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由线上社交网络和线下物理接触网络构成的双层社会网络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出稳态时的舆情传播者比例,得到双层社会网络上的舆情传播阈值大于单层线上网络舆情传播阈值,而小于单层线下网络舆情传播阈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线社交网络能够扩大舆情传播范围、加快舆情传播速度.各层子网的传播率对另一层网络中传播者比例几乎没有影响.此外,来自于线下网络的传播者转移率对舆情传播过程的影响作用小于来自于线上网络的传播者转移率.  相似文献   

2.
舆情交互存在于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为具体研究两空间中舆情的演化,首先分析了舆情在不同空间中传播演化的特点及演化过程中相互间的联系.随后,结合改进的有界信任机制构建基于超网络的线上线下舆情演化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提出了包括模型初始化模块、信息传播与交互影响模块与双空间同步模块三部分的仿真系统框架.根据同步方向,提出"现实空间-虚拟空间"和"虚拟空间-现实空间"两种同步率,并通过对比仿真实验研究了同步率与空间速度比对舆情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企业社交媒体与员工线下互动双层耦合网络上的知识传播模型,推导出区分知识在耦合网络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从耦合网络的视角探讨了企业社交媒体对企业中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员工个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企业社交媒体与线下两渠道交流某一知识的最大次数不变,那么适当增大单位时间内企业社交媒体中的知识交流次数对耦合网络中这一知识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企业社交媒体中的知识交流次数过多,整个耦合网络中知识的传播绩效将降低.此外,在节点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传播初始时刻知识拥有者数量可以促进耦合网络中知识的传播,但每新增一个知识拥有者的促进作用递减.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地使用线上与线下两个渠道来促进知识的传播已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考虑了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与复习效率对知识传播的影响,建立了员工线上线下互动双层耦合网络上的知识传播动力学模型.利用下一代矩阵法计算出区分知识在耦合网络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并对耦合网络上的知识传播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无标度-均匀混合双层耦合网络、小世界-均匀混合双层耦合网络、随机-均匀混合双层耦合网络与规则-均匀混合双层耦合网络四种不同结构的线上-线下双层耦合网络中知识的传播速度依次递减.此外,节点的复习效率越高,知识在耦合网络中的最终传播范围越大,传播速度越快.研究还表明,在线上和线下传播率系数较为接近的情况下,当有知识节点线上交流的频次与线下交流的频次较为接近时,耦合网络中知识的传播范围较大,传播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5.
陈帅 《系统仿真学报》2020,32(12):2353-2361
为研究平台间信息交互对舆情传播以及舆情控制的影响,以微信和微博平台为例,利用多智能体建模方法和改进的SEIR模型,构建了包含“微信层-微博层-控制层”的多层耦合网络舆情传播和舆情控制模型。在Anylogic平台选取“湖北省红十字会物资使用情况引发质疑”舆情事件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了单/双平台、控制范围、控制力度、控制时间、平台间交互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多平台互动传播下的媒体引导和政府干预策略。仿真实验表明,模型很好地刻画了微信、微博平台的信息传播特性,反映了舆情的跨平台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6.
泛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控制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逐步形成的泛在媒体环境深刻影响着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控制.将传统的传染病模型推广到泛在媒体环境这样一个开放系统中, 建立了新的带直接免疫的SEIR舆情传播控制模型, 新模型克服了已有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存在的对网民个体状态处理过于简单, 对舆情传播媒介的处理过于简化等缺陷.证明了模型的传播平衡点及稳定性, 提出了从网络舆情传播环境入手, 在舆情形成初期进行干预的控制方法.据此, 构建了基于Wiki技术的网络舆情传播控制平台, 对该平台的舆情传播控制效能做了仿真剖析, 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入双因素交互机制和参照依赖优化过程,构建出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异质信息交易模型.根据投资者的不同社交环境特性,分别使用Watts-Strogatz小世界网络和Modified Barabási-Albert网络来模拟线下和线上社交网络环境,并进行了市场仿真.研究表明:在无社交,线下社交,线上社交环境中,投资者不购买信息仅靠搭便车获利的难度依次增加了.社交环境中投资者的私有信号向社交圈内公众信号转化,引发不完全信息下决策的羊群效应,从而形成比无社交环境低且波动更剧烈的市场效率.相比于线下,线上环境中私有信号的进一步转化使得市场效率也随之进一步降低.社交网络环境下投资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信息成本来弥补交互所致的低市场效率;线上比线下环境效率更低,支付的成本也更高.  相似文献   

8.
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s,OSN)中舆情传播干预时机的选择对网络舆情的管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用户的网络地位、社会强化效应与用户感知价值等影响网络舆情传播控制的关键因素,以研究舆情管控的合理干预时机为目的,构建了基于用户相对权重的网络舆情传播控制模型.基于该模型,针对两类OSN开展仿真研究.研究发现,网络舆情传播与信息初始传播源的网络地位密切相关;在开放式OSN中,存在与干预时机选择关系密切的关键相变点;用户活跃度随社会强化效应强度的增大而下降,随干预时机的提前而降低,并存在有效干预时机区间;"悖民意"成本是干预时机选择的重要衡量指标.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现实干预时机选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前网络舆情线上线下互动传播特性,深层挖掘舆情内容、指向和强度,提出了多层多属性舆情传播网络模型.以杭州公交纵火案为例进行仿真研究,并基于信息属性进行了未管控情境和嵌入情境仿真,基于心理属性进行了现实、极端、中立、理想社会情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心理属性可以对舆情进行大范围的面干预,但对突发舆情事件不适用,培养民众理性思考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长期工作;基于信息属性可以对舆情进行有针对性的点干预,及时辟谣和恰当议程设置可有效减少负面观点,引导舆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信息扩散的空间特征,利用新浪微博数据,研究了中国地级市间的微博信息扩散,并利用重力模型,研究了影响城际信息扩散的因素。研究表明,少数一二线城市呈现信息寡占型,主导微博内容的输出和扩散。对城际信息交互模型的分析发现,用户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际信息扩散,城市总GDP也可预测城际信息交互,空间距离则不再发挥作用,微博中的信息扩散打破了物理距离的限制。该研究揭示了线上社交网络与线下物理空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社交媒体中信息的城际扩散特征,可为空间位置相关的信息发布和网络舆情监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微博舆论场逐渐成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策源地,在舆情生成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以微博舆论场为研究视角,首先运用超网络建模理论,构建了集社交、信息、心理、观点四层子场为一体的微博舆论场超网络模型,并对各层子场内部以及子场间关系进行建模分析;然后提出了微博舆论场超网络模型的衡量指标,对微博舆论场"场强"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使用社会计算和数据挖掘算法,定量分析了微博舆论场对新进入的无知者和感染者的作用过程,以及对新个体发生作用后,微博舆论场中舆情的演化.以期对突发事件舆情态势进行预测预警,为舆情干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有效引导突发事件舆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锋  魏莹 《系统仿真学报》2020,32(3):394-403
随着对社交媒体的研究深入,平台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动态的时序网络逐步得到认同。为了对比并分析时序网络下舆情扩散的过程和结果,采用计算机仿真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时序网络,并采用SIR模型作为舆情扩散的信息扩散模型。多智能体仿真结果表明,舆情扩散结果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于时序网络的复杂网络结构和信息扩散模型,而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将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看作是静态网络。通过参数分析确定了提高舆情扩散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鉴于危化品强腐蚀性、剧毒等特性,其突发泄露事件,特别是水污染突发事件,将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深入分析危化品水污染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扩散演化规律,以探索有效的危机应急策略.新模型包括网民子块、网媒子块和政府子块三个子模块,受到危化品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直接影响,并影响着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以五个危化品水污染突发事件为案例,实证研究验证并分析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危机应急策略进行了模拟.政策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官方新闻透明度、政府危机处理力度、政府响应效率能有效控制并引导网络舆情的扩散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战争系统多Agent民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从战争系统中一具体复杂模型——特定民意模型入手,研究战争系统复杂模型构建新方法——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政治倾向性(民意走势)^n进化的观点,从研究民众个体微观行为着手,通过环境对微观个体的不断刺激、个体自身进化以及个体问的相互作用,使系统涌现出宏观行为,即民众政治倾向性走势。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已经成为公共舆情传播的主要平台,网络舆情的危机疏导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而对网络舆情的活动进行分析是网络舆情疏导的重要前提,基于网络舆情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群体性,本文应用群集动力学和演化博弈论的,在研究网络舆情群体流动过程和个体流动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舆情疏导模型.通过使用多Agent仿真,应用所提出型,寻求在相关约束下的最佳疏导策略,证明了网络舆情疏导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有效解决群体危机环境网络舆情疏导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元胞自动机舆论模型中人员移动对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研究舆论系统中人员的移动以及存在态度坚定者的因素对舆论形成和演化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元胞自动机舆论模型.在假设人员态度的改变方式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下,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出了二维四方格子两种影响领域(5邻居、9邻居)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的舆论传播行为.模拟给出了模型的演化趋势,以及在不同赞成率的随机初始状态中,模型演化随立场坚定者密度变化的行为.结果表明人员的移动将加快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