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温州市永嘉县1990-1996年土地利用为研究内容,计算了有关土地利用的多种静态和动态指标,提出了新的土地利用动态量度的指标-结构转换度,并研究了各类土地利用及其变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甘肃省1998-2003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地理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及省内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甘肃省现状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②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恰好相反;③近5年来土地利用总体程度下降,信息熵略有增加,土地利用趋于无序性。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水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1996—2007年期间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上较高,均在90%以上,在时间上的变化呈波动趋势,并且可以明显地分为3个变化阶段。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不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牧草地、交通用地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关联度最高。③控制交通用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过快增长,严格保护水域,调整牧草地的比例,对优化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④该方法计算简便,思路清晰,结果令人满意。适合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评价。图2,表4,参9。  相似文献   

4.
河北坝上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围场县最近两期土地详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表、转移矩阵和区间相对变化率比较表;再结合有关社会数据,对1992~2002年围场县10年间土地转移情况进行空间分析;进而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变,分析坝上、坝缘和坝下3区间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揭示了不同类型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理,为当地结合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表4,参8。  相似文献   

5.
熵可以描述系统的存在状态,而且熵的变化还可以表征系统的演化方向应用GIS技术,从地理场信息熵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规律和形成原因。同时,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土地覆被景观多样性结合起来,对以往研究结论进行更正,从新的角度解释了信息熵变化与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的关系,认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作为无序程度的提法是不确切的,应理解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量度表3,参22。  相似文献   

6.
从土地类型数量结构、土地质量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入手,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土地结构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类型以梁峁坡地、沟坡地和沟谷底为主,三者占总土地面积的75.16%;土地总体质量不高。宜草地、宜农地、宜林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4.45%、23.47%和18.51%。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层状、镶嵌状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农林牧用地结构为1.5∶1∶2。农地后备资源不足,林地退化,草地沙化等,土地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应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等,以保证土地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表3,参15。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方先知 《系统工程》2004,22(12):22-26
科学的土地利用效率指标体系是客观评价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针对土地利用各种类型的特点、土地利用效率的不同问题,提出测度多种评价要求的土地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体系重在考虑土地的可转化性,探讨指标评价方法,以满足不同评价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非农化速度很快。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点农业区,尤其是我国难得的大面积粮食高产区,保护耕地与建设占地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将日益尖锐,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从谈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认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严峻态势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21世纪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表2,参4。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丰台区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北京市丰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迅速,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等问题,在设计区间数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丰台区土地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确立了三个目标函数及其相应的约束条件,并对丰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了计算分析,结合相关政策分析设计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即适当扩展园地的面积;需要继续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同时扩大城镇用地面积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减少独立工矿用地;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可以适当增加;特殊用地面积保持不变等.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更能适应目前丰台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分析,以寿光市为例,通过对寿光市两个时段(1980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矢量图的空间整合、叠置以及缓冲区等一系列分析,得出寿光市2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从而可以计算出寿光2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面积、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以及缓冲区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可以探讨寿光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原因及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