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在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上也有独到的建树.从平均地权论、货物本位论等方面对廖仲恺的经济思想进行论述,并阐述了这些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在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上也有独到的建树.从平均地权论、货物本位论等方面对廖仲恺的经济思想进行论述,并阐述了这些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在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上也有独到的建树。从平均地权论、货物本位论等方面对廖仲恺的经济思想进行论述,并阐述了这些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在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上也有独到的建树。从平均地权论、货物本位论等方面对廖仲恺的经济思想进行论述,并阐述了这些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柳亚子、陈友仁、彭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左派对社会主义一直不断地进行探索。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缺乏系统论述、本文拟对此作点探讨,以求教正.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作为民主主义革命者,国民党左派不仅旗帜鲜明地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忠实地奉行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努力实践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坚持爱国民主的立场,与危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国民党右派等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而且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对社会主义仍然苦苦…  相似文献   

6.
一在廖仲恺看来,中国国民党只有进行改组,实行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才能完成自己革命事业。苏俄是中国的好朋友,联俄有助于国民革命的成功。在1924年1月国民党正式改组,确定三大政策以前,孙中山曾经无数次向帝国主义国家呼吁援助,但实际上帝国主义列强却只肯援助反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封建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不仅不援助,相反有时还直接出兵进行武装干涉。同时,孙中山、廖仲恺已经感到受帝国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孙中山与苏俄战略利益互补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国共合作不是以“平行”方式来实现。非“平行”方式的合作是主义之争的曲折表现,也是孙中山对国共合作复杂而微妙心理的反映,这为日后国民党右派势力清党反共埋下了种子。又由于国民党左派和中共力量始终没有形成对右派势力的比较优势,加之国共合作的迅速实现超过了两党党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致相当程度的思想混乱,这些注定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战争和人》是王火对亲历过的抗战生活进行了长达40年的沉淀和反刍后才创作出来的鸿篇巨制。作品通过童霜威这个国民党的中间派,在抗战期间终于转变为国民党的左派的坎坷人生道路和艰难思想历程,形象地说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必然失败,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必然崩溃,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必然诞生的历史发展趋势。作品由于既深入地挖掘了人物转变的内因,又全面地表现了人物转变的外因,还充分地展示了人物转变的过程,也即历史地描写出人物的具体人性,因而成功地塑造了童霜威“这一个”人们“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的一百年间,列强打开国门,军阀混战不息.国门洞开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进了西方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使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融进了新鲜的内容.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廖仲恺、蔡元培、黄炎培、蒋介石、张謇、穆藕初、荣宗敬、荣德生、刘鸿生、卢作孚等.  相似文献   

10.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事业,廖仲恺贡献了一生。通过查阅大量与廖仲恺有关的专著、论文,对廖仲恺革命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学新知的启迪、革命风潮的熏染、亲朋好友的理解与支持对其革命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叶剑英作为驰骋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战线上的“三骑士”之一,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恩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活动家。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一生致力于国共合作,他阐述了和平统一台湾、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景、意义、基本原则与形式,并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今后解决台湾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3年到1934年国共间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战争,最终以中共的失利而告终,中共这次反“围剿“的失利,除“左倾“和军事指挥错误之外,与国民党战略战术的改变也有很大的关系,国民党在这次“围剿“中采取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体战“的作战方针,对中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83年,但回想起来,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独立领导;其次,必须端正党的路线,对国民党反动派坚决实行武装反抗;再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率先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15.
在野政治势力居间鼓动,系近代历次抵制日货运动勃兴的组织资源。晚清抵货运动与立宪保皇派密切相关,北京政府时期的抵货运动则与国共两党的宣传鼓动紧密相连,国民党改组派和中共则系南京政府时期抵货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在野党派力量的深度介入,成为历届政府严控或取缔抵货运动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16.
"洪门"组织在海外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强烈的爱国意识,争取海外"洪门"为抗战服务,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海外"洪门"组织都相当重视,并为争取海外"洪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海外"洪门"不仅为祖国的抗战提供了人力、资金和交通等方面的支持,而且关心国内的政局和团结。海外"洪门"组织之所以在抗战中发挥巨大作用,根源于华侨的民族意识和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地方实力派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使不少地方实力派能够在国共严重摩擦和内战中基本保持中立,乃至最后光荣起义,走上人民革命道路,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中共对四川地方实力派代表刘文辉的统战工作就是颇为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重,握手言和,形成统一战线以抵御日寇。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两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酿成“皖南事变”这样的重大冲突,而由于中共的合理决策,统一战线没有破裂。任弼时在中共处理国民党的挑衅和处理皖南事变后的局面的过程中有着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中共强调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阐述了自己的文化政策。为在国统区贯彻其文化政策 ,中共采取了灵活的政策和措施 ,运用各种合法形式推动文化运动的发展 ,使其在国统区健康蓬勃发展 ,并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是国共“党内合作”的思想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从“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愿望出发,真诚地欢迎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中国共产党也诚心希望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联合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共同进行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正是在“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思想基础上,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