医中药理论在现代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探讨;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认识中医理论的结构与历史;从文化角度谈中医的振兴;中医需要反思系统;韩医学精神科领域新活动;韩国医疗分类R&D现状与新动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针灸器具的沿革与发展历史,理解其演变的成因,思考其对针灸技法发展、理论建构、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影响。首先对针灸器具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这一范畴的根据;汇总了古今针具、灸具的分别使用情况、创新的节点、现代的境况等,建构了新的论述逻辑;探索了针灸器具的演变趋势与人们的主动选择,挖掘了促成这种沿革的客观动因,反思了针灸器具的变化对“针灸学”本身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思考了中医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中的抉择与姿态。  相似文献   

3.
本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全息理论,分形学说,混沌理论,泛系理论等60、70年代兴趣的系统科学理论,设定为后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并认为后现代系统科学相对于现代系统科学,前系统科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如下方法论演变趋势;从二元论到不二论,从实在论到超元论,从形而上学到辩证论,章分析简要论述了上述三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刺调整功能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学是中国医药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向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为什么小小的银针扎在穴位上,即可对机体的功能产生全身性的调整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相对的动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呢?十多年来,我们研究所在中西医相结合,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采用了生理、生化、解剖、组化、免疫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针刺镇痛、抗休克、针刺治疗心血管疾患及疟疾等方面入手对针刺治病过程中的调整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揭示了一些基本规律,现将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面临世纪之交,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其关健点仍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取向问题。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东进,一些国医界开明人士率先接受西方医学的解剖学观念和实验分析方法,试图用以解释中医中药、针灸经络的原理。50年代以来,为发掘传统医学宝库,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热潮。在此期间,不少生物医学界有识之士为中医针灸临床技术的现代化做出了可贵的贡献。然而,勿庸讳言,作为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天人相应、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等学说,在“中西医结合”的大潮中,不断经受着西方生物医学解剖刀、…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唐朝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很有见地的历史理论家。柳宗元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对他的研究,多注重于文学、哲学领域,而柳宗元在史学上的成就,至今还少有系统的论述。实际上,柳宗元的历史学说还是比较丰富的,它分为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纂理论两部分。本文试对其历史学说成就作初步的分析。一、柳宗元的历史发展学说柳宗元的历史发展学说主要有四部分内容:(一)关于天人的理论柳宗元否定了天有意志论,基本上还大以自然面貌。他认为“被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西汉时期被誉为“世界热气球思想肇始”的艾火令鸡飞“实验的思想渊源及其学术背景,指出这一实验的设计是中国代传统思想中阴阳五行和气论思想这一古代科学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产物,此外,它是当时社会盛行的”天人相应“、”物类相应“、”同气相动“思想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态学研究的细胞核DNA 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兴 《科学观察》2007,2(6):38-39
分子生态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整合性研究领域。从研究的角度概括而言,分子生态学是综合运用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的理论、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系统发生学和数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学、古气候学等)去研究生物群体中分子水平遗传变异和谱系的分布格  相似文献   

9.
李致重 《科技潮》1999,(10):86-86
80年代以来,我国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首先把"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写入国家宪法。后来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主张"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医是最成熟的传统医学在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中医是其中理论最完整,实践内容最丰富、最有效的医学。第一,中医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孕育下,形成了自己的阴阳五行学说,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以证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为核心,包括诊法、治则以及方剂、药物理论在内的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大地神、土地神,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叙事理论在多元化的语境之下形成言语研究模式,强调在多种社会关系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形成了多样性,不能准确定义的叙事理论;而传统的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更多地是寻找一种具有概括普遍性特征的理论,是一种语言模式的研究。叙事理论发展到后现代所产生的问题,所提出的对传统叙事学的质疑,追根溯源可以回归到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和言语问题的本身。  相似文献   

11.
 针灸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针灸走向国际也给针灸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概述了针灸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并阐述了针灸国际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针灸的优势病种,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分析表明:目前关于针灸疾病谱有效能针灸等级病谱及循证针灸等级病谱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优势病种范围。按照循证针灸等级病谱原则,检索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上的针灸治疗病症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整理得出68种针灸的优势病种。根据这个结果及针灸效应机制的特点,预测了针灸的优势病种的发展趋势。除所治疗病症的疗效优势外,针灸在诊断、操作、安全、经济上也具有优势,是其他的医学门类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例举了针灸医治运动性损伤的理论根据,和笔者以针灸为主治疗60例不同部位的运动性损伤的方法。同时,本文还就60例病案医治方法提出了它们治疗时的共性、及不同病症所采用不同选穴、配穴和针法的辨证施治。并且指出了治疗时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论证了用针灸方法治疗某些运动性损伤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医传统医疗方法结合现代物理治疗方法,对梅花针加艾灸、手法结合理疗,综合治疗踝关节扭伤50例进行报道,以期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灸、按摩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0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为“冻结肩”、“五十肩”。本组对108例本病针灸、按摩治疗,痊愈85例(占78.6%)、显效13例(占11%)、有效6例(占4.6%),总有效率96%。本文结果提示针灸、按摩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以临床灸疗热敏现象为切入点,通过探索灸疗热敏现象的出现规律,溯源腧穴原始定义,提出腧穴敏化论,创新热敏灸新技术,循证评价疗效,进行基础研究,构建热敏灸理论新体系,展示了热敏灸开辟人体机能体表热敏调控的新天地。分析表明,提高临床疗效是针灸临床工作者永恒的科研主题,坚持继承和创新是保持、发扬针灸特色与优势的主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构建了穴位网的实证系统,并且对其统计性质——度分布、点强度分布、项目度分布、项目尺度分布等进行研究,从中得知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在针灸处方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穴位网快速划分群落的研究,发现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穴位网可划分为3个群落,而且群落结构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各区域中经脉间彼此合作,针灸处方满足就近取穴的原则,这就为从整体上把握穴位针灸治疗疾病的特征、探寻新的针灸处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为针灸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从穴位特异性、针灸治疗不同疾病及针刺的基本因素3方面论述了针灸的影像学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针灸脑功能成像研究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对针灸影像学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整合发展态势愈加明确,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引领医学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学的先导学科,针灸器具和技术的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中医针灸现代化的关键。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研发看整合针灸医学的发展趋势,“古术新知”的核心就是用现代科技知识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募集17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进行一周的高强度集训.期间,对照组每天运动后进行20 min的推拿按摩,热敏灸组每天运动后在双侧足三里处实施20 min的热敏灸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受试者集训前、末次训练后2 h与末次训练后3 d肘正中静脉血IFN-γ、IL-4、IL-12、IL-10、IL-12p40的含量;在热敏灸足三里治疗过程中,采集受试者红外热成像图形,分析热敏灸对穴位周围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热敏灸疗法可通过温热刺激和红外辐射等方式刺激穴位,提高IFN-γ/IL-4比值,调节IL-12及其抑制剂IL-10与IL-12p40的分泌,促进Th1细胞的分化过程,从而纠正过度疲劳所致的Th1/Th2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